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山发现第53个新物种——丹霞岳麓蛛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8-14 11:13 1

摘要:在全国生态日来临之际,韶关学院贺爱兰教授研究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欧洲动物学杂志》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正式命名了一个蜘蛛新种——丹霞岳麓蛛(Yuelushannus danxia sp.nov.)。

在全国生态日来临之际,韶关学院贺爱兰教授研究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欧洲动物学杂志》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正式命名了一个蜘蛛新种——丹霞岳麓蛛(Yuelushannus danxia sp.nov.)。

图1.岳麓山丹霞新种(Yuelushannus danxia sp.nov.),雄性触角,正模标本。

(a)前外侧视图。(b)后外侧视图。(c)腹面视图。(d)背面视图。比例尺:0.1毫米。

丹霞岳麓蛛采集于丹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阳元山-通泰桥景区海拔201米的砂岩壁微小缝隙中。经过长达一年的显微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分析,研究团队确认该物种属于皿蛛科岳麓山蜘蛛属,并具有一系列独特的形态特征:成年个体体长仅约2.3毫米,雄性第四足显著长于第一足,须肢结构精巧复杂,雌性外生殖器背板形态特殊。这些特征使其成为该属中一个独立的新种。

图2.丹霞岳麓山蜘蛛新种,雌性,副模式标本。

(a).上雌生殖器,腹视图。(b).阴口,背视图。比例尺:0.1毫米。

图3.丹霞岳麓山支出新种(Yuelushannus danxia sp.nov.),

雄性正模标本(a-c)与雌性副模标本(d-f)。

(a,d)背面形态。(b,e)侧面形态。(c,e)腹部形态。比例尺:0.5毫米。

此次发现具有多重科学意义:在分类学上,丰富了我国皿蛛科蜘蛛的多样性记录;在生物地理学上,将岳麓山蜘蛛属的分布范围从湖南、湖北扩展至广东,为研究该属的演化与扩散提供了新线索;在保护生物学上,则再次凸显了丹霞山作为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重要性。

贺爱兰教授强调:“许多未被描述的物种可能正因生境破坏而濒危,我们必须加快对微小物种的调查和保护,这对国家公园的生态完整性至关重要。”她说, 此次发现的“丹霞岳麓蛛”仅在丹霞山地区发现,其栖息地具有典型的微生境特征,再次验证了丹霞山拟建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极具特色,为丹霞区系科学理论再添新证据,为地貌生态学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丹霞山管委会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化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并加强对特殊微生境的监测与保护。此次新物种的发现,不仅为“8·15”生态日献上了一份科学贺礼,为丹霞山拟建国家公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科研科普提供支撑,也提醒大家保护生物多样性,不仅要关注旗舰物种,也不能忽视那些隐匿在岩石缝隙、土壤或水体中的“微小生命”。

长期以来,丹霞山管理机构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工作,采取了一系列科学有效的保护措施,建立了严格的生态监测体系,积极在全山开展生态调查、生态保育、生态旅游和自然教育等工作,生态保护效果显著,持续为丹霞山拟建国家公园注入新活力。未来,丹霞山将与科研机构合作,进一步探索未知物种,并推动生态保护与科普教育的深度融合,让更多人了解和珍视这片“自然遗产”的独特价值,共同守护好栖息在中国红石公园里的无数生命。

本文来自【中国风景名胜】,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