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运动无限,气象万千。第12届世界运动会于8月7日在四川成都开幕,作为非奥运会项目最高水平的国际综合性运动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宴,更是一扇透视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窗口,每一个细节都在诠释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内涵。这里没有抽象的概念堆砌,只有鲜活的实践案例,它们共同勾
运动无限,气象万千。第12届世界运动会于8月7日在四川成都开幕,作为非奥运会项目最高水平的国际综合性运动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宴,更是一扇透视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窗口,每一个细节都在诠释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内涵。这里没有抽象的概念堆砌,只有鲜活的实践案例,它们共同勾勒出一幅“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图景。
成都世运会的文化叙事,打破了“传统与现代对立”的刻板印象。开幕式选址“天府之檐”,将太阳神鸟纹饰、蜀绣工艺融入奖牌设计,火炬“竹梦”以大熊猫与青铜纹样为灵感,运动员村的中医药体验馆飘出艾草香囊的芬芳。这些元素并非简单的符号堆砌,而是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生动实践。诚如成都用“公园城市·幸福成都”品牌串联文商旅体,上半年接待游客1.6亿人次,55场演唱会拉动消费31.5亿元。文化自信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而是流淌在城市血脉中的生命力。当世运村的AI翻译机器人遇上非遗传承人的指尖技艺,当龙舟竞渡的鼓点与电竞比赛的喝彩共鸣,中国式现代化展现出兼容并蓄的独特魅力。
成都世运会的科技含量,也刷新了人们对大型赛事的想象。27个竞赛场馆中为改建或临建,“能借不租、能租不买”的节俭理念下,金属资源循环利用制成奖牌,智慧厕所自动清洁,无人警务车穿梭赛场。更令人瞩目的是“成都造”黑科技:“小吒”机器人导览,F2室外安保机器人24小时巡检,全自助零售机精准识别需求,机器人联动配送……这些创新并非孤立的科技炫技,而是城市治理现代化的缩影。加之,成都通过“智慧蓉城”平台实现15分钟响应市民诉求,3045个社区织就精细化管理网络。科技不是冰冷的数据洪流,而是服务人民的暖心工具,这正是中国式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的生动注脚。
从碳积分兑换特许商品的环保实践,到9600余公里天府绿道串联成网,成都世运会的绿色实践颠覆了传统赛事的“高碳”标签。如今,成都绿色低碳产业产值超2600亿元,智慧排水系统、透水混凝土路面等节能设计随处可见。更深刻的变化发生在城市发展逻辑中,曾经以工业闻名的东郊记忆转型文创园区,成华区老旧小区通过“微更新”焕发新生,锦江水生态治理实现“鱼翔浅底”。这些变革印证着:“现代化不是规模扩张,而是存量提质。”当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中国式现代化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路。
此外,成都世运会的国际化叙事,也展现了中国与世界的良性互动。将本土文化与国际标准深度融合,让世运会成为“奥运项目的孵化器与回归港”。8662名国际志愿者中,东南亚青年的笑脸成为独特风景;龙舟、武术等非奥项目登上奥运舞台,诠释了体育无国界的真谛。这种开放姿态,与赛事流量转化为文旅留量形成呼应,如九寨沟的瑶池、都江堰的古堰、三星堆的青铜神树,以赛事为媒,将文化IP转化为城市软实力。中国式现代化不是独善其身的“独奏”,而是协奏世界的“交响”。
万千气象,始于足下。成都世运会不是现代化成就的静态展示,而是一场永不停歇的实践。当世运圣火照亮天府之国,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体育的激情,更是一个古老文明迈向现代文明的自信与从容。这或许就是万千气象的真谛——它不在遥远的云端,而在每个中国人脚踏实地的奋斗里。(作者:唐代远)
本文来自【四川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