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岁退休阿姨被送进养老院,捐光留给儿子的267万,2月后儿子大笑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8-14 12:27 1

摘要:可是今天早上,养老院的护工急匆匆跑来报告:"张奶奶,您儿子回来了!他还带着几个穿西装的人,手里拿着花和文件袋,正在哈哈大笑呢!"

81岁的张秀兰坐在养老院的窗边,手里捏着一张银行转账凭证,眼中满含泪水。

两个月了,儿子张建国自从发现她把267万全部捐出去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

昨天,她接到了一个神秘电话,对方的话让她整夜未眠。

"妈,您真的把钱都捐了?"电话里传来儿子愤怒的声音,那是两个月前的对话。

"是的,我捐给山区的孩子们了。"张秀兰当时平静地回答。

"您疯了吗!那是我们全家的保障!我再也不会来看您了!"

张建国的话至今还在她耳边回响。

可是今天早上,养老院的护工急匆匆跑来报告:"张奶奶,您儿子回来了!他还带着几个穿西装的人,手里拿着花和文件袋,正在哈哈大笑呢!"

张秀兰愣住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三年前丈夫去世后,张秀兰就一个人住在这套老房子里。

70平方米的两室一厅,承载着她和老伴儿四十多年的回忆。每天早上六点,闹钟准时响起,可她早就醒了。

一个人的清晨总是显得格外漫长,她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对着老伴儿的遗像说话。

"老头子,又是新的一天了。"张秀兰轻抚着相框,眼中闪烁着思念的光芒。

张秀兰曾经是纺织厂的挡车工,干了一辈子,退休后每月能拿到3200元的退休金。

这在小城里算是不错的收入,可日子过得却越来越冷清。儿子张建国有自己的小家庭,媳妇李美娟在银行上班,孙女张小雨大学毕业后去了深圳工作。

每天上午,张秀兰会去菜市场买菜,总是买最便宜的,却只能吃一半,剩下的只能倒掉。她多次跟菜贩子说,能不能少卖一点,可人家都是按份卖的。

"大妈,您怎么总是一个人来买菜啊?"卖菜的小王好奇地问。

"孩子们都忙,我一个人住惯了。"张秀兰总是这样回答,语气里透着无法掩饰的寂寞。

下午的时候,她会坐在小区的凉亭里,看着年轻的妈妈们带着孩子玩耍。

那些天真烂漫的笑声让她想起孙女小时候的样子,可如今孙女在千里之外,一年回来不了几次。

晚上是最难熬的时光。电视里播放着各种节目,可张秀兰的心思根本不在上面。她经常一个人对着空荡荡的房间自言自语,偶尔还会忘记自己已经说过了什么。

"建国今天怎么还不来电话?"她经常这样嘀咕着,然后拿起手机看了又看,生怕错过了儿子的来电。

可实际上,张建国很少主动给母亲打电话。不是他不孝顺,而是每次打电话,妻子李美娟总是在旁边皱眉头,嘴里嘀咕着各种不满。

"又要给你妈买药?又要给钱?她一个人花得了多少钱?"李美娟的语气里满是不耐烦。

张建国夹在中间左右为难,时间长了,他也就很少主动联系母亲了。他开着一家小建筑公司,承包一些学校、医院的工程,生意时好时坏,最近因为甲方拖欠工程款,资金周转出现了问题。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张秀兰总是翻来覆去睡不着。她会拿出一个小木盒,里面放着她和老伴儿的所有积蓄——267万元的存款凭证。这是他们省吃俭用一辈子攒下的钱,本来想着留给儿子,让他的生活过得更好一些。

"老头子,这些钱到底该怎么办?"张秀兰经常对着遗像发愁,"建国他们现在对我这个态度,将来会不会更冷淡?"

她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每次儿子媳妇来看她,李美娟总是一副不情愿的样子,进门后坐一会儿就催着要走。

