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罗卫东,1992年金牌,来自湖南省沅江一中,199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2004年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2005年至2010年在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和范德比尔特大学担任博士后和研究助理教授。2011年起在斯坦福大学任研
今天先给大家汇报继续留在物理学界的各位金牌选手,在中国任职的我只能找到8位,在国外物理学界的也只有5位。
葛宁,1989年银牌,来自陕西电讯工程学院附属中学,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本、博,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博士,现任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
罗卫东,1992年金牌,来自湖南省沅江一中,199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2004年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2005年至2010年在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和范德比尔特大学担任博士后和研究助理教授。2011年起在斯坦福大学任研究科学家。2012年加入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现任上交大凝聚态物理研究所教授。
下图右一为罗卫东教授,大神是不是沉迷科研导致只拿到提名奖?
陈宇翱,1998年金牌,来自江苏启东中学,获得金牌之后没有选择清华北大,而是进入中科大少年班,2002年本科毕业;2004年于中科大近代物理系获硕士学位;2008年于德国海德堡大学天文与物理系获理学博士学位;2008年至2009年在美因茨大学物理所做博士后研究;2011年回到中科大任教,现任中科大教授、物理学院执行院长、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量子物理与量子信息研究部教授。
戚扬,2001年金牌,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05年于清华大学物理系获学士学位,2010年于哈佛大学物理系获博士学位,现任复旦大学物理系研究员。
吴彬,2001年金牌,来自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学校,2002年进入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2009年本硕毕业,2013年获得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机械、航天、核工系博士学位。先后在美国田纳西大学物理和天文系、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中子散射部、密歇根大学机械工程系做博后,2019年回国,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
高俊,2002年银牌,来自湖北黄岗中学,200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2011年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之后在美国南卫理公会大学以及阿贡国家实验室进行博士后研究5年。2016年加入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系,现任粒子与核物理研究所教授。
胡嘉仲,2007年金牌,来自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1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曾获清华特奖,2017年在麻省理工物理系获得博士学位。2019年回国,现任清华大学物理系副教授,原子分子与光物理方向。
下图是32岁的胡嘉仲和95岁的张礼老师一起进行网络授课。
那个黑色的台灯和我家的一样,沃尔玛60块钱买的。清华的老师和我一样朴素。
贺卓然,2008年金牌,来自湖北武汉六中。2012年北大物理系毕业,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硕博连读,2019年获得博士学位,回到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做博后,2022年湖北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校聘副教授。
真卷啊,2019年回国就只能回老家就业了,这个简历难道连华中科技大学都留不下么?
下面几位是仍然在国外物理学界深耕的。
赖柯吉,1997年金牌,来自广西南宁二中,200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2006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电子工程博士学位,师从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崔琦教授;2006-2012任斯坦福大学应用物理系博士后研究员;现任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物理系教授。
蒋良,1999年金牌,来自江苏省苏州中学,在北京大学就读期间转学至加州理工,2009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之后在加州理工学院担任Sherman Fairchild博士后研究员。2012年进入耶鲁大学,先后担任助理教授和应用物理学副教授。2019年转任芝加哥大学普利兹克分子工程学院教授,是量子信息科学领域的理论物理学家。
简超明,2007金牌,来自深圳中学,201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数理基础科学专业,2016年在斯坦福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20年起任康奈尔大学物理学助理教授。
廉骉,这个字读biao,一声,2008年金牌,来自山西省实验中学,2012年在清华大学物理系获得学士学位,为清华学堂叶企孙物理班首届毕业生,2017年在斯坦福大学物理系获得博士学位,曾在普林斯顿大学理论物理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任普林斯顿大学物理系助理教授。
山西小伙子,你就说帅不帅吧。 有人知道他的联系方式么?在线求一个。
杨硕龙,2006年金牌,来自江苏省苏州中学,2006年清华电子系学习,一年后转学斯坦福,2010 年斯坦福本科毕业,2016 年在斯坦福获得应用物理博士学位。目前在芝加哥大学分子工程专业任Assistant Professor 。
以上信息全部来自网络,仅限国际物理奥赛选手仍然奋斗在物理赛道的,如有遗漏,欢迎评论区指正。
36年,185位选手,多年以后还在为物理奋斗的有没有十分之一?
以上选手中的一位曾说:只有受到强烈的兴趣驱动,我才建议考虑选择以科学为职业。而兴趣,本来就没有胜负。
下一篇给大家盘点那些抛弃物理转入其他学界的选手们。
刘晓宇学了人工智能,本科就业年薪70万美元,马小强学了国际经济,本科毕业年薪30万美元,我学了应用物理,博士毕业年薪10万RMB(非升即走)。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下图是群英云集贺兰山下 共襄物理学术盛会----中国物理学会2023年秋季学术会议在宁夏大学隆重开幕。
贾珣
,1999银牌,来自辽宁大庆铁人中学,北大物理系,2009年到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做博士后,之后获得助理教授职位。2013年加入德州西南医学中心,2015年担任副教授。现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首席医学物理师。
施陈博,2001年金牌,来自江苏省启东中学,2005年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信息与通信专业本科毕业,2012年本专业直博毕业,2016年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电子科学与技术博士后出站。现任山东科技大学智能装备学院教授,专业方向是大数据技术与工程,同时兼任山东明佳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是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罕见的所有学业全部都在国内完成并在国内工作的金牌选手,是不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只有他一位?但是为什么会去山东科技大学呢?这所大学是以前的山东矿业学院,只是省属高校,地点在泰安。不过,施教授有自己的产业,应该是实现了学以致用。
下图是施教授回母校启东中学讲学。
谭隆志,2008年金牌,同年就读于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一年后转学至麻省理工并于2012年获物理、生物双学位,2018年获哈佛大学系统生物学博士学位,2019年在斯坦福大学开展博士后研究。现任斯坦福大学神经生物学助理教授。
吴俊东,2010年金牌,来自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4年于北京大学微电子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2017年于哈佛大学电气工程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2022年于加拿大康考迪亚大学机械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自动化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特任教授,2024年教师节刚被评为“地大学者”学科骨干人才。
感慨一声,大学的教职真的已经这么难找了么?这样的学历只能去武汉才有机会么?京沪两地高校的招人标准现在是高到天上了么?
于乾,2010年金牌,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实验中学。这位压根就没去清北,直接去麻省读本科了。2014年麻省理工获物理与电气工程学士学位,2015年麻省理工电气工程硕士学位,2020年南加州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博士学位。现任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UCSB)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的助理教授。
着实厉害,麻省硕士一年拿下。与上面的吴同学是同年本科毕业,博士毕业却早了两年有余。
众所周知,近几年来像于乾这样通过竞赛拿到清北保送而不去的高手是越来越多了,越来越多的国际金牌直奔麻省而去。麻省啥都不用干,就等国际比赛结果出来招招小手,人才就被勾过去了。
国内对这些选手获奖之后的跟踪很少,有关部门好像从来没有公布过这些选手进入大学之后的学习就业情况。
进入什么学校?选择什么专业?就业情况如何?虽然说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但作为政策的制定者,有关方面有没有跟踪总结政策的执行结果呢?
从个人角度看,这些金牌选手的人生应该都是成功的。但是,从国家层面看呢?
来源:细嗅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