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锐评迪丽热巴!字字锋利不讲演技,却句句说到观众心坎上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8-14 16:43 2

摘要:后天又靠绯闻话题刷存在感,好像只要脸够好看、热度够高,作品怎么样根本不重要。

文丨妙

近日,人民日报对《利剑·玫瑰》的锐评引发不少讨论。

很多人看完都觉得,这哪是评剧,

分明是戳中了娱乐圈长期存在的“重流量轻实力”的痛点。

毕竟这些年,不少明星靠着颜值、话题维持热度,

作品却没什么实在内容,观众早就看腻了。

而这次锐评特意点出《利剑·玫瑰》的现实意义,

虽然没提演技,却句句都和演员的选择、作品的价值有关,

自然也让大家开始关注迪丽热巴在这部剧里的转型表现。

其实这几年娱乐圈一直有个怪圈,

好多明星不琢磨怎么把戏演好,一门心思扑在“流量”上。

今天发个颜值精修图,明天买个“生图抗打”热搜,

后天又靠绯闻话题刷存在感,好像只要脸够好看、热度够高,作品怎么样根本不重要。

剧本拿到手扫两眼就敢开机,台词记不住就念数字,

对手戏全靠后期配音,镜头前摆几个美美的姿势就行。

至于故事讲得通不通、角色立不立体、有没有点现实意义,

没人在乎,反正流量变现快,烂片也能割到韭菜。

他们把精力全花在非表演的事上,什么直播带货、综艺搞笑,

就是不肯沉下心来打磨作品,更别说去想一部剧该承载什么社会价值了。

但总有人不想困在这个圈子里。

女神变身打拐警察

迪丽热巴总在古装剧里总是走来走去,不是仙气飘飘的公主就是明艳动人的侠女。

衣服料子好,妆容也不马虎,哭也要美美的。

这次《利剑·玫瑰》中,她要演的邓妍是真不像是她。

邓妍是个打拐警察,她心里有一个坎,小时候有个朋友被人贩子拐走了,

她长大之后就进了打拐队,天天追着各种案子跑。

这个剧中的邓妍没了精致的妆容,皮肤有点黑,衣服是警察的制服,说话也干脆利落,浑身都透出一股跟之前不一样的劲头。

不再像是以前那样靠颜值说话,而是有着一种打拐警察该有的质朴和韧性。

这可不是简单换个造型就能做到的事,

而是真的脱离了以前那种“流量明星”的舒适圈,想用角色说话。

为了演好这个角色,她没少下功夫。

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像常年在外跑现场的警察,她特脸上少了精致妆容,

站在警队里,跟其他穿警服的演员站一起,不仔细看都分不出来。

拍审讯戏时,她连眼神里的压迫感都想尽量贴近民警平时办案的状态。

有场抓捕戏要在泥地里追嫌疑人,她不用替身,

自己在泥里滚来滚去,衣服裤子全是泥点子。

深受导演认可

导演李晋瑞在采访里提到迪丽热巴,说她为这角色付出很多,进组前就做足功课。

台词反复琢磨,一个词的语气都要试好几次,

还主动跑去打拐队体验生活,跟着民警蹲点、看卷宗,把自己泡在角色里。

他说这些的时候没提“演技”两个字,

但话里话外全是对她专业态度的认可,能看出来她是真的想把邓妍演好。

观众看完剧,说法却不太一样。

有人觉得迪丽热巴这次转型挺有诚意,

说她演的邓妍比以前那些古装角色“落地”多了。

以前看她演古装剧总觉得是“花瓶”,这次穿警服站在审讯室里,

眼神里有股子劲,说话带点糙气,倒真像个天天跑现场的警察,

尤其是审问嫌疑人时,能看出她在琢磨角色。

也有观众觉得她进步明显,哭戏不再是干瞪眼,

有场戏她翻到好友被拐时的旧照片,眼泪没掉下来,

但嘴唇哆嗦着说“都十年了”,那股憋在心里的劲,比嚎啕大哭还让人揪心。

议题引社会反思

其实不管剧情有多少争议,《利剑·玫瑰》选的题材本身就挺有意义。

人民日报锐评里特意提了“现实纵深”“社会意义”,说的就是打拐这事儿。

剧里没光拍警察抓人的爽感,也拍了他们的难。

单元案里有女大学生刚毕业找工作,被假招聘骗到山区,

民警为了找她,在几百个监控里一帧帧扒线索,蹲点蹲到黑眼圈比警服还深。

还有婴儿失踪案,家属抱着孩子照片在警局哭到瘫,

民警一边安慰一边得顶着压力查医院监控、走访邻居,连吃饭都端着碗看卷宗。

这些案子不是瞎编的,好多细节都透着真实,看的时候会跟着揪心,

看完也忍不住想:平时得看好孩子,遇到可疑情况得多留个心眼。

比起那些光谈恋爱、洒狗血的剧,

这种能让人真的关注到“打拐”这件事的,总归是不一样的。

电视剧的热播让更多的受害者家庭被社会所关注,他们的故事让更多的人所倾听,

他们的遭遇、困苦和不幸也让更多的局外人所理解。

正是这些善意的涓涓细流,让那些无助的情感有了停泊之处,

这些也正是文艺作品的意义。

正如人民日报在评论中所说的那样,他们所经历的苦涩,无奈和煎熬,银幕所能呈现的,不过是冰山一角。

但他们的故事能够让更多人所关注,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

促行业回归价值

迪丽热巴这回没靠热搜、没靠绯闻,就靠角色本身让观众记住邓妍,

这才是流量明星该走的路。

现在圈子里总有人觉得流量就是一切,剧本烂点没关系,

演技差点也没事,只要热搜买得多、话题炒得凶就行。

但《利剑·玫瑰》火了,不是因为迪丽热巴的颜值,

是打拐题材戳中人心,是她演的警察让人觉得真实。

这也让圈子里的人开始想,原来流量明星也能靠作品说话,

原来观众真正想看的不是精致的花瓶,是有血有肉的角色,

是能让人记住、能引发点思考的故事。

以后要是多几个像迪丽热巴这样的,少点只想着流量变现的,

圈子或许能干净点,好作品也能多起来。

来源:小Q聊电影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