"妈身体还行,我们就先回去了,小雨还要视频呢。"李美娟总是找各种借口提前离开。

张建国虽然心里过意不去,但也不好说什么。毕竟媳妇上班累,回来还要做家务,确实挺辛苦的。

邻居王大妈看不下去了,经常过来陪张秀兰聊天。

"秀兰啊,你这儿子媳妇也太不像话了,你一个人住这么大年纪,他们就不担心?"王大妈愤愤不平地说道。

"算了,他们有自己的难处,我理解。"张秀兰总是为儿子辩护,可心里的苦涩只有她自己知道。

春节的时候,张小雨从深圳回来过年,一家人难得团聚。可是吃年夜饭的时候,李美娟又开始暗示了。

"妈,您看您一个人住这么大的房子,也怪冷清的。要不考虑换个小一点的?"李美娟表面上关心,实际上是想让婆婆搬走。

"这房子我住了这么多年,有感情了。"张秀兰委婉地拒绝了。

"可是您年纪大了,一个人住不安全啊。万一出点什么事,我们都不知道。"李美娟继续施压。

张建国知道妻子的心思,但他也确实担心母亲的安全。前些日子隔壁楼就有个老人在家里摔倒,躺了一天才被发现,差点出大事。

"妈,要不您搬过来和我们一起住?"张建国提议道。

"我们家就两室,小雨回来住哪儿?"李美娟立马反对,"再说了,我们上班都挺忙的,也照顾不过来。"

张秀兰听出了媳妇话里的意思,心里一阵发凉。她默默地吃着饭,不再说话。

那个年过得很沉闷,张小雨虽然察觉到了家里的气氛不对,但也不好说什么。毕竟她还年轻,对这些家庭矛盾理解不深。

年后,张小雨回深圳上班,家里又恢复了冷清。张秀兰的孤独感越来越强烈,有时候她会对着镜子自言自语,有时候会抱着老伴儿的照片哭泣。

"老头子,我是不是真的成了累赘?"她经常这样问自己,心里满是无助和委屈。

那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周二上午,张秀兰照例去菜市场买菜。春天的阳光暖洋洋的,她心情还不错,买了儿子爱吃的韭菜,准备包饺子给他送去。

回到家后,她开始和面,准备韭菜馅儿。可就在这时,她突然感到一阵眩晕,眼前发黑,整个人往后倒去。

"啪"的一声,张秀兰重重地摔在了地上,后脑勺撞在了茶几的角上,顿时血流如注。

幸好邻居王大妈听到了响声,急忙跑过来查看。

"秀兰!秀兰!你怎么了?"王大妈用力拍门,可是没有回应。

王大妈急得满头大汗,赶紧叫来小区的保安,撬开了门锁。看到张秀兰倒在血泊中,王大妈吓得腿都软了。

"快!快叫救护车!"她颤抖着拨打120。

救护车很快赶到,张秀兰被紧急送往市医院。医生检查后发现,她是因为高血压引起的眩晕,加上情绪低落、营养不良,身体机能严重下降。

王大妈联系了张建国,他接到电话后脸色大变。

"什么?我妈住院了?严重吗?"张建国急忙问道。

"医生说还好,就是血压太高了,需要住院观察几天。"王大妈在电话里说道。

张建国立马放下手头的工作,开车赶往医院。可是当他给妻子李美娟打电话时,对方的反应却让他很失望。

"住院就住院呗,又不是什么大病。我今天银行有个重要会议,去不了。"李美娟的语气里没有一丝担忧。

"可是妈她..."张建国想说什么,却被妻子打断了。

"你去就行了,我又帮不上什么忙。再说了,她这身体迟早要出问题的,一个人住那么大房子,我早就说过不安全。"

李美娟的话让张建国心里很不舒服,但他也不好多说什么。

赶到医院后,张建国看到母亲虚弱地躺在病床上,后脑勺还缠着纱布,心里一阵阵发酸。

"妈,您感觉怎么样?"张建国握着母亲的手,声音有些哽咽。

"没事,就是有点晕。"张秀兰勉强挤出一丝笑容,"你工作忙,不用陪着我。"

"妈,您别这么说。我这就请假陪您。"张建国安慰道。

可是张秀兰摇了摇头,她知道儿子工作不容易,最近还遇到了资金困难。

主治医生找到张建国,语重心长地说道。

"张先生,您母亲这次是幸运的,要是再晚发现一会儿,后果不堪设想。老人家一个人住,确实不太安全。建议您还是考虑一下,让老人有人照料比较好。"

张建国心里五味杂陈。他知道医生说得对,可是家里的情况他也很为难。

当天晚上,张建国回到家,和妻子商量母亲的事情。

"医生说妈不能再一个人住了,需要有人照料。"张建国试探着说道。

"那你想怎么办?"李美娟的语气很冷淡。

"要不...让妈搬过来和我们一起住?"张建国小心翼翼地提议。

李美娟一听这话,立马炸了。

"你疯了吗?咱们家就两室一厅,小雨回来住哪儿?再说了,两代人生活习惯不同,住一起肯定矛盾。"

