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多年前南京知青撒下排球种子 “草原村排”今夏梦想花开,火爆全网

360影视 2024-12-17 21:31 4

摘要:2024年夏天,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的苍茫天幕下,男女老幼参与的“草原村排”如火如荼,火遍大江南北,以“燎原”之势成为网络热议的话题。故事的开始可以追溯到半个世纪前,一群南京知青将排球带到了鄂尔多斯草原上,并组建了第一支草原女排。他们与草原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

2024年夏天,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的苍茫天幕下,男女老幼参与的“草原村排”如火如荼,火遍大江南北,以“燎原”之势成为网络热议的话题。故事的开始可以追溯到半个世纪前,一群南京知青将排球带到了鄂尔多斯草原上,并组建了第一支草原女排。他们与草原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用青春书写了一个个民族团结的故事。9月27日,在首次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召开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南京知青王强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受到大会表彰。他说,这份荣誉不仅仅是授予自己一个人的,更是授予1087位南京知青的。因为他们,伊克昭盟与南京紧密交往,鄂尔多斯和南京结成了友好城市,“如果说南京知青来内蒙古插队落户是建立了一座桥梁,那么每一位南京知青都是这座民族交融大桥的螺丝钉。”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联合鄂尔多斯市委统战部、鄂尔多斯学研究会推出“梦想花开石榴红 寻迹草原上的‘南京娃’”专题采访活动,探寻当年来到草原上的“南京娃娃”们和草原人民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的感人故事。

2024年夏天,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的辽阔草原上,“草原村排”超级联赛火爆出圈,继“村超”“村BA”后成为新的顶流,全网话题点赞量、阅读量超过30亿次,来到现场的郎平深受感动,还被聘为“草原村排”主教练。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了解到,“草原村排”的发源地是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昂素镇,其常住人口不足8000人,有超过5000人参与到了排球运动中来,甚至有人自筹20多万元建室内排球馆。当地农牧民如此热爱排球可以追溯到50多年前,还有一段南京知青与草原农牧民互帮互助民族团结交融的动人故事。11月,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来到鄂托克前旗,探寻当年的“南京娃”的足迹和至今仍在延续的石榴籽情深的故事。“草原村排”发起人马·呼格吉拉图说:“感谢南京知青,他们不仅教我们唱歌、跳舞,还教我们打排球。我们从此对排球有了感情,心中有了排球梦,当年的梦想如今盛开出了‘村排’这朵美丽之花。”

内蒙古“草原村排” 火热出圈

一群“南京娃”50多年前播下种子

今夏,在内蒙古鄂尔多斯辽阔草原上,一场名为“草原村排”的超级排球联赛吸引了全国网友的目光。为期3天共计265场比赛,吸引了甘肃、陕西、山西、宁夏、青海、内蒙古等地103支代表队参赛,现场3万多名群众观看。让当地农牧民开心的是,前中国女排教练郎平到了现场,与大家分享女排精神并耐心指导双方球员打排球,她还被聘为“鄂尔多斯草原村排主教练”。郎平感慨地说:“我真没想到在祖国北疆的鄂尔多斯,有这么多热爱排球的农牧民,他们通过排球互相了解,增进友谊,让我很感动。”

2024年夏天,“草原村排”超级联赛火爆出圈。鄂托克前旗委宣传部 供图

“草原村排”能够全网爆火,还要从58岁的牧民马·呼格吉拉图说起。他是“草原村排”的发起人,不仅组建了“好邻居”排球队,还自掏腰包2万元举办了当地第一届“团结杯”排球比赛。2020年,他又自掏腰包20万元,建成了一个380平方米的室内排球馆。如今,排球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即使白天工作很累,晚上也要打排球。在马·呼格吉拉图的带动下,当地农牧民每年都自发组织排球邀请赛、伴侣赛、邻居赛、挑战赛、同学赛等,形成了“村村有球队、月月有球赛、人人是球迷”的氛围。

“草原村排”比赛现场。鄂托克前旗委宣传部 供图

记者了解到,这项由当地农牧民发起,轰动全国的农村群众体育盛事,背后还有一段关于南京知青的动人故事。马·呼格吉拉图说,他上小学的时候就玩排球,大家在沙土地上跑一跑,特别开心。他说:“我们学校有位老师是南京知青,她不仅教我们唱歌、跳舞,还教我们打排球,尤其是扣球、垫球、传球,特别有意思。虽然场地不正规,打一次球就要画一次线,但在老师的影响下,我们对排球有了感情,心中有了排球梦。”

原来,1968年,1087名“南京娃娃”奔赴鄂尔多斯草原鄂托克旗、乌审旗插队落户。他们住到农牧民家里,学会了放羊、打井、挖水库,一起生活,互帮互助,多年来结下了深情厚谊。1971年,鄂托克草原上的第一支女子排球队成立,队员均为当时插队的南京知青。

南京知青组建的鄂尔多斯草原第一支女排。草原村排、南京知青供图

鄂尔多斯南京知青档案纪念馆馆长李玉奇称,南京知青到来之前,草原上没有排球队,更没有比赛活动。看到南京知青打排球,农牧民们跟着打,大家多了一项文体活动,越传越广,鄂尔多斯草原上就这样兴起了排球运动。

今年8月,当年的女排队员陆天兰、潘珍珍、吴燕作为南京知青代表重返第二故乡与观众分享了草原上首支女排的历史由来。南京玄武区高级中学代表队来到草原,和鄂托克前旗草原村排代表队同场竞技,为农牧民奉献了一场精彩的比赛。

