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庭院经济助力中国乡村振兴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8-14 06:29 2

摘要:美国“市场观察”网站8月12日文章,原题:中国的庭院作坊正重振农村经济并创收数亿元 副题:中国政府推动的“庭院经济”正将农村院落变成微型工厂和手工作坊,既创造就业岗位也保护遗产,并开辟新的投资领域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地带正在上演一场重大变革。在全国无数村庄中

美国“市场观察”网站8月12日文章,原题:中国的庭院作坊正重振农村经济并创收数亿元 副题:中国政府推动的“庭院经济”正将农村院落变成微型工厂和手工作坊,既创造就业岗位也保护遗产,并开辟新的投资领域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地带正在上演一场重大变革。在全国无数村庄中,传统庭院曾是静谧乡村生活的中心,如今随着家庭作坊重振当地人的生计并延续传统,这些洋溢着创意和商业氛围的院落生机勃勃。

对山东70多岁的魏学信来说,这种变化始于2020年,疫情令工厂停工。他购买设备将自家小院改造成微型工厂,与老伴和儿媳为当地电商企业组装首饰配件,这让他们每天足不出户就能赚100多元。在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90后”创业者汪云贵怀揣抱负返乡。这名瑶族女性看到将现代数字工具与传统技能结合的潜力。她从为当地土特产直播带货做起,吸引了成千上万观众并为当地农民与买家牵线搭桥。很快她将业务扩展到生产茶叶和山泉瓶装水,带动当地村民持续增收。

这些个人经历是中国现在推动发展“庭院经济”的缩影。作为农村家庭经营微型企业的总称,这种曾被忽视的经济模式如今获得官方认可。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引导农民发展适合家庭经营的产业项目,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林下经济、民宿经济”。

中国的庭院经济已颇具规模。目前全国有1.1万余家非遗工坊,分布在包括670个脱贫县在内的2005个县级行政区。其中4300余家非遗工坊建在村里,带动相关产业链120余万人就业增收。许多工坊都是居家灵活就业项目,尤其对老年居民、行动不便者和需照顾家庭的妇女具有吸引力。杭州萧山区就是典型例子。当地的“萧山萝卜干”省级非遗工坊以订单和协议方式连接4万多农户衔接产销,2024年产值达3亿元。

“庭院经济”模式不仅通过让家庭团聚增强社会凝聚力,还振兴传统工艺并减缓导致农村社区空心化的压力。对投资者来说,庭院经济带来多层面商机。农村电商平台、小额信贷提供商和物流公司,尤其是那些提供冷链或短途配送服务的企业,都从这些小微生产的蓬勃发展中受益。提供包装、商品标签和基础机械的企业也能从中觅得商机。随着直播带货提升消费者对原产地商品的需求,一些非遗产品获得更高利润空间。

从浙江萝卜干香味到山东组装金属零部件的声音,这些不起眼的空间正在编织中国农村经济新锦缎,它并非在工业园区,而是从绿树成荫的农家庭院里延展开来。(作者坦纳·布朗,丁玎译)

来源:环球网海外看中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