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马函三,出生于长山县一个农民家庭。幼年在本村上小学,1915年考入周村文昌阁高等小学。1918年毕业后,在本村任小学教员,1930年被聘为长山县第八区西董村高等小学国文教员。他治学严谨,品德高尚,深受乡邻拥戴。
马函三,出生于长山县一个农民家庭。幼年在本村上小学,1915年考入周村文昌阁高等小学。1918年毕业后,在本村任小学教员,1930年被聘为长山县第八区西董村高等小学国文教员。他治学严谨,品德高尚,深受乡邻拥戴。
1936年,马函三被推选为长山县第八区区长、自卫队队长。他充分发挥区队长和高小教师的身份优势,对全区青壮年和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积极传播革命思想,同时组织抗日武装力量并加强军事训练。1937年冬,日军举兵南侵,国势艰危,马函三等人专程前往长山中学求教马耀南,并与共产党员姚仲明、廖容标会晤,共商抗日大计。返回后,他立即以第八区自卫队为骨干组织抗日游击队,以区队长的身份,广泛收集乡间零散枪支弹药,扩充抗日武装力量。
1938年,马函三率部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第五军改编后,马函三被任命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三支队第七团第三营营长,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长白山区和清河平原一带,他率部与日寇及国民党顽固派展开多次激烈战斗,先后参与刘家井、马庄、王旺庄等10余次战斗,展现出优秀的指挥才能,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鼓舞了抗日军民的斗志。
1940年,马函三被选为长山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任职期间,他克己奉公,艰苦奋斗,坚持深入基层与群众同甘共苦。为扩大抗日宣传,他经常不顾个人安危深入边缘区和敌占区,有效提升了民主政府影响力。同时,他还主动团结长山县知名人士参加县参议会工作,促使敌伪人员为抗日队伍传递情报,使根据地多次避免了重大损失。他积极组织地方武装和抗日群众对日伪进行破袭战,一夜之间摧毁日伪封锁沟、封锁墙7.5公里。为巩固根据地建设,他主导创办东峪抗日高等小学,实现村村设立抗日小学,倡建尚庄、西庵集市,并在马庄和回路峪办起后方医院。
1943年,上级调马函三到北海银行工作。未及到任,日伪军对长山八区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他在战斗中不幸壮烈牺牲。为纪念这位抗日英烈,1945年长山县抗日民主政府将原“八区”改为“函三区”。 (资料来源:滨州文明网、《今日邹平》等)
来源:滨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