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场相识多年却突起的风波:母女二人在抖音平台公然发布侮辱视频,诬陷昔日好友“不检点离婚”、“被包养”,瞬间点燃网络“火药桶”。无辜者深陷精神泥沼,失眠、抑郁缠身。文昌法院一纸判决,以法律威严守护公民名誉红线——网络空间,绝非谤人之地!
网络戾气如野火,三言两语焚人心。莫道虚拟无枷锁,指尖一动即烙痕。请谨记:屏幕背后是活生生的人,更是受法律保护的尊严!
——“麦文”致读者
一场相识多年却突起的风波:母女二人在抖音平台公然发布侮辱视频,诬陷昔日好友“不检点离婚”、“被包养”,瞬间点燃网络“火药桶”。无辜者深陷精神泥沼,失眠、抑郁缠身。文昌法院一纸判决,以法律威严守护公民名誉红线——网络空间,绝非谤人之地!
熟识变“利刃” 无辜遭戮心
相识多年,本可情谊绵长。然而,2023年1月的一天,平静被一声“抖音提示音”刺破。
甲发现她的头像竟被人擅自挪用!定睛再看,更如坠冰窟——A(母女中的女儿)在其拥有400余粉丝的抖音账号上,赫然置顶着一条对她极尽羞辱的视频!“因不检点离婚”、“骗吃骗喝”、“被老男人包养”……更甚者,B(母亲)在评论区火上浇油,嘲讽甲“和你娘一样骗老头钱去”!
此“恶帖”无异于点燃引线的火星,瞬间引爆网络。围观、转发、嘲笑、揣测……如潮水般汹涌而来。昔日平稳的生活被彻底摧毁——甲夜夜难眠,焦虑如影随形,身心俱疲之下被诊断确认存在明显焦虑、抑郁症状及严重睡眠障碍。巨大的精神折磨与网络围剿,迫使她不得不走向法庭,要求A、B母女二人公开道歉、赔偿精神抚慰金10000元及交通费300元。
言行皆有痕 诽谤必担责
面对这场源于虚拟世界的伤害,文昌法院的承办法官目光如炬,网络空间,绝非法外逍遥地!每个ID背后都是真实存在的公民,每一句恶语都可能在现实世界掀起惊涛骇浪。经详实审理,法官确认铁证如山,并作出公正裁决。
A、B二人在抖音账号发布针对甲带有明显侮辱诋毁内容并配有原告头像的视频以及发表的相关侮辱性评论等行为坐实三大铁证。其一,侮辱坐实。A发布的置顶视频、B发布的攻击性评论,均直接、特定指向甲。其二,伤害成立。这些无中生有的诽谤内容,被广泛传播,确凿无疑地拉低了甲的社会评价,并造成了严重的实际精神痛苦。其三,律条必依。《民法典》庄严宣告:公民名誉权不容践踏!二被告以侮辱、诽谤方式公然损害他人名誉,侵权事实清楚,法律责任明确!
最终,法院判决A、B二人分别在其抖音首页置顶经审定的致歉视频,为甲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置顶时间不少于十日。同时要求二被告共同赔偿甲精神损害抚慰金10000元整,赔偿交通费300元整。
守牢法律底线 共护网络清朗
随着短视频平台的普及,部分网民为逞一时之快,将私人恩怨通过网络公开“曝光”,甚至捏造事实、侮辱他人,此类行为不仅违反法律,更破坏社会公序良俗。网络言论自由应以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为前提,任何散布不实信息、侮辱诽谤他人的行为,均需承担法律责任。法官提醒,广大网民在享受网络便利时,务必谨言慎行,对自己的言论负责。若遭遇网络侵权,当事人应及时保留证据(如截图、公证等),并通过法律途径维权。同时,网络平台也应加强内容审核,共同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
来源:文昌市人民法院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