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些天,江西广播电视台都市现场关注了两岁女童“小米粒”在南昌湾里一家康复中心接受康复训练后,右髋关节出现脱位,并进行了复位手术。小米粒的妈妈怀疑孩子的伤情与康复中心的训练有关。节目播出后,湾里管理局卫生健康办公室立即介入,并已组建专家组开展技术鉴定。
前些天,江西广播电视台都市现场关注了两岁女童“小米粒”在南昌湾里一家康复中心接受康复训练后,右髋关节出现脱位,并进行了复位手术。小米粒的妈妈怀疑孩子的伤情与康复中心的训练有关。节目播出后,湾里管理局卫生健康办公室立即介入,并已组建专家组开展技术鉴定。
记者通过湾里管理局卫生健康办公室了解到,工作人员多次对涉事机构南昌碧落赤子情康复健康管理中心进行实地走访,并向上级部门寻求专业支持,通过多部门协作推进全面调查,下一步,会对“小米粒”的妈妈和康复中心做询问笔录,再交给专家判断。
那么,这家机构到底是医疗康复机构还是特殊教育机构?又是否具备相关资质呢?这名工作人员表示,目前他们正召集专业三甲医院的专家联合进行调查,给出这家机构是否属于“非法行医”的专业意见。针对家长质疑的康复师资质问题,卫健部门明确将联合医疗专家进行专业判定,会根据专家意见判断是否存在医疗行为。
当事人“小米粒”的妈妈李女士(化名)向记者透露,上月底复查时,医生说情况还行,但因为股骨头情况要半年到一年后才能看出来,后续康复也得小心,所以孩子术后股骨头坏死风险仍需长期监测。
由于行政调查涉及跨部门协作,“小米粒”的妈妈已同步启动司法程序。卫健部门表示将积极配合法院取证。记者一番走访下来发现,此事也暴露出新兴康复行业的监管复杂性,如何明确“特殊教育”与“医疗康复”的边界?怎样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进行监管?还有待相关部门给出答案,对此我们也将持续关注事件进展。
来源:凤凰网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