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夏,多地遭遇持续降雨,引发洪涝灾害,给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据悉,今年第11号台风“杨柳”将影响我国,广东、福建、浙江等地将有大风暴雨,防风防汛防地质灾害形势严峻复杂。
今夏,多地遭遇持续降雨,引发洪涝灾害,给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据悉,今年第11号台风“杨柳”将影响我国,广东、福建、浙江等地将有大风暴雨,防风防汛防地质灾害形势严峻复杂。
也要看到,在“七上八下”防汛关键期,网上仍不时出现相关谣言。从发布甘肃天水洪水淹没道路车辆视频,到虚构宁夏发生特大洪水、养殖户损失惨重,从剪辑“山东菏泽冰雹大如碗”图文视频,到摆拍“两人被洪水冲走”,相关谣言广泛传播,成为网络空间的“隐形洪水”。有关部门已依法处理不实信息并处罚不法人员,但防范汛情谣言仍不可掉以轻心。
不法分子出于博取流量、发泄情绪等原因,发布不实信息。看似随手一发,却会扰乱社会秩序,造成群众恐慌,误导防汛救灾工作,干扰决策与救援,甚至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相关行为突破了道德底线,更挑战着法律红线,必须付出应有代价。
应该看到,谣言形态多样、形式推陈出新,为人们分辨带来了困难。更改视频定位、替换背景音,将外地画面伪装成本地事件;利用历史图文视频,伪造为新闻事件;虚构伤亡人数等数据,编造堤防决口等骇人场景,扩大谣言“冲击力”……相关信息具有迷惑性、煽动性。加之汛期来临,广大网友密切关注天气动态,相关谣言瞅准了公众的信息需求和焦虑情绪,极易通过社交平台形成“裂变式”传播,造成恶劣影响。
天灾面前,人类无比渺小;灾害来临,尤需众志成城。防汛救灾工作关系千家万户、关乎生命安全。测、报、防、抗、救等环节无缝衔接,水利、应急、公安等部门各司其职,政府、军队、社会组织等共同发力,方能筑起防汛救灾的“铜墙铁壁”。而任何一个针尖大的窟窿,都有可能漏过斗大的风。一句不负责任的谣言,就可能让周密准备前功尽弃,让全社会承担后果。各方必须高度重视防谣辟谣的重要性,将其纳入灾害预防处置全流程,有效净化网络生态。
防汛救灾要做好“人”的工作、“物”的工作,也要做好“信息”的工作。天气瞬息万变,广大群众迫切需要掌握各方面信息,进而做好应对与准备。面对断电断网等紧急情况,一条短信、一个大喇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这个角度看,及时斩断谣言传播链条,对不法分子依法严惩、形成震慑,固然是信息工作的重要环节。但我们不能跟在谣言背后跑,而要打好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的主动仗。从多渠道及时有效发布预警、救援等信息,到联合手机运营商建设手机应急呼叫平台,再到通过短视频等形式做好安全科普,在扩大信息覆盖面的同时提高触达率,才能真正为群众答疑释惑、纾解疑虑。
防汛救灾,需要应急响应的严阵以待,也需要网络空间的风清气正。每个人都做网络安全的“守门员”,在采信前多问一句“真的假的”,在转发前多看一眼“信息来源”,我们就能有效应对谣言传播的“隐形洪水”,更好打赢防汛救灾硬仗。
郑 岩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