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能源车买回家,最怕智能功能不好用,刚上手时语音控制挺灵,用一阵子就经常“听不懂”;辅助驾驶地图更新慢,新路根本不认;车机系统卡得像老式手机,想升级还得花钱。这种买时先进,用着落伍的情况,让不少人对“智能车”有点失望。最近有款新车预售,说自己的系统“会成长”,
新能源车买回家,最怕智能功能不好用,刚上手时语音控制挺灵,用一阵子就经常“听不懂”;辅助驾驶地图更新慢,新路根本不认;车机系统卡得像老式手机,想升级还得花钱。这种买时先进,用着落伍的情况,让不少人对“智能车”有点失望。最近有款新车预售,说自己的系统“会成长”,能跟着用户习惯慢慢优化。它就是领克10 EM-P,这种“持续进化”的能力靠不靠谱?
领克10 EM-P于8月11日开启预售,预售价19.2万元起,作为领克旗下首款中大型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其“全部是Ultra”的定位不仅体现在硬件配置上,更通过智能系统的设计回应了“持续进化”的需求。8月8日在杭州城区的辅助驾驶直播中,其智能功能的动态表现已初露端倪。
支撑系统“成长”的核心,在于硬件与软件的协同架构。全系标配的激光雷达与轿车首搭的英伟达Thor芯片,为数据处理与功能迭代提供了基础算力。激光雷达持续捕捉路况信息,生成海量环境数据;Thor芯片则负责高效运算,让系统能实时学习复杂场景中的决策逻辑。这种硬件组合不是静态的配置堆砌,而是为后续功能升级预留了性能空间,避免了“用几年就算力不足”的问题。
智能座舱方面,全新LYNK Flyme Auto车机系统与高通骁龙8295芯片的搭配,展现了系统优化的潜力。车机系统采用可迭代的算法框架,能通过用户交互数据不断优化语音识别模型,比如记住家庭成员的口音特点、常用指令习惯,使语音控制的准确率随使用时间提升,减少“听不懂”的情况。同时,系统支持在线更新,地图数据、功能模块可通过OTA远程升级,新路信息、新增功能无需到店即可同步,避免了“地图过时”“功能固化”的问题。
辅助驾驶系统的“进化”更具实际意义。搭载的千里浩瀚辅助驾驶H7方案,采用了动态学习的算法模型。在杭州直播中展现的行人识别、拥堵跟车等能力,并非出厂时的固定程序,而是能通过海量用户驾驶数据的积累,不断优化决策逻辑。比如面对突发横穿马路的电动车,系统会根据不同地区用户的驾驶习惯,调整刹车时机与力度,既保证安全又兼顾舒适性。这种基于大数据的迭代,让辅助驾驶能适应更多地域的路况特点,实现“全国都能开”的适应性。
系统“成长”还体现在对用户习惯的贴合上。智能电混四驱系统的动力输出逻辑,会根据用户的驾驶风格调整——频繁深踩油门的用户会获得更激进的动力响应,习惯平稳驾驶的用户则会体验到更柔和的输出曲线。后排15KG高承重桌板、冷热一体车载冰箱等功能的使用频率数据,也会反馈给系统,优化相关功能的便捷性,比如根据使用时段提前调整冰箱温度。
此次预售推出的三重豪华权益中,软件服务的隐性支持同样值得关注。与硬件升级不同,领克10 EM-P的系统迭代没有额外收费门槛,基础功能更新对用户免费开放。这种策略确保了用户无需为“成长”付费,避免了“升级即花钱”的消费痛点,让系统进化真正惠及日常使用。领克10 EM-P预售后全国展车将陆续到店,用户即将亲身体验到与领克900同款的“冰箱彩电大沙发”等高感知豪华配置,预计九月份上市。
从设计逻辑来看,领克10 EM-P的“持续进化”不是概念宣传,而是通过可扩展的硬件架构、可迭代的软件框架、可学习的算法模型,构建了动态优化的基础。它将用户的每一次驾驶、每一次交互都转化为系统成长的养分,使智能功能从“出厂设定”向“个性化定制”转变。
对于担心“买时先进,用着落伍”的消费者来说,领克10 EM-P的预售展现了一种更可持续的智能体验。它证明智能车的价值不应停留在交付瞬间,而应随使用过程不断提升。这种“会成长”的能力,或许能重新建立人们对智能车的信任——不用焦虑功能过时,不用为升级额外买单,让每一次驾驶都能感受到系统与自己的同步进步。随着预售开启,这款车可能会成为那些看重长期智能体验用户的务实选择。
来源:小狮子剪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