摘要:青岛市园林和林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孙大庆介绍,湿地是指具有显著生态功能的自然或者人工的,常年或者季节性积水地带、水域(包含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不含水田以及用于养殖的人工水域和滩涂)。据统计,青岛市现有湿地约14.8万公顷,包含沿海滩涂、内陆滩涂、河流水面
青岛市园林和林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孙大庆介绍,湿地是指具有显著生态功能的自然或者人工的,常年或者季节性积水地带、水域(包含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不含水田以及用于养殖的人工水域和滩涂)。据统计,青岛市现有湿地约14.8万公顷,包含沿海滩涂、内陆滩涂、河流水面、湖泊水面、水库水面、坑塘水面、沟渠、浅海水域,其中,滨海湿地为主要部分。
青岛市园林和林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孙大庆在协商中发言。
青岛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专家、山东大学黄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中心教授张林波认为,湿地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态屏障。青岛是湿地大市,湿地资源十分丰富,应充分认识湿地的生态功能和生态价值,学会尊重湿地、爱护湿地和保护湿地。
青岛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专家、山东大学黄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中心教授张林波在协商中发言。
“近年来,青岛不断加强湿地动植物栖息地保护,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湿地保护与城市化占用矛盾仍长期存在,威胁到动植物的栖息。”张林波建议青岛采取多种措施,严厉打击破坏湿地资源违法行为。同时,积极推动湿地环境教育与科普宣传,依托相关生态科普馆、博物馆资源,举办湿地保护科普展、湿地保护文化节等活动,宣传湿地保护知识,提升公众对湿地生物多样性物种保护的认识,将湿地保护融入日常生活方方面面。
青岛市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周毅在调研中发现,部分市民不了解湿地保护知识,会在不知不觉中破坏湿地生态。“海草床由海草大面积聚集生长而形成,和红树林、珊瑚礁共称三大典型的海洋生态系统,是成千上万动植物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是巨大的海洋生物基因库。青岛沿海区域有不少海草床,很多市民游客不了解其价值,将海草看作杂草,随手拔掉,让人非常痛心。”周毅认为,在湿地保护宣传中,除了宣传大方向、大概念,还要宣传小细节、小举措,让市民清晰地了解应怎样保护湿地。比如,在宣传滨海湿地保护时,可以着重介绍海草床的作用,提醒广大市民不要随意破坏海草床。
青岛市政协常委、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周毅在协商中发言。
“做好湿地保护宣传要从娃娃抓起,通过系统全面的教育,让更多孩子树立起科学的湿地保护意识,再通过孩子影响家长,进而提升全社会的湿地保护意识。”城阳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会长徐立强介绍,2023年,城阳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发起成立白沙河流域生物多样性教育联盟。联盟以生态系统为课堂,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带领孩子们走进湿地,通过亲身体验、仔细观察,了解和认识湿地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目前,联盟吸引了城阳区80多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参与,已有城阳区第二实验小学等21所学校获评中国湿地学校。
城阳区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会长徐立强在协商中发言。
今年,青岛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党支部借助“世界湿地日”“世界地球日”等时机,会同城阳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党支部开展“科普进校园”主题党日活动,惠及500余名学生。在协商活动现场,来自城阳区景明学校的胡润卿同学介绍了自己参与“科普进校园”活动的心得:“湿地是动植物的乐园,保护它们,就是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未来,我会继续学习湿地保护知识,带动更多人加入保护队伍,让青岛的湿地永远充满生机。”
城阳区景明学校学生、红领巾志愿林长胡润卿作为第二现场嘉宾发言。
孙大庆表示,提升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知与自觉是做好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关键一步。市园林和林业部门将和相关职能部门协同发力,打破单一传播模式的局限,用好关键节点,广泛开展湿地保护宣传,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的保护氛围,为湿地的可持续发展筑牢社会基础。(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崔武 刘硕/文 于滈/图)
来源:青岛晚报掌控全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