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低空经济作为新兴的经济形态,正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从无人机物流配送、低空旅游观光,到应急救援、农林植保等领域,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日益丰富。而在这一蓬勃发展的背后,低空智联网正逐渐成为推动其前行的关键 “数字底座”。前不久,中国电信全球首发天
(记者 林婉玲)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低空经济作为新兴的经济形态,正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从无人机物流配送、低空旅游观光,到应急救援、农林植保等领域,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日益丰富。而在这一蓬勃发展的背后,低空智联网正逐渐成为推动其前行的关键 “数字底座”。前不久,中国电信全球首发天翼低空卡,打造“1+1+3+N”体系;中国联通推出“低空智联卡”,构建五网支撑体系;中国移动推出量子SIM卡,建设“四驱两翼”体系……三大运营商纷纷在低空智联网领域发力,一系列创新举措和成果不断涌现,为低空经济的腾飞搭建起坚实的“高速路”。
低空智联网成为低空经济发展的数字底座
随着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低空飞行器数量不断增加,对低空飞行的安全性、高效性和智能化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低空智联网应运而生,它借助 5G/5G-A、北斗、卫星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起数字化低空运行环境,实现智能化空域设计和航路规划,为空域开放和应用规模化提供数字化保障。
作为低空经济产业链中的重要基础设施,低空智联网是实现低空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支撑,也是赋能低空数字化应用创新发展的网络底座。一方面,低空智联网是空域开放的数字化支撑,承载空域的管理数据流和监测数据流,确保空域开放后能够有效监管和运营;另一方面,低空智联网是应用规模化的数字化保障,承载低空航空器的控制数据流和业务数据流,确保低空航空器能够有效的实现载人载物飞行活动。
此外,低空智联网通过 “空天地一体化” 技术融合,打破了传统空域管理的地理边界与信息孤岛。它既能对接地面交通管理系统实现立体协同,又能联动气象、通信等跨部门数据平台,为低空经济提供从动态调度、风险预警到应急响应的全链条数字化服务。这种全域互联的能力,不仅降低了低空飞行器的运营成本,更推动了低空经济从分散试点向产业化集群的跨越式发展,成为激活万亿级市场潜力的核心引擎。
低空智联网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当前,我国低空智联网正处于大规模建设阶段,但在前行的道路上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图片来源:摄图网)
在技术路线上,虽然目前低空智联网与5G网络初步适配,但仍存在一些需要优化和完善的地方。例如,在复杂的低空环境中,信号的稳定性和覆盖范围还需进一步提升,不同通信技术之间的融合也需要进一步深化。这需要产学研协同攻坚,集合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力量,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确定最优方案,以满足低空经济多样化应用场景对网络的高要求。
产业层面,通信设备制造商、运营商与应用服务提供商之间的协作还不够紧密。各方在标准制定、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等方面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导致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衔接不够顺畅。例如,通信设备制造商生产的设备可能无法完全满足运营商网络建设的需求,而应用服务提供商在开发应用时也可能面临网络技术支持不足的问题。因此,需要加强产业各方的协作,建立定期交流机制,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低空智联网产业的发展。
从商业角度看,低空智联网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目前投资回报周期较长,这给运营商带来了一定的压力。政府可以通过给予政策倾斜,如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方式,助力运营商解决投资回报难题。同时,产业界也应积极探索多元收费机制,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服务需求,制定差异化的收费标准,平衡各方利益,实现商业闭环。例如,对于对网络要求较高的应急救援应用,可以适当提高收费标准;而对于一些普及性的低空旅游应用,则可以采用较为亲民的收费方式。
运营商持续发力,推动低空智联网迈向新高度
随着2025年低空经济市场规模预计达1.5万亿元,三大运营商持续加大投入,在深耕低空智联网方面不断发力。
自2019年率先布局以来,中国电信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在核心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市场拓展及生态构建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中国电信构建了“1+1+3+N”的AI+FaaS产品服务体系,即“1”个低空综合服务解决方案底座、“1” 张低空智联网、“3”大核心平台以及“N”个应用场景。实现空地一体通信、低空感知、低空智算网络的“一张网”建设,并打造了低空飞行作业平台“星云平台”、低空服务监管平台和低空基础设施运营平台三大平台,分别提供无人机飞控功能、城市低空交通大脑等服务以及数据、业务全流程运营管理服务。
中国移动秉承“空地协同、通感融合、安全可信”的核心理念,构建了“通-感-管-导”一体化的低空智联网技术体系,实现通信、导航、感知和监管等方面的突破,如打造低空三维立体覆盖、5G+北斗厘米级高精定位、通感一体覆盖以及业界领先的低空综合服务平台等。
中国联通联合产业伙伴打造的“5G-A低空智联创新方案赋能城市智能血站建设”项目,利用5G-A通感一体技术构建了无人机血液配送网络,显著提升了医疗应急救治能力。此外,中国联通还在河南安阳助力其建成全国面积最大的5G SA独立对空网络,并打造了多项城市综合场景应用,支撑安阳成为全国首批 “国家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 的标杆。
总的来看,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在低空智联网领域的战略布局各有侧重,但又相互补充,共同推动了低空智联网的发展。通过在技术创新、网络建设、应用拓展、标准制定和生态构建等方面持续完善,三大运营商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产业协作的不断加强以及商业运营模式的不断完善,低空智联网必将迎来蓬勃发展的新局面,为低空经济腾飞注入强劲动力,助力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本文来自【通信信息报社】,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