南京知青深情回忆

当年草原上打球赛是新鲜事

为了解南京知青和“草原村排”的故事。11月,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来到鄂尔多斯,“草原村排发源地,引领健康新风尚”,漫步在鄂托克前旗的大街上,记者随处可以看到“草原村排”的宣传标语。农牧民下班后就可以约上几位好友,到附近的室外排球场或者室内排球馆打排球。鄂托克前旗是个年轻旗县,1980年建制。这座草原小城几乎把排球和城市融为一体,“草原村排”成了一张亮丽名片。

南京知青在打排球。草原村排、南京知青供图

当年的女排队员、南京知青陈晓今还记得,旗里到各个公社招会打球的知识青年,她很荣幸地被录取了,“大家都是从各个公社来的知识青年,我们亲如姐妹,同吃同住同训练,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我们天天训练,虽然身上有疼痛,但教练对我们的关怀无微不至,我们没有任何埋怨,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痛并快乐着’。”

陈晓今回忆,当时大家非常团结,一心练好球,集训了一段时间后就到银川石嘴山和伊克昭盟的企事业单位比赛。“当年排球在草原上还是个新鲜事物,特别是我们女排,人家更感到新鲜,对我们特别热情,都拿出最好的食物款待我们。”她骄傲地说,当年巡回比赛她们排球队几乎场场都赢,仅仅输过一场,因为对手有两位北京来的专业排球队员。

在鄂尔多斯市东胜区,记者见到了当年的女排队员董逸仙。董逸仙曾就读于南京九中,高中时就学过排球、篮球等体育项目。她插队在鄂托克旗原阿尔巴斯公社尔格图大队,主要劳动任务是放羊。每次劳动结束后,大家就喜欢聚在一起打排球。她说:“我们最初打排球不是为了比赛,主要是强身健体和娱乐。当地农牧民的文化生活很匮乏,以前没打过排球,排球很快就融入农牧民们的生活中,我们和农牧民一起打,增进了彼此的感情。”

董逸仙印象最深刻的是到棋盘井的铁厂进行比赛。当时正好放假,大家穿着短袖在小学里训练,场地里都是沙土和煤渣,如果摔倒膝盖很容易受伤,但大家依然热情很高。她激动地说:“观众主要是工人和家属,大家不断拍手叫好。虽然我们的水平不算太高,但整个比赛过程气氛很热烈。”董逸仙称,虽然她们那支排球队不久后解散了,但和当地农牧民一起打排球的传统一直在延续。

今年10月,“草原村排”的年轻小伙又来到南京,和玄武区高级中学排球队的学生打了一场友谊赛,吸引了众多南京知青观看。如今看到“草原村排”如此火爆,陈晓今既兴奋又惊讶,“没想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越来越喜欢我们的第二故乡。”

“草原村排”年轻小伙来到南京打友谊赛。记者拍摄

鄂尔多斯待客首选“看球赛”

盐水鸭和阿尔巴斯羊相得益彰

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会长奇海林教授介绍,来到草原的1087位南京知青中,有200多位当了老师,他们除了教语文、数学等课程外,还上体育课。奇海林教授感慨地说:“50多年前,南京知青在这片热土上播下了排球的种子,50多年后在这里开花结果。我以前来鄂托克前旗,朋友都是用酒招待我,现在都是看排球比赛。尤其是草原的孩子们和南京的孩子们互动,在草原上留下了南北交流交往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曲亮丽凯歌。”

当地专门建立档案纪念馆展示南京知青故事。记者拍摄

李玉奇说,南京知青不光播下“草原村排”的种子,还给草原带来健康和文化,不少故事都成为传承半个多世纪的佳话。任淑芳,南京二女中老三届学生,是1968年“南京知青到内蒙古插队”的倡议者之一。她在当地知青中找到了终身伴侣。插队时,她积极学习放羊、打草、捞盐、锄地、打水库等各种农牧业劳动技能,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两年后,任淑芳因工作努力被选派到大队担任老师,还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她回忆说:“我教一到四年级的学生,都在一个教室,每个年级的学生坐一排,给他们轮流讲课。”

任淑芳后来到棋盘井小学校教书,除了美术外,她几乎教遍了所有课程,“一天到晚全是课,总觉得自己的学识不够,回家后拼命看书,把自己所学的东西都要教给学生。”任淑芳一共当了10年老师,很多学生后来在祖国各地成长为各个行业的精英。她坚持留在了这片大草原,觉得离不开这里的亲人和农牧民朋友们。

沙画作品《草原村排》 张庆恒

现在,鄂托克前旗建立了南京知青纪念馆,鄂托克旗建立了南京知青之家。奇海林教授认为,从南京知青和草原农牧民半个多世纪的你来我往、互相学习的过程中,大家建立起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石榴籽深情。大家都是祖国的孩子,草原牧人学习汉语,南京知青学习蒙语。他说:“从南京到草原,从知青到牧人,从过去到现在,从几代人的交流交往、守望相助来看,我们血脉相融、信念相通。南京盐水鸭和鄂尔多斯阿尔巴斯羊相互交融、相得益彰。”

出品人:刘大颖

策划:陈迪晨

记者:刘浏 闫春旭

剪辑:万惠娟

沙画:张庆恒

包装:黄娴

美编:冯晨禛

图片/视频:记者拍摄、鄂托克前旗委宣传部、草原村排、南京知青

出品:扬子晚报/紫牛新闻、鄂尔多斯市委统战部、鄂尔多斯学研究会

特别鸣谢:鄂尔多斯南京知青纪念馆、南京市内蒙古商会

来源:紫牛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