"可是妈她身体不好,需要照顾。"张建国坚持道。

"那请个保姆啊!或者送养老院!"李美娟没好气地说,"你以为我愿意天天伺候她老人家?我上班已经够累的了。"

"保姆一个月得五千块,咱们现在资金这么紧张..."张建国有些为难。

"那就送养老院!社区那个养老院挺不错的,一个月三千五,她的退休金正好够用。"李美娟越说越激动,"而且那里有专业护工,比咱们照顾得好。"

张建国听着妻子的话,心里很不是滋味。可是理智告诉他,妻子说得也不是没有道理。家里确实住不下,请保姆又负担不起,养老院似乎是最好的选择。

"可是妈她会同意吗?"张建国担心地问。

"她不同意也得同意!难道让她一个人在家等死?"李美娟语气强硬地说,"你要是心软,那就别怪我回娘家了!"

这句话让张建国彻底没了主意。他知道妻子不是在开玩笑,她真的有可能这么做。

第二天,张建国来到医院,心情沉重地和母亲商量这件事。

"妈,医生说您不能再一个人住了,太危险。"张建国小心地开口。

"那怎么办?"张秀兰看着儿子,心里已经猜到了答案。

"我和美娟商量了,社区那个养老院挺好的,有专业的护工,伙食也不错。您的退休金正好够用。"张建国说得很小心,生怕刺激到母亲。

张秀兰听了这话,心里凉了半截。她知道这一天迟早会来,只是没想到来得这么快。

"那...那我的房子怎么办?"张秀兰问道。

"房子先空着,等您身体好了再说。"张建国安慰道。

张秀兰点了点头,没有反对。她理解儿子的难处,也不想给他们添麻烦。

"好吧,我听你的安排。"张秀兰的话轻得跟羽毛一样。

看到母亲这样,张建国心里很不好受。他知道母亲是为了他们着想才答应的,心里满是愧疚。

当天下午,李美娟终于来到了医院,不过她的态度依然冷淡。

"妈,您身体好点了吗?"李美娟象征性地问候了一句。

"好多了,谢谢你来看我。"张秀兰勉强笑了笑。

"那就好。我和建国商量了,您住养老院比较安全,那里有专业的护工照料。"李美娟直接说明了来意。

张秀兰看着这个儿媳妇,心里五味杂陈。从她嫁进来那天起,两人的关系就不是很好。李美娟嫌她是农村出身,文化程度不高;而张秀兰也觉得这个媳妇太势利,对老人不够孝顺。

"我都答应了,你们放心安排吧。"张秀兰淡淡地说道。

李美娟听了这话,脸上总算露出了一丝满意的表情。

春和养老院位于城南的一个安静小区里,环境还算不错。

绿树成荫,有个小花园,老人们可以在里面散步聊天。张秀兰的房间在二楼,是个单人间,虽然不大,但布置得很温馨。

搬进来的第一天,张秀兰坐在床边,看着自己带来的几样物品:老伴儿的遗像、一个小收音机、还有几件换洗的衣服。

一切都显得那么陌生,她的心情跌到了谷底。

"张奶奶,晚饭时间到了。"护工小刘温和地敲门,"我带您去餐厅吧。"

餐厅里坐着十几个老人,大家正在吃饭聊天。张秀兰怯生生地找了个角落的位置坐下,默默地吃着饭。

"您是新来的吧?我叫李淑芬,大家都叫我李婆婆。"坐在对面的老太太主动搭话。

"我姓张,刚搬进来。"张秀兰礼貌地回应。

"别紧张,这里的老人都很好相处。我来了两年了,已经习惯了。"李婆婆笑着说道。

可是张秀兰心里清楚,自己能习惯吗?她想念自己的小家,想念那些熟悉的物件,想念能够自由自在的日子。

第一个夜晚是最难熬的。张秀兰躺在陌生的床上,听着隔壁房间传来的咳嗽声,心里满是思念和不安。她想给儿子打电话,可是看看时间已经很晚了,怕打扰他们休息。

"老头子,我这是造了什么孽啊?"张秀兰对着老伴儿的遗像轻声说道,眼泪不知不觉流了下来。

第二天早上,张秀兰早早就起床了。她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的景色,心情依然很沉重。不一会儿,护工小刘来敲门了。

