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目前的中国市场,大健康概念和产品层出不穷,但也面临三个问题。一是产品同质化严重;二是功效性或健康价值感知不足,如六个核桃补脑的产品功效性和消费者感知不足;燕窝产品对女性滋补,但对气血或者哪方面滋补没有明确的表述;三是随着消费者认知升级,企业需要改进产品。
在目前的中国市场,大健康概念和产品层出不穷,但也面临三个问题。一是产品同质化严重;二是功效性或健康价值感知不足,如六个核桃补脑的产品功效性和消费者感知不足;燕窝产品对女性滋补,但对气血或者哪方面滋补没有明确的表述;三是随着消费者认知升级,企业需要改进产品。
01
为何要向日本借鉴?
现在中国头部企业面临的问题是产品价值的逐渐坍塌,过去的健康产品对消费者来讲是宽泛的概念,未来需要更具体的概念。比如东阿阿胶曾经凭借“人参、鹿茸和阿胶,滋补三大宝”在市场上广为人知,但现在很多人不知道阿胶怎么吃,“补气血”产品价值需要提升。对比日本有一款产品叫纳豆,产品提炼出了S-903的菌种,大大提升了纳豆的健康价值感知。许战海咨询创始人、日本XU&TAKADA战略咨询创始人许战海表示:基于他对日本大健康产业多年的观察的经验,在健康产品方面,日本已经具有了较好的发展,我们应该向日本借鉴。
为什么要向日本借鉴?
其一,日本在90年代,医保曾经出现过赤字危机,其解决方式就是打造药食同源的产品。未来的十年,随着中国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国家医保压力增大,会影响整个消费市场向大健康方向转型。
其二,中国中医和日本汉方对草本价值认知是相似的,日本的植物性产品有很多。
其三,日本在30年以前遭遇的消费压力,是通过大健康产品来重新引领消费需求,通过引领内需出现了一大批品牌。中国未来的GDP增长一定会走向消费驱动,而消费驱动则一定要拉动健康消费、功能性消费。
02
健康才是最大的生意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健康产业增速远超全球平均水平。二十大报告就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总的战略安排,明确了到二〇三五年建成“健康中国”,强调“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
其实早在前几年中国政府已经出台了“健康中国2030”的规划刚要,里面明确提出到2030年,中国大健康的产业要占到GDP总值的10%左右,这意味着届时中国的大健康产业市场将近20万亿,如果再加上相关的延伸产业,大健康将成为30亿市场的大产业。
过去30年,是日本大健康消费的黄金时代。在过去的20年,日本“医食同源”政策有三个阶段,2000s:实施“特定保健食品制度”、2015s:推行“食品医药品区分改革”、2020s:建立“数字健康食品护照”系统,更加放开了健康食品。我国在2027年之后会放开营养功能声称,让食品标签可以更加明确地表达功能性。
日本功能健康产品从法规、产品开发、品牌策略、产品命名、配方等方面十分成熟。在大健康趋势下,可以从品牌、产品、渠道三个层面借鉴日本的经验。
1、更明确的功能和场景:针对现在的人口结构和经济发展阶段,产品功能和场景更加明确,细分,有针对性,情绪场景和功能越来越重要。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国成功的品牌往往都是靠功能和场景,如怕上火,喝王老吉;来不及吃早餐就喝营养快线;多吃不怕就喝山楂树下等,这都是功能性健康产品。日本产品在功能和场景方面则更加具体,以下几个品类为例。
日本酸奶:有对肠胃好的、有针对减肥的、有降血压的、有增加骨密度的,而中国酸奶还大体停留在对肠胃好的阶段。
日本果汁:有对血压好的、有针对胆固醇和高血压人群的、还在包装上提供研究报告。
