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炒菜多放辣椒”写进先进事迹的候选者没取消资格!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8-13 17:02 2

摘要:2025年8月12日,一则题为《00后将“炒菜多放父亲爱吃的辣椒”写入先进事迹,引争议后被取消“吉林好人”候选资格》的文章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引发公众对“好人标准”的热议。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据记者后续调查,该事件的主角——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五棵树镇基层治理专干

2025年8月12日,一则题为《00后将“炒菜多放父亲爱吃的辣椒”写入先进事迹,引争议后被取消“吉林好人”候选资格》的文章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引发公众对“好人标准”的热议。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据记者后续调查,该事件的主角——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五棵树镇基层治理专干齐某,并未被取消“吉林好人”候选人资格。

齐某,2002年出生,因在“孝老爱亲”类别中被推荐为“吉林好人”候选人而受到关注。其先进事迹包括照料住院的奶奶、陪爷爷游览北京天安门、在工作中耐心帮助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在生活中关心父母喜好,特别是“炒菜多放父亲爱吃的辣椒”。

正是这句“炒菜多放辣椒”的细节,引发了网友的质疑。部分网民认为,此类生活琐事是否足以作为“好人”评选的标准?甚至有声音指出,这样的事迹“太小”,不具代表性。

面对网络热议,白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迅速作出回应。相关负责人表示,齐某的推荐是经过层层筛选、实地考察和多方核实的,其事迹真实可信,符合“身边好人”的评选标准。

“吉林好人”评选分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五大类。齐某属于孝老爱亲类别,评选标准不仅限于重大事迹,更注重日常生活中对家庭成员的关爱与责任。她不仅照顾患病的祖辈,还以日常细节表达对父母的体贴,这些行为在实际生活中具有真实的情感力量。

文明办工作人员介绍,本次评选采用了“自下而上”的推荐机制,由基层单位组织推荐,经过多轮资格审查与实地走访,确保每一位候选人的真实性和代表性。

此次争议的焦点,其实并不在于齐某是否真的孝顺,而在于公众对“好人”定义的认知差异。传统上,“好人”往往与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等轰轰烈烈的行为挂钩。然而,随着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越来越多的“凡人善举”开始被纳入主流视野。

齐某的行为虽然看似平凡,却恰恰反映了当代社会对“家庭美德”与“生活温情”的重新审视。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生活中,能够坚持关心家人、承担家庭责任的年轻人,本身就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榜样。

“好人”,最是平凡能共鸣。齐某的案例提醒我们,不应将“好人好事”局限于宏大的叙事之中。真正打动人心的,往往是那些默默无闻、却始终坚守的家庭责任与亲情纽带。

“炒菜多放辣椒”这一细节,虽小,却极具生活温度。它折射出一个年轻人对父母生活习惯的关注与尊重,是对“孝道”的现代诠释。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温情,往往比英雄式的壮举更能触动人心。

在此次事件中,我们更应思考的是:当代社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好人”榜样?是那些做出惊天动地行为的英雄,还是那些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践行美德的普通人?

笔者认为,真正的“好人精神”不应被符号化或英雄化,而应回归生活本身。评选“好人”,不只是为了树立楷模,更是为了激发社会正能量,鼓励更多人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

齐某的入选,并非因其轰动性事迹,而是因其真实的生活态度与责任担当。她代表着千千万万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在家庭中承担责任的年轻人。她的存在提醒我们:真正的“好人”,不是遥不可及的偶像,而是就生活在我们身边。

“吉林好人”评选的初衷,就是让普通人的善行被看见、被尊重、被传承。齐某的“炒菜多放辣椒”或许不会载入史册,但它所传递出的家庭温情与孝道精神,却是现代社会最需要的情感滋养。

在这个追求效率与成就的时代,我们更需要像齐某这样,能在日常生活中坚持爱与责任的榜样。她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好人”,未必是惊天动地的英雄,但一定是在平凡中发光的普通人。

正如白城市文明办所言:“群众参与,聚焦凡人善举。”这不仅是评选机制的写照,更是一种社会温度的体现。愿我们都能在平凡中看见伟大,在日常中感受温暖。

来源:故檐听雨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