"张奶奶,早饭准备好了,我们下去吃饭吧。"小刘的笑容很真诚。

在餐厅里,张秀兰遇到了更多的老人。有个叫王建民的老爷爷主动坐到她身边。

"张大姐,您别太难过。刚来都这样,过段时间就好了。"王大爷安慰道。

"王大爷,您来多久了?"张秀兰问道。

"三年了。刚开始我也不适应,天天想家,想儿女。可是慢慢发现,这里也挺好的,大家都是同龄人,有共同语言。"王大爷感慨地说。

可是张秀兰心里明白,王大爷和她的情况不一样。王大爷是因为儿女工作调动,没办法照顾他才来的;而她是被嫌弃了,才被送到这里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秀兰逐渐了解了其他老人的情况。李婆婆有三个儿子,但他们为了争夺她的财产,闹得不可开交,李婆婆气得住进了养老院。

"这些年我攒了一百多万,本来想着留给他们,可是他们竟然为了这点钱兄弟反目。"李婆婆说起这事就很气愤,"大儿子说我偏心,二儿子说我不公平,三儿子干脆不理我了。"

"那您现在怎么办?"张秀兰关心地问。

"我已经想开了,钱财都是身外之物。我打算把一部分捐出去做慈善,剩下的留着自己花。"李婆婆的眼中闪烁着决绝的光芒。

还有个叫陈爱华的老奶奶,她的遭遇更让人心酸。她的老伴儿去世后,儿子儿媳就变了脸,不但要她把房子过户给他们,还要她把所有积蓄都交出来。

"他们说是怕我被骗,其实就是想要我的钱。"陈奶奶伤心地说,"我不答应,他们就不给我好脸色看,连饭都不让我在家吃。"

听了这些故事,张秀兰心里五味杂陈。原来自己的遭遇并不是个例,很多老人都有类似的经历。她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和儿子的关系,也开始思考那267万该怎么处理。

一个月后的一天,张秀兰收到了一封来自山区小学的感谢信。原来,养老院经常组织老人们做公益活动,前段时间大家一起给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捐了一些文具和衣物。

信是一个叫小明的孩子写的,字很稚嫩,但情感很真挚。

"亲爱的爷爷奶奶们,谢谢您们送给我们的礼物。我们学校很穷,连课桌都是破的,但是老师说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我一定好好学习,长大后像您们一样做个好人。"

看着这封信,张秀兰的眼睛湿润了。她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的艰苦岁月,想起了那些没有机会上学的同龄人。也许,她的那些钱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当天晚上,张秀兰拿出自己的存折,看着上面的数字陷入了沉思。267万,这是她和老伴儿一辈子的积蓄,本来想着留给儿子,让他的生活过得更好一些。可是现在看来,钱并不能买来真正的孝心和关爱。

她想起了李婆婆的话:钱财都是身外之物。也想起了陈奶奶的遭遇:有些儿女要的只是钱,而不是真心。

第二天,张秀兰主动找到了院长,询问如何联系那所山区小学。

"张奶奶,您想做什么?"院长好奇地问。

"我想给那些孩子们一些帮助。"张秀兰说得很简单,但语气很坚定。

院长很高兴,立马联系了当地的教育基金会。很快,张秀兰就得到了详细的信息。

那所小学确实很困难,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家庭条件都很差。学校的教学设备陈旧,连基本的图书都很缺乏。

了解了这些情况后,张秀兰心里有了决定。她要把这267万捐出去,给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孩子们。

可是这个决定她不敢告诉儿子,她知道张建国不会同意的。于是,她开始偷偷地分批转账,每次转几万元,分成十几次完成。

每次转账后,张秀兰的心情都很复杂。有解脱,有不舍,也有对未知的恐惧。她不知道儿子发现后会有什么反应,也不知道自己的决定是对是错。

可是当她收到山区小学发来的照片时,看到孩子们拿到新书包时的笑容,她知道自己做对了。那些纯真的笑脸比什么都珍贵,那是金钱无法买到的快乐。

就在张秀兰完成最后一笔转账的时候,她并不知道,一场风暴正在向她袭来。因为在银行工作的李美娟,无意中发现了婆婆账户的异常变化。

李美娟作为银行的客户经理,经常需要查看一些大额资金流动情况。那天下午,她正在整理客户资料,突然发现了一个熟悉的账户——那是婆婆张秀兰的账户。

出于职业习惯,李美娟点开了详细的交易记录。看到屏幕上显示的内容时,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怎么可能?"李美娟瞪大了眼睛,仔细查看着每一笔交易记录。

从一个月前开始,张秀兰的账户连续发生大额转出,每次都是几万元,总共转出了262万。现在账户里只剩下5万元。

"这老太太疯了吗?"李美娟气得浑身发抖,"她把钱都转到哪里去了?"

