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工今日起连续停牌至终止上市 四千亿级新能源船舶巨头即将成型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8-13 16:48 2

摘要:8月6日晚,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重工)公告称,公司A股股票将自2025年8月13日(即异议股东现金选择权申报日)开市起连续停牌,此后进入现金选择权行权申报、清算交收阶段,不再交易,公司股票继续停牌直至终止上市。8月12日为最后一个交易日。

8月6日晚,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重工)公告称,公司A股股票将自2025年8月13日(即异议股东现金选择权申报日)开市起连续停牌,此后进入现金选择权行权申报、清算交收阶段,不再交易,公司股票继续停牌直至终止上市。8月12日为最后一个交易日。

据悉,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船舶”)拟以向中国重工全体换股股东发行A股股票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中国船舶为吸收合并方,中国重工为被吸收合并方,即中国船舶向中国重工的全体换股股东发行A股股票,交换该等股东所持有的中国重工股票,换股比例为每1股中国重工股票可换得0.1339股中国船舶股票,交易金额达1151.50亿元。

本次合并完成后,中国重工终止上市并注销法人资格,中国船舶将承继及承接中国重工的全部资产、负债、业务、人员、合同及其他一切权利与义务。中国船舶因本次换股吸收合并所发行的A股股票将申请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流通。届时,中国船舶总资产将超4000亿元,营业收入超1300亿元,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船舶制造上市公司。

中国重工在《报告书》中提到,本次交易是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深化国企改革指导思想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推动存续公司内强质地、外塑形象,完善国有上市公司产业布局,提升资产质量和运营效率,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成为建设海洋强国的支撑力量。合并完成后,新的 “中国船舶” 将成为国内市值最高的造船企业,在全球范围内也将跻身第一梯队,与韩国现代重工、三星重工等国际巨头形成直接抗衡之势。

当前全球船舶工业迎来复苏,全球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等指标持续改善提升,船舶制造企业迎来发展的关键机遇。与此同时,航运业的绿色转型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2023年7月,国际海事组织(IMO)通过了“2023年船舶温室气体减排战略”,调整“减排目标”,到2050 年左右达到净零排放。至此,新能源船舶成为全球造船业竞争的新焦点。机构数据显示,自2023年起,全球新船订单中新能源船舶的占比呈逐年上升趋势,2024年这一比例已达到15%,预计到2030年将超过50%。

中国重工认为,对于目前的存量船舶,短期内无法迅速全部淘汰,针对现有船舶的能效提升是当前减排的关键路径,主动力和辅助设备节能、传动装置系统优化、航程智能优化可以有效减少现有船舶的燃料消耗和碳排放。对于新建船舶,燃料替代则是实现长期减碳目标的关键策略,液化天然气(LNG)、电池/混合动力、LPG、绿色甲醇和绿氨,以及利用这些清洁方案的双燃料驱动船型将逐步成为替代市场的主流。

国家相关部门相继颁布《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等行业相关政策,瞄准现代航运等重点目标,着眼我国船舶工业转型升级需求,全面推动船舶制造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数字化、标准化发展,提升重大技术装备制造能力和质量水平。在此背景和形势下,我国核心造船企业发展迎来了由大向强的决胜期、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创新开拓的关键期。

在此历史机遇之下,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均为我国船舶制造行业的龙头企业。本次交易能够进一步整合双方的优势资源、充分发挥协同效应,助力存续公司抓住船舶工业转型升级机遇,打造世界一流船舶制造企业,成为全球造船业发展的引领力量。合并后的新公司也将承担起更多的国家战略使命,在推动新能源船舶技术国产化、提升我国在全球船舶工业绿色发展领域的影响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中国船舶在大型邮轮建造领域已实现突破(首艘国产大型邮轮 “爱达・魔都号” 交付),在民用船舶的新能源应用研究上也有不少尝试。而中国重工则在军船动力系统、深海装备领域积累深厚,其在船舶动力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有望为新能源船舶的动力系统优化提供技术支撑。合并后,双方在技术层面的融合将产生强大的协同效应。研发团队的整合将使技术交流更加顺畅,尤其在LNG 船、氢燃料动力船等高端新能源船型的研发上形成合力。

申明:本站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相关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环保在线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准,本站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