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文学所举办《冒姓琅琊》研讨会,探讨历史网文新趋势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8-14 13:19 2

摘要:2025年8月1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与番茄小说联合主办的“网络文学中的历史真实与文学想象——《冒姓琅琊》主题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历史、文学、网络文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以番茄小说巅峰榜作品《冒姓琅琊》为样本,深入探讨网络文学还原历史细节的路径与价

2025年8月1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与番茄小说联合主办的“网络文学中的历史真实与文学想象——《冒姓琅琊》主题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历史、文学、网络文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以番茄小说巅峰榜作品《冒姓琅琊》为样本,深入探讨网络文学还原历史细节的路径与价值。

网络文学让历史知识从 “学术象牙塔” 中走出

《冒姓琅琊》是国家图书馆与番茄小说“走进古籍,看见历史”征文获奖作品,同时登上了番茄小说巅峰榜。该作品聚焦南北朝南齐这一“冷门”历史时期,以穿越者王扬“冒姓琅琊王氏”的生存历程为线索,还原了中古时期的社会制度、生活习俗与文化风貌。根据番茄小说方面透露的数据,该作品累计吸引超500万读者,近期在读人数超50万,成功打破了“冷门历史无人问津”的偏见。

“《冒姓琅琊》初看是一部穿越小说,但是深入阅读便会发现,它更是一部以网络文学为载体,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历史进行沉浸式还原的作品。”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副所长、研究员张重岗认为,“它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激活历史、哲学、古典文学等领域的知识宝藏,通过跨界融合与大众产生深度共鸣,在精品化的道路上构建兼具思想深度、文化厚度与传播广度的创作生态。”

谈及创作初衷,《冒姓琅琊》作者东周公子南表示,选择南齐这一相对小众的朝代,恰恰是因为其冷门特质。在他看来,南北朝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酝酿期——“如果把唐比作盛开的花朵,那这朵花的养分根系都是在南北朝时完成酝酿的”。表面上政权更迭、兵戈扰攘的时代,内里正进行着空前激烈的文化重组与能量储备。同时,作者也希望通过创作澄清网络上的历史谣言,避免大众将某一特定时间的特定事例放大成某个大时段甚至整个古代的普遍习惯,“如果这本书能稍稍改变对南北朝时代的刻板印象,阻住一些历史谣言,那我就很欣喜了”。

(番茄小说巅峰榜作品《冒姓琅琊》近期在读人数超50万人)

中国社科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室主任戴卫红指出,这部网络文学作品的魅力在于“三层考据体系”:它以《南齐书》《世说新语》等核心史料为基,融入钱穆等学者的学术研究成果,通过衣食住行等社会生活细节的还原,让历史从“故纸堆”变为“可触摸的生活现场”。比如主角用柳枝刷牙、而黑汉用手指刷牙的细节,既符合敦煌壁画中的历史记载,又以戏剧化方式展现了古今卫生习惯的差异。

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郑小悠则认为,《冒姓琅琊》作品具备深厚学术功底,其创作体现了 “历史知识场景化、文献内容具象化” 的特点。作品将古籍文献、诗词文章转化为推动情节的核心元素,成功让历史知识从 “学术象牙塔” 走入大众视野,为历史题材网络文学的 “知识传播” 提供了范本。

山东省作协主席、山东大学文学院院长黄发有注意到,《冒姓琅琊》中“散骑常侍与散骑侍郎的官职辨析”“两餐制的日常描写”等细节,不仅贴合史料,更成为推动情节的关键。“作者没有让考据成为‘掉书袋’,而是让南齐的官制、习俗自然融入主角的身份危机中,这种‘学术细节情节化’的处理,让读者在追更中自然接受历史知识。”

年轻读者需要有知识密度的通俗叙事

作为一部历史题材作品,《冒姓琅琊》跳出了“金手指开挂”“现代科技碾压古代”的套路,从现代穿越古代的主角王扬,其生存资本是对古代典籍的活用,而非超自然能力。这种“知识即武器”的设定,重构了网络文学的“爽点”内涵。

南开大学教授周志强将其定义为“历史才情小说”:“作品把经学辩论变成身份博弈的战场,比如王扬与谢星涵辩论《尚书》‘三江’之义,既展现了士族‘以文义相尚’的特质,又让读者感受到古典学术的魅力。”他认为,这种写法突破了传统历史小说的叙事模式,让“考据”本身成为吸引读者的“新爽点”。

(《冒姓琅琊》对历史文献的考据详实,图为作者在作品注释部分引用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南齐时期地图内容。)

而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主任何弘也肯定了这种探索:“早期穿越文像‘游戏开挂’,而《冒姓琅琊》让穿越成为连接古今的桥梁。主角用‘桃花开,桃花败’的中古发音试探身份,既符合音韵学研究,又让‘语言障碍’这一穿越难题变得生动可感,实现了历史真实与文学想象的共生。”

“《冒姓琅琊》标志着网络历史文的转向,突破传统网文对历史时代的表层复刻,深入南齐社会运行逻辑,如通过 ‘户籍制度’‘官职体系’的细节描写,展现 ‘士庶天隔’的制度困境,让历史不再是标签化的背景板,而是推动情节的隐形骨架。”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副研究员汤俏表示,“该作品通过详实的学术考据,将经学争议、音韵学知识转化为叙事张力,重构了网络文学的 “爽感” 内涵,从 “暴力碾压” 转向 “智性博弈”,印证了年轻读者对 “有知识密度的通俗叙事” 的强烈需求。”

研讨会上的专家与学者们讨论认为,《冒姓琅琊》的成功标志着网络文学历史书写的新趋势——从“消费历史”走向“对话历史”。

目前,各头部网文平台也都在积极发掘优质历史题材网文。《冒姓琅琊》责任编辑、番茄小说历史分类执行主编青玄介绍,番茄小说近年来就通过“保底创作”“冷门朝代扶持计划”鼓励作者深耕历史细节,除《冒姓琅琊》外,《秣马残唐》《春秋求生指南》等作品也收获了读者认可。“这些作品说明,网络文学正在成为激活古籍、传播历史的重要载体。”

网络文学以严谨的考据为骨、以生动的叙事为肉,有助于让历史网文焕发新的生机。对此,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党委书记、所长丁国旗指出:“网络文学不应止步于对历史符号的挪用,更要潜入历史的肌理。《冒姓琅琊》证明,严肃与通俗可以共存,它以穿越为壳,装入士族制度、九品中正制等知识内核,让年轻读者在追更中自然接触传统文化,这是网络文学承担文化传播功能的深度实践。”

来源:深度文娱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