李美娟立马给张建国打电话,声音都在颤抖。

"建国,你赶紧回来!出大事了!"李美娟在电话里大喊。

"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张建国还在工地上忙着,被妻子的话吓了一跳。

"你妈把钱都转走了!267万!现在只剩5万了!"李美娟几乎是咆哮着说出这话。

张建国听了这话,手里的图纸掉在了地上。他感觉天旋地转,整个人都要崩溃了。

"你说什么?妈她...她把钱转到哪里去了?"张建国的声音都变了调。

"我哪里知道!反正钱都没了!你赶紧去问她!"李美娟气急败坏地挂了电话。

张建国立马丢下工作,开车直奔养老院。一路上,他的脑子里乱糟糟的,想不明白母亲为什么要这么做。

到了养老院,张建国直接冲到母亲的房间。张秀兰正在看书,看到儿子满脸怒色地走进来,心里咯噔一下。

"妈!您把钱转到哪里去了?"张建国开门见山地问道。

张秀兰知道瞒不住了,平静地看着儿子。

"我捐给山区的孩子们了。"她的语气很轻,但字字清楚。

"您疯了吗?那是267万!不是2670块!"张建国几乎是在咆哮,"那是我们全家的保障!您怎么能这样做?"

"那是我和你爸的钱,我有权决定它的去向。"张秀兰依然很平静。

"可是您答应过要留给我的!"张建国急得眼睛都红了,"我现在生意这么困难,那些钱能救我的命!"

"我什么时候答应过?"张秀兰反问道,"我只是说过会为你们着想,但没说一定要留给你。"

这时,李美娟也赶到了。她听到两人的对话,立马炸了锅。

"妈!您这是要我们一家人死吗?"李美娟指着婆婆大声质问,"建国的公司现在资金链断了,等着那些钱救急呢!您倒好,全给了不相干的人!"

"我给的是需要帮助的孩子们,不是不相干的人。"张秀兰纠正道。

"什么狗屁孩子!您见过他们吗?知道他们是谁吗?说不定都是骗子!"李美娟气得语无伦次,"您这么大年纪了,怎么还这么天真?"

"我了解过情况,那些孩子确实需要帮助。"张秀兰解释道。

"需要帮助的人多了去了!凭什么轮到您来帮?您先把自己儿子的事情管好再说!"李美娟越说越激动,"您这是没把我们当一家人!"

张建国听着妻子的话,心里也很气愤。他做梦都没想到,母亲会背着他们做出这样的决定。

"妈,您知道我现在多困难吗?工程款被拖欠,工人的工资都发不出来!我还指望着这些钱度过难关呢!"张建国的声音里满是绝望。

"那些工人还等着养家糊口呢!您为了一些不认识的孩子,让我们一家人去死吗?"

张秀兰听着儿子的话,心里也很难受。她知道儿子确实遇到了困难,但她也有自己的想法。

"建国,妈知道你困难,但钱不是万能的。"张秀兰语重心长地说,"我把钱留给你,你们就会真心对我好吗?"

"您这话什么意思?"李美娟敏感地问道。

"美娟,你扪心自问,你真的关心过我吗?"张秀兰直视着儿媳妇,"从我住进养老院到现在,你来看过我几次?"

李美娟被问得哑口无言,脸上闪过一丝尴尬。

"还有你,建国。"张秀兰转向儿子,"你多久没有主动给我打过电话了?多久没有单纯为了看我而来过?"

张建国也被母亲的话问住了。确实,他最近来看母亲,都是有事情才来,很少纯粹为了关心而来。

"妈,我...我工作确实很忙..."张建国试图解释。

"忙?忙到连给亲妈打个电话的时间都没有?"张秀兰的语气里带着伤心,"我在这里住了两个月,你们总共来过几次?五次还是六次?"

这话让张建国无言以对,他确实很少来看母亲。

"你们要的是我这个人,还是我的钱?"张秀兰继续问道,"如果我没有这267万,你们还会这么在意我吗?"

"妈,您别这么说,我们当然在意您这个人。"张建国勉强辩解道。

"是吗?"张秀兰苦笑了一声,"那为什么我生病住院的时候,美娟连面都不露?为什么我刚搬进养老院最难受的时候,你们谁都没有来陪过我?"

