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在刷社交媒体时,注意到好几所大学的官方微博都发布了同一句话:“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塑造成的。”这句话乍一看似乎充满了深刻的哲理与对女性地位和角色的思考。而底下所配的图片,正是法国著名女性西蒙娜·德·波伏娃。
在建军节这个庄重而神圣的日子里,当人们的情感都沉浸在对人民军队的敬意与庆祝氛围中时,网络上却出现了一件令人颇感意外的事情。
我在刷社交媒体时,注意到好几所大学的官方微博都发布了同一句话:“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塑造成的。”这句话乍一看似乎充满了深刻的哲理与对女性地位和角色的思考。而底下所配的图片,正是法国著名女性西蒙娜·德·波伏娃。
当时,这样的内容出现在高校官微上,我确实觉得挺新鲜,心想高校官微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分享这样有深度的话语,或许是想从另一个角度引发大家对于女性发展的讨论。
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直到有人深入挖掘,扒出了波伏娃在二战期间的一些不光彩历史,网络瞬间炸了锅。波伏娃确实是法国女权运动的创始人之一,她的著作《第二性》在女权主义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对全球范围内的女性意识觉醒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在二战那段黑暗的历史时期,她的所作所为却令人大跌眼镜。
她曾参与过与德军的联谊会,这种行为在当时的背景下,无疑是对法国人民抵抗精神的一种亵渎。更令人发指的是,她还将法国女学生送给纳粹。这种行为严重违背了基本的人道主义和民族大义,她的形象在人们心中瞬间崩塌。
战后,法国法院对她做出了诽谤的判决,这一判决也导致她失去了工作。这样一个有着严重历史污点的人物,如今在国内却被众多学校当作榜样。许多学校的图书馆甚至将她的《第二性》列为参考书。这不禁让人质疑,学校在选择榜样和推荐书籍时,是否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考察?这种做法简直就是睁眼说瞎话,完全忽视了历史的真相和人物的真实面目。
最早翻出波伏娃这段黑历史的是华中科大的女博士张如烟。她有着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正义感,在发现这一问题后,她毫不犹豫地给校长信箱写信,反映了波伏娃的不当历史以及学校官微发布相关内容的不妥之处。令人欣慰的是,华中科大迅速做出了反应,学校真的删除了相关帖子,并且对发帖的学生进行了处理。这一举措体现了学校在面对问题时的及时纠错态度。
但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没过几天,网友们又有了新的发现。其他学校早在两年前就推荐过波伏娃,而如今这些学校的官微内容居然没有任何更改。这就不得不让人深思,这些学校是真的不知道波伏娃的历史问题,还是根本就没有把历史的真实性当回事?高校作为知识的殿堂和文化的传播者,其官微的每一条内容都应该经过严格的审核和筛选,以确保传递给公众的是正确的价值观和真实的历史信息。
最让人气愤的是,学校在选择榜样时,偏偏忽视了中国自己伟大的女英雄。像赵一曼,她在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日军的残酷折磨,始终坚贞不屈,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她的英勇事迹体现了中国女性的坚韧和爱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还有秋瑾,她积极投身革命,为推翻封建帝制、争取女性解放而不懈奋斗,最终慷慨就义。她的精神激励着无数后来者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勇往直前。这些中国女英雄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的榜样,她们的事迹和精神更应该在高校官微上得到宣扬和传承。
再看这些学校官微的发布时间,在建军节上午十点集中发布波伏娃的名言,这很难不让人怀疑是不是故意蹭节日热度。高校官微不同于学生个人账号,它代表着学校的形象和态度,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每一次发布内容都应该经过深思熟虑,并且要对所涉及的人物和事件进行全面的历史考察。学校在选择推荐人物时,应该秉持着客观、公正、全面的原则,不能只看到人物的某一方面成就,而忽视了其历史污点。
波伏娃事件闹得如此之大,关键问题并不在于她是否帮过德国人这一具体事实。从更深层次来看,反映出的是学校选人标准的混乱和管理的无序。学校在树立榜样、推荐书籍和发布官微内容时,缺乏一套科学、严谨、全面的审核机制。这不仅会误导学生和公众,也会损害学校的声誉和形象。
来源:蝴蝶花雨话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