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人总喜欢把阶级斗争当成一个过时的词,觉得那只是出现在书本里的故事,和今天的日常生活没什么关系。可现实里,哪怕是楼下菜市场的讨价还价、网络里“打工人”说自己被压榨,这种事儿就没有一天消停过!谁说阶级矛盾只是历史段子?只要人的利益没法均分,还会有“谁多拿、谁少得
有人总喜欢把阶级斗争当成一个过时的词,觉得那只是出现在书本里的故事,和今天的日常生活没什么关系。可现实里,哪怕是楼下菜市场的讨价还价、网络里“打工人”说自己被压榨,这种事儿就没有一天消停过!谁说阶级矛盾只是历史段子?只要人的利益没法均分,还会有“谁多拿、谁少得”的较量。外头声音一吵嚷,反正你想装聋都难。
阶级斗争,这词最早是在什么场合被提出来的?或许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老一辈革命家”,可细细想来,早在古代的造反、官民对立其实就是没有名字的“阶级斗争”。有些书说,只有私有制才有阶级矛盾,但它真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无论是在拉萨的农奴制下,还是伦敦早期工厂里,到处都有“谁是主人、谁是仆人”的硝烟。你见过哪个社会,大家分蛋糕时一点都不较劲吗?
说阶级斗争“功在当代”,其实是拿它和每一代人的切身利益绑在一块。至少自工业革命后,工人抗议条件差、工资低——最后真争来休息权、劳动保护法、周末双休那些规则。就连当代的社会福利体系、最低工资标准、八小时工作制,归根结底不是哪位圣人忽然大发善心,背后都是一群群基层的呐喊,再经过无数次博弈,“逼”得那些制定规则的人做出让步。你说这不是斗争结果,谁信呢?
狡猾的是,许多人看到这些成果就觉得“都结束了”。可世界各地抗议游行、劳资纠纷的数据——比如2023年法国光养老金改革就爆发大罢工,参与人数破百万(数据见新华社、BBC报道),而英国工人去年也搞出几十年来最大规模的铁路罢工,都说明社会矛盾并未“清零”。你以为阶级斗争彻底消失了?恐怕只是换了种方式潜藏在别处。谁家工资不涨、物价飞天,职场PUA,理想和现实间那点火气,不都是小范围的较量?
更耐人寻味的,是说阶级斗争“利在千秋”。把目光往后拉,打破身份世袭、土地兼并的无数斗争,留下的其实是累积起来的社会进步基础。例如英国18世纪工人请愿游行很多次都被镇压,但那一次次失败里,种下了遗产继承、劳资谈判、社会平等权的萌芽。中国清末农民起义连绵,虽然局部陷入混乱,可为后来的制度变革铺出了直道。你可以质疑,有没有别的办法实现“利在千秋”,但历史里的数据和趋势摆在那:真正底层的声浪从来不是白喊。
不过,也有人咬定阶级斗争必然闹得天下大乱,社会难安,甚至说劣币驱逐良币。实际上,绝大多数情况下,矛盾的爆发都是不可能完全杜绝的,比如随便搜,欧洲1930-50年代社会运动频率激增。韩国近五年劳工纠纷增长率每年有近10%,(可查韩国劳动部官方数据),但国家也没崩溃不是?如果没有这些压力释放口,不少矛盾根本不会暴露,只会积累得更可怕。稳定和公正之间,怎么找平衡,从来没人能写死答案。
又说回来,阶级斗争总被说成老百姓对立招牌,可统治阶级不比底层更机警吗?在现代社会信息高度流通下,精英阶层无时无刻不在用新套路协调矛盾,搞内部妥协,比如金融危机后西方国家推出的社保扩张、大型企业提高薪酬,根本就是一场看不见刀枪的“绥靖”。谁都不傻,谁都清楚规则要变就得有代价。这才有了所谓“合法合理争取权利”的口头禅。怎么没有对抗?只集中在纸面和会议桌上了而已,谁心里不是有杆秤?
很多年轻人觉得自己生活圈纯粹,没见过什么社会斗争。可你发现了吗?互联网上的“分层”“内卷”,直播带货翻车后“砍一刀”,这些都是新的矛盾节点,只是谁也不愿意喊得太刺耳,说穿了和老话里的阶级冲突就半斤八两。沉迷手游升级,和工地师傅拼命换工资,方式不同,本质还是资源抢夺。争不过也好,谁愿意天天拎着“阶级”二字招摇?
有趣的是,有些立场其实说不圆。例如阶级斗争是“社会自我调节的必然”,可再仔细想想,不是所有矛盾都靠斗争解决。许多矛盾根本等不到爆发就被消解。比如日本职场,表面佛系,实际用温水煮青蛙式缓冲,数据上,罢工率极低(2022年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统计,仅万分之一),难道就没有矛盾?有时候不吵不闹,有用。还真不能说争吵一定比协商好。
不是每个人都喜欢看那么多理论。到底阶级斗争有没有宣传意义?你说他只拿来吓唬人吧,不总是;但要说它只能带来进步,那也太乐观。这年头你和老人聊前世今生,他们琢磨的可能只是这顿饭够不够吃。其实理念和面包,没谁愿意全靠奋斗。现实社会,比谁发声大不如比谁行动快。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真的能拿来评价阶级斗争?有时候又觉得这话空,但历史篇章翻过,社会确实发生改变。又说不定,咱们这些普通人的纠结、庙堂之上的谋算,谁都无法提前下结论。要说所有矛盾都会因斗争而解脱,那未免太天真。可没了这个动力压着,世界可能会更慢。谁能说得清。
再翻一页,拿AI行业最近的“打工者联盟”为例(2024年3月以来,OpenAI与微软技能型工人集体发声,数百员工请愿改善劳动权益,数据见路透社),看上去是技术型精英和资本矛盾,可每次利益调整都牵动身边人。规则刚出现,新旧游戏又开始循环。谁给旧世界设下的陷阱,谁又能拆掉这些旧秩序呢?
有些事情看着像是注定要爆炸,但每次都像地下水流,静悄悄又能掀翻地表。你觉得改革靠斗争,他觉得协商也挺好,真没准哪天,旧的矛盾就凭一句话散掉了。可没理由嘲笑那些仍然坚持喊的人。要不然社会就真的没意思。
说白了,阶级斗争像大坝下的水,一会咕嘟一会平静,不闹则已,一遇缝隙立马奔腾。谁也不知道,改天哪一滴水能冲开新路。总有人自作聪明地装懂,一本正经地定义对错,好像未来都该照规矩抄袭。但没人敢说今天就是常态。
所以,历史的事儿没有根本的句号,阶级斗争得失,还真就不全是书本上的“必然趋势”,而是靠每个人撑出来的结果。
来源:小蔚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