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允超喊话“以攻为首”,汤臣倍健营销费用缩水6亿研发减半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8-13 12:57 1

摘要:值得注意的是,汤臣倍健已连续七个季度呈现营收同比下滑的态势,这已经完全背离了国内保健食品市场的繁荣趋势。

近日,国内膳食营养补充剂龙头企业汤臣倍健披露2025年半年报。

营收减少约23%、归母净利润减少约17%,这样的业绩表现,很难令市场满意。

值得注意的是,汤臣倍健已连续七个季度呈现营收同比下滑的态势,这已经完全背离了国内保健食品市场的繁荣趋势。

具体来看,汤臣倍健的本土品牌全线下滑,包括主品牌“汤臣倍健”、骨关节健康品类“健力多”等。

回想今年年初,汤臣倍健董事长梁允超曾高调表示,要在品牌、产品、渠道等方方面面“以攻为首”。

可结果却是,国内产品持续低迷,渠道方面更是深陷于传统模式的路径依赖,汤臣倍健的处境,可想而知。

唯一欣慰的,就是汤臣倍健的费用支出,大幅缩减。

一边喊着“以攻为首”,一边又节衣缩食,梁允超算是彻底食言了。



业绩持续承压,企业战略与整体市场环境的背离


8月9日,汤臣倍健披露2025年半年报:实现营业收入35.32亿元,同比下降23.43%;实现归母净利润7.37亿元,同比下降17.34%。

从品牌运营表现来看,汤臣倍健国内各大核心品牌,均延续了上一年的全线下滑态势,其中主品牌“汤臣倍健”实现收入18.88亿元,同比下滑28.32%;骨关节健康品类“健力多”收入4.11亿元,同比下降30.35%;益生菌品牌“lifespace”国内业务收入1.38亿元,降幅达34.43%。

由此可见,汤臣倍健旗下的核心本土品牌,均面临着巨大的业绩压力。

难道是当前国内膳食营养补充剂行业面临着严峻挑战,汤臣倍健也未能幸免?

恐怕不是这样。

从宏观角度来看,我国人口基数庞大、且老龄化趋势以及民众健康保健意识不断提升,保健品行业的发展前景应该非常可观。

而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年至2030年中国保健食品行业调查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预测,至2025年,我国保健食品市场规模将突破3600亿元大关。

由此可见看出,国内膳食营养补充剂行业仍处于积极的发展态势。

再来看其他品牌的表现,无论是精准锚定肠道健康场景、以“小蓝瓶益生菌”打开市场的万益蓝,还是借助头部主播直播带货实现单场销售额破亿的诺特兰德,均成功俘获大量年轻消费群体,引领着保健品行业的新兴品牌百花齐放。

也正是在这些新兴品牌的挤压之下,2024年,汤臣倍健在中国维生素与膳食补充剂行业零售市场的份额为9.3%,虽然仍位列第一,但同比下跌了1.1个百分点。

也就是说,相较于仍然向好的行业发展势头,以及欣欣向荣的新兴品牌,汤臣倍健业绩的持续低迷,均折射出其企业战略与整体市场环境的背离。



梁允超“以攻为首”,各项费用却骤减缩衣节食


既然战略出了问题,那就得适时调整了。

就在今年年初,汤臣倍健董事长梁允超曾在2024年年报的致股东信中提到,2025年的首要任务是要“以攻为首”,要在品牌、产品、渠道等方方面面发力。

梳理汤臣倍健

近两年的财报不难发现,其业绩的全线下滑,主要原因就是线下药店渠道的受阻,导致的传统渠道的崩塌。

数据显示,今年1-5月,药店膳食营养补充剂销售额增速同比下滑约25%。受此影响,主要依托药店渠道的汤臣倍健,线下收入同比下滑31.63%至17.98亿元。

尽管汤臣倍健于2017年便提出“电商品牌化”战略,但线上布局远落后于新兴品牌。

由此可见,汤臣倍健的渠道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除了渠道问题以外,汤臣倍健同样面临产品迭代滞后、研发投入不足等诸多劣势。

针对这些问题,梁允超和汤臣倍健确定要发力了。

具体来看,在品牌端,汤臣倍健声称要聚焦核心品牌,主动调整部分品牌运营策略和资源投放,以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而在产品端,汤臣倍健要持续落地更多产品升级创新,从原料、含量、配方、工艺、功能等方面落实科学营养,以创新产品带动品类增长;同时,汤臣倍健还要力拓强功能新品类。

最后在渠道端,汤臣倍健要重新梳理全域渠道价值链,其中线上渠道要坚定以强科技产品、强品牌应对,主动调整投放模式,优化投放效果,以提升电商渠道的盈利能力。

如此看来,梁允超这个“以攻为首”战略,算是对症下药了。

只不过,口号喊得虽然煞有其事,可做起来却不想那么回事儿了。

上述各项工作的推进,归根结底还是要花钱的。

然而在今年上半年,汤臣倍健的销售费用从去年同期的18.22亿元,同比下滑32.33%至12.33亿元,缩水近6个亿;而研发费用更是直接被腰斩,缩水56.45%至0.3亿元。

缩水6个亿的销售费用,如何提升品牌力以及进行渠道改革?而0.3亿元的研发投入,又怎能支撑起“科学营养”的口号?

梁允超的“以攻为首”,恐怕成了一纸空谈。

来源:白丁消费及财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