李美娟听了这话,恼羞成怒。

"我们不来看您,您就把钱捐了报复我们?"李美娟的话越来越难听,"您这是典型的老糊涂!为了一时赌气,毁了我们全家!"

"我不是赌气,我是想让这些钱发挥更大的价值。"张秀兰坚持自己的观点。

"发挥价值?"张建国气得大笑,"什么价值比得上我们一家人的生活?妈,您真的太自私了!"

"自私?"张秀兰被这个词刺痛了,"我自私?我省吃俭用一辈子,攒下这些钱不是为了你们吗?现在我用自己的钱做点有意义的事,就成了自私?"

"有意义?屁的有意义!"李美娟彻底爆发了,"您做这些破事有什么意义?您先把自己的家庭搞好再说!"

"我的家庭?"张秀兰悲伤地看着这两个人,"我还有家庭吗?我住在养老院,你们把我当空气;我生病了,你们嫌麻烦;我想找个人说话,你们说忙。这就是我的家庭?"

张建国听了母亲的话,心里很不是滋味。他知道自己确实对母亲关心不够,但现在气头上,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不管怎么说,您都不应该背着我们做这种决定!"张建国愤怒地说,"我是您唯一的儿子,您有义务为我考虑!"

"义务?"张秀兰被这个词彻底激怒了,"我对你有义务,你对我就没有义务了?养老院的其他老人都说我有个好儿子,可是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有的只是一个惦记我钱的儿子!"

"妈!您怎么能这么说?"张建国也怒了,"我哪里惦记您的钱了?我只是觉得您这么做太不负责任!"

"不负责任?"张秀兰站起来,声音有些颤抖,"我负责任地养大了你,负责任地攒下了这些钱,负责任地不给你们添麻烦住进了养老院。现在我用自己的钱做自己想做的事,就是不负责任?"

李美娟看到婆婆激动的样子,更加愤怒了。

"您别在这里装可怜!"李美娟恶狠狠地说,"您就是故意的!故意要毁掉我们一家!我早就看出来了,您就是见不得我们过得好!"

这话说得太过分了,连张建国都觉得不合适。

"美娟,你别说了..."张建国想阻止妻子。

"我为什么不能说?"李美娟毫不收敛,"她都做得出来,我还说不得?我告诉您,张秀兰,您别以为我们会因为这个就妥协!钱没了可以挣,但是我们不会再伺候您了!"

"你..."张建国想说什么,却被妻子打断了。

"建国,我们走!"李美娟拉着张建国就要往外走,"以后她的死活跟我们没关系!既然她这么有爱心,就让那些山区的孩子来养她老吧!"

张建国被妻子拉着,心里也很矛盾。一方面他对母亲的做法很愤怒,另一方面他也觉得妻子的话太过分了。

"妈..."张建国回头看了母亲一眼,想说什么却说不出来。

"你们走吧。"张秀兰疲惫地摆了摆手,"既然你们觉得我是累赘,那就当我死了好了。"

"您说什么呢?"张建国心里一惊。

"没什么。"张秀兰转过身去,不再看他们,"钱已经捐了,要怨就怨吧。我这把年纪了,也没什么好怕的了。"

"妈..."张建国还想说什么,却被李美娟强行拉走了。

"走!别跟她废话了!"李美娟恶狠狠地说,"我告诉您,从今天开始,我们不会再管她了!她爱怎么样就怎么样!"

张建国被妻子拉着离开了养老院,心里五味杂陈。他知道母亲的做法让他很失望,但妻子的话也让他觉得过分。

当天晚上,张建国回到家里,心情糟糕透了。李美娟还在那里数落个不停。

"我早就说了,这个老太太就是个祸害!"李美娟越说越激动,"现在好了,267万全没了!我们这些年的指望全泡汤了!"

"你别说了..."张建国烦躁地说道。

"我为什么不能说?我说的不对吗?"李美娟不依不饶,"我告诉你,张建国,从今天开始,我不会再去看她了!她死活都跟我们没关系!"

"她毕竟是我妈..."张建国试图劝说妻子。

"她是你妈又怎么样?她把我们当一家人了吗?"李美娟愤愤不平地说,"既然她这么绝情,我们也不用跟她客气!"

"可是..."张建国还想说什么,却被妻子打断了。

"没什么可是的!你要是还去看她,你就是背叛我!"李美娟威胁道,"我告诉你,要么选择她,要么选择我!"

来源:海上守望的守护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