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回望 | “作为中国公民,我在抗战中尽了一份责”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8-14 16:17 2

摘要: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铭记历史,方能砥砺前行。在一张张图片和一件件文物的追忆中,在抗战老兵及其亲属后代的讲述里,一同回望抗战烽火,激发奋进力量。为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团结报团结网推出“烽火回望”栏目,敬请关注。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铭记历史,方能砥砺前行。在一张张图片和一件件文物的追忆中,在抗战老兵及其亲属后代的讲述里,一同回望抗战烽火,激发奋进力量。为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团结报团结网推出“烽火回望”栏目,敬请关注。

我叫邹崇芬,1920年生,湖北汉川人,1938年5月考入黄埔军校第十五期,专业是防化科。1940年从军校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军政部防毒处,主要负责防毒知识的培训和防毒器材的调配。1983年,我加入民革,曾任第六届武汉市硚口区政协委员,现为武汉黄埔军校同学会会员。

2019年9月28日, 湖北省暨武汉市黄埔军校同学会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联欢会在汉举行,时年99岁的武汉民革党员邹崇芬作为黄埔同学代表参加活动。

我出生于武汉,青年时期就读于武汉文华中学,在学校被多次轰炸彻底炸没后,被迫中断学业。我亲身经历了武汉抗战时期的惨烈:日军空袭导致“馥和茶馆被炸,数百人遇难”;在一次空袭中,12名女同学仅1名生还;整个城市一度满目疮痍、尸横遍野……目睹了国家的破碎和同胞的苦难,我深知,在这个动荡的时代,仅仅依靠知识是无法拯救国家。于是,我决定投笔从戎。

1938年5月,怀揣着报国之志,我从武汉280多名报考者中脱颖而出,成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政部第四期干部训练班录取的38人之一。随后,我辗转南京学习,后被编入黄埔军校第15期泸州本校独立第一大队防化科。当时的黄埔军校,是中国培养军事人才的重要摇篮,而防化科则是为了适应抗日战争需求,从第十二期开始设立的。防化科的主要学习任务是培训防毒人员和供应防毒器材,这对于在战场上减少部队因毒气攻击而遭受的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经过两年系统的学习和严格的训练,我逐渐成长为一名防化专业人员。1940年下半年,我从军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军政部防毒处(驻重庆),主要负责系统培训各部队的防毒军官,以提升其在防毒方面的专业能力,通过军官对士兵的进一步培训和普及,弥补部队在防毒知识方面的不足。

1942年,我曾短期被派驻到泸州纳溪县(今泸州市纳溪区)。在此期间,我十分注重与当地百姓的沟通和交流,积极为百姓解决实际问题,赢得了百姓的赞誉和喜爱。还记得我们的驻地两边都是山,日军飞机贴着山谷飞进来,飞行员甚至探出身子张望。可为了不暴露目标,就算敌机飞得再近,我们也不能开枪,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挑衅。有一次日军轰击泸州时,炸毁了我们驻地附近的一大片树林,一个大池塘的水都炸干了。轰炸过后的满目疮痍让人触目惊心,那种锥心之痛让我至今不能忘怀。

同年,我和我的小组接到首个重要任务,是在湖南桃源设立专门的防毒训练班,负责为湖防部队(湖南洞庭湖驻军)培训专业的防毒军事军官。然而该计划因日军持续空袭被迫中断,小组随即转赴湖北宜昌三斗坪,为江防部队提供防化支持,为保卫江防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4年,任务完成后,我调回湖北恩施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谋处,负责整个战区和各部队的防毒器材的供应和调配工作。1945年2月,又调任江防部队第39军暂编第51师,担任师部防毒组长兼防毒连连长。

1945年8月15日,这是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日子。我与战友从广播中得知日本投降的消息。街头民众敲锣打鼓、彼此相拥庆祝,这喜悦让我至今难忘。历经漫长战火,这一刻,我们终于迎来了胜利,同时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和平的来之不易。

我在抗战时期虽未直接参与一线战斗,但通过后方培训,普及防毒知识,区分毒气与烟雾(如催泪瓦斯毒气识别、湿毛巾防护法),有效缓解了部队“恐毒”心理,也为增强战士的战场生存力尽了一份力。时至今日,我还常向子女讲起抗战时期在防毒处的经历,向他们讲述在中华民族存亡的生死关头,四万万同胞奋起抵抗、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视死如归的故事。多年来,他们耳濡目染,这种情感深刻影响着家庭成员对国家、民族的认知。

今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回顾过往,我的一生没有做过什么大事。但值得欣慰的是,作为中国公民,我参加了抗战,尽了自己的一份职责。现在我虽然已105岁,但仍每日关心国家大事,尤为期盼台湾问题早日解决。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我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看到台湾回归祖国怀抱的那一天。

团结报2025年7月12日四版

作者 _ 邹崇芬(口述)车璇 涂静怡 (整理)

本期编辑 _ 吴姝静 赵昕

欢迎分享,留言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

·

·

·

来源:团结报党派e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