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后主李煜仅存的墨迹,只有17个字,用失传的“金错刀”法写成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8-13 17:23 2

摘要:说到历史上的“帝王书法家”,人们最先想到的是宋徽宗赵佶,毕竟他的“瘦金体”太过出名了,还会想到唐太宗李世民、宋高宗赵构、乾隆等。而有一位皇帝,明明也极善书法,但一直被忽视,人们只关注他的诗词,此人就是南唐后主李煜。

说到历史上的“帝王书法家”,人们最先想到的是宋徽宗赵佶,毕竟他的“瘦金体”太过出名了,还会想到唐太宗李世民、宋高宗赵构、乾隆等。而有一位皇帝,明明也极善书法,但一直被忽视,人们只关注他的诗词,此人就是南唐后主李煜。

李煜自幼养尊处优,纵情于声色,他精于诗文书画、琴棋品茗,艺术造诣堪为帝王中的“第一人”。他在位期间广收前人真迹,并一一进行品评,写成《书评》,为后人研究晋唐书风尤其是研究王羲之笔法的传承得失,提供了重要参考

文章写道:“善法书者,各得右军之一体:若虞世南得其美韵而失其俊迈,欧阳询得其力而失其温秀,褚遂良得其意而失其变化,薛稷得其清而失于窘拘,颜真卿得其筋而失于粗鲁,柳公权得其骨而失于生犷,徐浩得其肉而失于俗,李邕得其气而失于体格,张旭得其法而失于狂,献之俱得之而失于惊急,无蕴藉态度。此历代宝之为训,所以敻高千古。”

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他对唐代诸家作品有细致临摹,所以能有如此深刻准确的体会。李煜极善书法,取法诸家又能化为己用,开创了“金错刀”笔法,这是指在书写过程中用笔颤抖拖拽形成的一种独特风格。《宣和画谱》记载:“书作颤笔樛曲之状,遒劲如寒松霜竹,谓之金错刀。”

可惜的是,李煜传世作品极少,较为出名的《入国知教帖》已被证实为低劣的伪作。学界认为,李煜仅存于世的书法墨迹,是题写在南唐画家赵干《江行初雪图》上的“江行初雪,画院学生赵干状”十一个字和韩干《照夜白图》上的“韩干画照夜白”六字,总计17个字,弥足珍贵,堪为“国宝”。

学界称赞《江行初雪图》是“一卷五代画,三家帝王书”,即南唐时期真迹,本来就弥足珍贵,卷中还有南唐后主李煜、金章宗完颜璟、乾隆帝三位帝王的跋文,更是锦上添花。通过李煜这十一个字,我们可以领略到早已失传的“金错刀”笔法。

书写过程中逆锋起笔,笔尖落纸后随之按压、切笔,再调锋、蓄力,形成“钉头”的姿态,再颤笔、中锋而行,边写边有迟涩、轻重、疾徐变化,笔画显得苍劲多变,飞白、枯笔的颗粒感非常充足,墨色、笔力的层次感也十分丰富。

每个横画处理的都不一样,有的短而浑实,短横写成点画,如“行”字的两横;有的轻盈纤细,如“雪”字;有的“钉头鼠尾”,如“初”“赵”二字。竖画挺拔,撇轻捺重,转折处方圆并用,锋芒爽利。结字欹侧多姿,舒朗开张。墨色浓淡变化流畅。整体一派苍劲秀雅之气。

来源:五体八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