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好用活达州丰富红色文化和党性教育资源,传播好“达州声音”,讲述好“达州故事”,展示好“达州形象”,为“决胜十四五 冲刺三千亿”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达州新篇章凝聚磅礴力量。中共达州市委市直机关工委联动达州市融媒体
达州新青年
您身边触手可及的朋友圈
为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好用活达州丰富红色文化和党性教育资源,传播好“达州声音”,讲述好“达州故事”,展示好“达州形象”,为“决胜十四五 冲刺三千亿”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达州新篇章凝聚磅礴力量。中共达州市委市直机关工委联动达州市融媒体中心达州综合广播创新推出微党课—“达州故事会”节目。
讲述者杨福川(右)与栏目主播互动
青春电光闪耀巴渠大地
讲述者:共青团达州市委 杨福川
达州故事会,今天我来讲!今天我要分享的故事是《青春电光闪耀巴渠大地》。
在达州渠县,有这样一支年轻的电力保障队伍,他们平均年龄不到31岁,由34人组成。队员们每天清晨就开始整装待发,蓝色的工装仿佛晨曦中一道流动的风景线,这就是于2022年6月组建的国网渠县供电公司青年突击队。这个由青年骨干组成的特色服务小分队,背包里装着万用表、绝缘胶带、螺丝刀等常用工具和贴心联系卡。无论寒暑,只要群众一个电话,他们即刻行动,尤其关注于孤寡老人、残障人士、困难家庭等特殊群体。沉甸甸的工具包正是他们对城市光明脉络的守护誓言,也是对千家万户安全用电的郑重承诺。
竭尽所能提供优质服务,他们用青春温度点亮“最后一米”。在渠县城区熙攘的营业厅,青年队员们总是以最饱满的热情、最专业的解答面对每一位用户。有一天,经营小超市的张大姐因电费激增而焦虑不已,对着手机里的电费单愁容满面,嘴里一直念叨:“这月电费咋又蹿了一大截?”青年突击队服务小组长潘广彬闻讯立即带队跟着张大姐上门,抄起专业仪器开始地毯式排查,汗水浸湿了工装,终于在一个塞满杂物的角落,发现通往冰柜的线路绝缘层已破损老化,正悄悄漏电“偷”走电费!他们专业且快速地消灭了这处隐蔽的“电耗子”。接着,潘广彬拉过小马扎,就着货架间隙,指着电费单耐心给张大姐讲解峰谷用电:“大姐,像洗衣机、电热水器这些大件,尽量挪到晚上十一点后用,能省不少钱呢!”张大姐嘴角扬起笑意:“哎呀,这下心里透亮了!谢谢你们这群年轻人,不光修好了电,还教会我省钱的门道!”那份被群众信任的暖流,瞬间冲散了队员们排查的疲惫。
用心用情普及用电知识,他们用青春声音传播“安全种子”。他们深入乡镇、走进社区、步入校园,努力地宣传安全用电知识。在临巴中学、卷硐中学校园里,他们将枯燥的安全条例转化为生动有趣的动画短片和互动问答,向孩子们讲解湿手勿碰开关、放风筝远离电线、切勿在线路下垂钓等知识。课后有奖互动问答更是热火朝天!一只只小手争先恐后地举得笔直,小脸绷得紧紧的,生怕错过抢答机会。当讲解队员把那一枚枚亮闪闪的“安全用电小卫士”贴纸,轻轻贴在答对的孩子们胸前时,那一瞬间,骄傲的光芒几乎从孩子们眼中蹦跳出来,清澈又炽热!这纯净的求知火花,让安全的种子,稳稳扎进了他们幼小的心田。
在临巴广场设点宣讲时,一位大爷指着宣传画上的触电急救图说:“以前真不知道救人前必须要先断电源,这图一看就懂,太实用了!”队员们一面耐心讲解,一面递上图文并茂的《居民安全用电手册》《电力设施保护指南》。这些精心编印的手册内容贴近生活,成为许多家庭日常用电的“案头宝典”。队员们的声音穿透喧嚣,让安全用电的常识在千家万户落地生根。
耐心细致坚持“电力义诊”,他们用青春智慧消弭“潜在隐患”。
每一次社区“电力义诊”,都是青年突击队和街坊邻里的暖心约定。在各个社区,队员们运用专业设备进行现场“体检”——使用红外测温仪检测线路接头是否过热,用钳形电流表测量电器工作电流是否正常,用绝缘电阻测试仪判断线路绝缘性能是否达标,为居民们义务检查线路、解答用电疑难。对于能当场处理的小问题,如接触不良的插座、松动的接线端子,队员们立刻动手修复。对于需要更换设备或存在较大隐患的情况,则详细记录,提供专业建议,并协助联系后续服务。一次在“渠光小区”的义诊活动中,队员覃满金和潘广彬凭借过硬的专业技能,精准排查出多户居民因使用劣质插线板导致接线端子高温碳化的共性隐患,及时发出预警并指导更换,有效避免了潜在的电气火灾风险。义诊台前,队员们更是以精湛技术和负责态度,化解了无数潜伏在墙内桌下的“电蝇患”。
专业且敬业的他们,如同渠江两岸蓬勃生长的新树,在守护电网安全与提供卓越服务的土壤里深深扎根,不断伸展着生机勃勃的枝叶。他们深知,每一份责任担当,都是青春价值的生动注脚;每一次迎难而上,都在为“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崇高宗旨增添新时代的亮色。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征程上,青年突击队的脚步从未停歇。他们这支队伍只是全市各行业各战线青年突击队奋战一线、实干拼搏的简单缩影,正是无数这样“年轻的他们”,汇成了达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涓涓细流。特别是去年全市“3+3”重点产业青年立功竞赛开展以来,100余支青年突击队积极参与,他们在生产一线、项目建设现场勇挑重担、冲锋在前,用实际行动诠释青春担当,为达州“拼经济、搞建设”助力添彩。在未来,这些青春身影,将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永远闪耀在巴渠大地和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好的,今天的故事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的收听!
来源:达州共青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