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14日,2025年六盘水市“生态修复赋能 守护生态绿都”新闻发布会上,六盘水市自然资源局通报,近年来该市把生态保护修复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统筹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取得显著成效。
8月14日,2025年六盘水市“生态修复赋能 守护生态绿都”新闻发布会上,六盘水市自然资源局通报,近年来该市把生态保护修复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统筹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取得显著成效。
2023年,六盘水市组织编制并印发了《六盘水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全市构建起“一山、两江、多单元”的生态保护修复格局。截至目前,已完成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面积431.76公顷,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403.15平方千米、自然保护地面积10.59万公顷,全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达96%。
针对矿产资源开发遗留问题,六盘水全力推进矿山生态修复。2021年以来,先后实施多个省级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修复项目,争取资金共计2818.83万元,实施完成71个历史遗留矿山图斑生态修复,治理面积131.16公顷。2024年,六盘水市联合黔西南州、安顺市谋划申报了长江重点生态区(南北盘江流域)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六盘水市争取到中央资金2.01亿元,省级资金4649.93万元,实施691个历史遗留矿山图斑生态修复。目前已完成222个图斑治理,面积达300.6公顷,余下修复任务将于2025年底完成。
在强化监管方面,全市科学划定禁采区、限采区,市级出让矿业权均避开敏感区域。严格执行矿山生态修复主体责任,建立全市矿山生态修复基金台账,全市351个有效矿权,共计提基金10.78亿元。同时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已有84家矿山纳入省级名录,占全市矿山数量的23.93%。2024年以来,市、县两级自然资源部门开展现场督导410余次,对69家违规矿山企业进行查处。
下一步,六盘水将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切实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服务功能。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顾冰洁
编辑 邓运
二审 刘定珲
三审 孙勤
来源: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