日本果冻:有减轻疲劳感、添加维他命等明确的功能。其实,果冻在日本很多成年人都在吃,可以做成代餐,除了功能性,还可以补充一天的维C。
奥乐密C这款产品有着更明确的功能、名字与场景,奥乐密C这个名字顾名思义就是和维生素相关的产品,这款产品在国内销售也已经非常不错。
麒麟可乐,在疫情前销量曾一度超越可口可乐。在营销上,炸猪排与麒麟可乐绑定的广告宣传,突出了麒麟可乐的饮用场景;与日本经典漫画《明日之丈》联名的广告语“因为是特保可乐,所以喜欢披萨、汉堡和薯片的人一定会受不了吧”,传达出的意思便是:在高油脂饮食时饮用“特保”可乐,能够脂肪吸收,因此不用再压抑自己的食欲,放心大胆去吃吧。
2、技术提升产品价值
消费者在一众普通商品中选择功效型商品,当功能产品、功效型产品普及时,企业需要更明确的技术优势,打造技术壁垒。
如三得利-196度这款产品是通过技术品牌打造极致产品力,创造了销量一路狂增,也大大提升了三得利在调制酒品类的影响力,它通过技术符号来展开竞争。
上世纪80年代,麒麟凭借啤酒业务中的发酵生物技术,开始制药研究,乳酸菌研究是其中重要一环。2010年,麒麟首次发现“免疫控制塔”pdc(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起作用的“血浆乳酸菌”,“血浆乳酸菌”的发现让免疫系统的激活变得更加高效。
之后,麒麟与森永、kanro、fancl等不同领域的企业合作,推出酸奶、纳豆、果冻等产品。麒麟还将这一技术提供给最大对手“日本可口可乐”,用于咖啡饮料、苹果果汁等产品。
对于中国的大健康企业,我呼吁不仅要做功能和产品,更要注重technology brand。比如梅冻这款产品,除了溜溜梅之外很少有企业做的了,因为它有技术和设备壁垒,梅冻的一套设备需要几千万,还有日本的技术作为支撑,竞争对手很难抄袭。
3、大健康改变渠道格局,日本的大健康趋势几乎彻底地改变了日本的零售竞争格局。
1990年之后日本开始将药店改革为药妆连锁,现在是日本最大的折扣连锁之一,药房增加了日用百货、健康食品、化妆品模式。
目前有60万家中国药店正在走向零售化,未来会与便利店规模看齐,我认为中国的药房改革是一个历史性的大机会,中国药房变成药妆连锁,未来5年是黄金周期。
作为大健康新产品,要有能力抓住新兴渠道。
如乳酸菌品牌吾尚通过布局量贩零食渠道,以“零食搭档,就喝吴尚”为定位,在量贩零食渠道迅速崛起,获得了“量贩零食渠道乳酸菌饮品销量第一”的认证。
自由点益生菌卫生巾通过抖音渠道实现了崛起,月销售额可以达到1亿元左右,已成为中国高端卫生巾产品中的第一大单品。
十月稻田面临的传统的渠道是商超和社区粮油店,但其抓住了京东渠道,从线下走到线上,品牌开始了全面起量。
飞鹤的崛起有个大背景是母婴店在中国的的兴起,飞鹤在每个母婴店安排临时促销,挂牌为运营专家,主要利用为没有孕育过子女的女性提供建议和帮助,组织妈妈课堂等形式加强客户粘性,创新渠道经营模式。
中国企业出海,对所在国来讲就是新产品。我建议企业出海不要做传统渠道,专注做亚马逊、TikTok等新兴渠道,反而有可能随着新兴渠道在所在国的崛起成为强大的品牌,进入所在国消费者的购物清单。
03
结语
消费者购买行为几乎扩展到整个时间和空间不同渠道,不同的产品,因此不同的渠道,拥有不同的新产品机会。
对比日本的渠道分层,各有各的产品机会。比如日本的药妆店和便利店、玉出连锁店、life等消费者不同,产品的需求也不同。随着渠道的分层,每个新兴渠道都会有一些不同的大健康产品的机会。
日本的健康趋势,改变了更多行业,如日本药妆店的助浴剂有不同的功能,也改变了药膏的竞争格局,导致牙膏产品向功能性方面发展。再如健康渠道也改变了果冻行业、酸奶行业,这些行业的包装、售价、规格、功能、场景都在发生改变。
未来中国的健康趋势也将改变很多行业,对食品饮料行业来讲,功能型食品爆发已成大势所趋,也将倒逼产业格局的重构,作为企业,应提前卡位借势趋势赢取增长。
来源:佑信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