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棒型玉米新品种,果穗最长达30厘米,亩产可达2700斤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8-13 18:17 1

摘要:早上蹲在垄沟里拔草,张婶拎着半袋玉米种子凑过来,指甲缝里还沾着菜园的泥:“小周,你说邪乎不?昨天去镇里农资店,老板说现在还能种玉米!我家去年六月种的,九月就收了,可这都立秋了,是不是晚了?老辈儿说‘春种一粒粟’,没说秋种啊?”

立秋一过,风里就有了丝丝凉意,菜地里的玉米秆儿刚拔到齐腰高,顶端的雄穗像小毛笔似的探出头,沾着晨露亮晶晶的。

早上蹲在垄沟里拔草,张婶拎着半袋玉米种子凑过来,指甲缝里还沾着菜园的泥:“小周,你说邪乎不?昨天去镇里农资店,老板说现在还能种玉米!我家去年六月种的,九月就收了,可这都立秋了,是不是晚了?老辈儿说‘春种一粒粟’,没说秋种啊?”

张婶的话像颗石子儿,砸进了旁边几个菜农的耳朵里。王大爷拄着锄头接话:“我看悬,立秋后天儿一天比一天凉,玉米是喜热的,种下去能结棒吗?” 李姐抱着菜篮子凑过来:“我去年七月种的玉米,倒是收了,可棒子小得像手指头,没多少籽儿。”

这一串疑问,戳中了很多菜农心里的“节气误区”——不是说“节气到了就得种”,而是“节气背后的积温够了才能种”。

老祖宗传下来的二十四节气,是用太阳运行规律算出来的“时间坐标”。比如立秋,不管农历是六月还是七月,永远在8月7日到9日之间,误差不超过3天。而玉米能不能种,看的是“有效积温”——种子发芽需要地温稳定在10℃以上,生长需要日均温超过15℃,灌浆需要昼夜温差大但最低温不低于10℃。这些“硬指标”,和农历无关,只和阳历的温度曲线有关。

就拿最近大家问得最多的“泛玉3号”来说,这是个大棒型玉米新品种,春播要126天才能成熟,夏播只要101天。如果在东北春播,得等4月下旬至5月上旬,地温刚好升到10℃以上,这样到10月中旬收获时,积温刚好够;如果在黄淮海夏播,得赶在6月上旬小麦刚收割完,土壤墒情好,气温高,101天刚好到9月中旬,避开后期低温;如果在长江以南秋播,8月中下旬种,气温还没降下来,积温够,刚好能在11月上旬收获,填补市场空缺。

东北春玉米区:等“地温”,不抢“农历”

东北的春天来得晚,4月上旬地里还冻着,就算农历到了清明,地温没到10℃,种下去的玉米种子只会烂在土里。去年张叔家提前10天种了玉米,刚好赶上倒春寒,出苗率才30%;今年他听了劝,5月1号种的,现在玉米秆儿都快齐肩了,叶子油绿油绿的。

华北黄淮海夏玉米区:赶“农时”,不拖“日子”

黄淮海的夏玉米,得跟着小麦走。6月上旬小麦收割完,土壤里还留着麦茬的湿气,此时种玉米,出苗快,长得壮。去年李姐贪懒,7月1号才种,结果9月下旬遇到低温,玉米灌浆没完成,棒子小得像个拳头,亩产才800斤;今年她6月5号就种了,现在玉米刚抽雄穗,棒子已经有小胳膊粗了。

长江以南秋玉米区:看“积温”,敢“晚种”

广东、广西的秋天来得晚,8月中下旬还是30℃以上的高温,此时种玉米,刚好满足泛玉3号101天的生育期。去年王阿姨家种了2亩秋玉米,国庆节前收获,棒子最长达30厘米,亩产2000斤,比夏播还多卖了500块钱。

有人说:“我去年清明前种的玉米,长得可好了!” 可你没算,去年清明前的地温比往年高了5℃,刚好够积温;今年清明前如果地温低,种下去只会赔本。

也有人说:“我去年七月种的玉米,也收了不少!” 可你没看,去年七月的气温比往年高了3℃,后期没有低温,刚好让玉米灌浆完成;今年七月如果气温低,种下去只会颗粒无收。

过早种的“坑”:种子烂在地里,出苗率低

春天地温没上来就种,种子会“闷芽”,就算勉强出苗,茎秆细弱,后期容易倒伏。去年村里有户人家,3月底就种了玉米,结果倒春寒一来,苗全冻蔫了,不得不重新种,耽误了整整一个月。

过晚种的“痛”:灌浆不足,棒子小

夏天过了6月中旬再种,玉米生长时间不够,到了9月下旬,昼夜温差变大但最低温降到10℃以下,灌浆停止,籽粒不饱满,产量能差30%。去年李哥家7月5号种的玉米,棒子看起来大,剥开里面全是瘪籽,卖的时候人家都不愿意收。

节气是老祖宗的“智慧活页”,不是“教条死理”。种玉米的秘诀,从来不是“跟着农历走”,而是“跟着温度走”。

就像张婶手里的泛玉3号,包装上写着“春播126天,夏播101天”,这不是随便写的,是用积温算出来的“安全线”。老辈儿说“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其实也是这个意思——不是说三伏不能种,而是要看积温够不够。

风里的凉意更浓了,张婶把玉米种子放进兜里,笑着说:“原来不是不能种,是要会种啊!” 我指着菜地里的玉米秆儿说:“你看,这玉米刚抽雄穗,等过了处暑,棒子就会越长越大,到时候你就等着收‘大棒’吧!”

夕阳把菜地里的玉米影子拉得老长,张婶蹲下来扒开垄沟里的土,摸了摸地温,抬头说:“明天我就种,刚好赶上这几天的好天气!”

(注:文中泛玉3号数据均为修正后:春播生育期126天,夏播101天;果穗筒型,平均穗长20厘米,最长30厘米,穗行数16-18行;春播平均亩产1200公斤(2400斤)左右,最高2700斤;夏播平均亩产1710斤,最高2000斤。)

来源:小南粤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