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券商又收监管函。8月12日,四川证监局向川财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川财证券)下发警示函,这是该公司三年来第五次被四川证监局出具警示函。
央广网北京8月14日消息(记者 樊瑞 实习生 向心诚)券商又收监管函。8月12日,四川证监局向川财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川财证券)下发警示函,这是该公司三年来第五次被四川证监局出具警示函。
央广财经梳理发现,自2022年以来,因债券业务问题,川财证券已被四川证监局出具三次监管函,被上交所两次书面警示。
受访专家表示,川财证券因债券承销业务连续三年遭监管“点名”,会对公司会形成负面标签效应,短期来看,其债券承销资质将面临更严格的审查,失去竞争的比较优势。
就被监管处罚的相关情况,央广财经向川财证券邮箱发去采访函,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多次因债券业务收监管函
四川证监局在8月12日的决定中称,川财证券债券交易业务存在公司内部制度建设与内控机制有待完善、从业人员管理与信息披露不到位、业务合规审查落实不到位、交易行为管理有待完善等问题。因此,四川证监局决定,对川财证券采取警示函监管措施。
四川证监局发布的警示函措施决定
公开资料显示,川财证券在过去三年已五次因违规行为被四川证监局出具警示函,其中三次与债券承销业务有关。同时,川财证券两度因债券承销业务被上交所“点名警告”。
四川监管局官网信息
2022年12月,四川证监局称,发现川财证券存在“债券承销业务内部控制不完善、个别项目尽职调查不充分、内核意见跟踪落实不到位、受托管理履职不足;个别资产证券化项目存续期管理不到位、信息披露不到位”等问题,对其出具警示函。
2023年2月,上交所发布《关于对川财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予以书面警示的决定》。上交所指出,上述违规行为已经四川证监局在2022年12月予以认定。该决定披露了川财证券在公司债券和资产证券化业务中存在的违规行为,包括债券承销业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对20碧海01、 20碧海02项目尽职调查不充分,内核意见跟踪落实不到位,受托管理履职不足;在迁安热02、迁安热03、迁安热04、迁安热次资产证券化项目中,存续期管理不到位,信息披露不到位。
2023年12月,因债券承销项目尽调不足、风险控制不力,川财证券再次被证监局出具警示函。
同月,针对该事件,上交所再次发布对川财证券予以书面警示的决定。该决定指出,川财证券存在公司债券承销业务个别项目尽职调查不充分, 内部控制、 风险控制有效性不足等问题。
接连被监管“点名”对业务影响几何?
如此频繁的警示函和书面警示,会对川财证券的债券承销业务带来何种影响?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向央广财经记者表示,川财证券因债券承销业务连续三年遭监管“点名”,易形成显著负面标签效应。短期来看,其债券承销资质可能面临更严格的审查,地方政府债、企业债主承销商遴选中可能因合规评分偏低而失去优势。中长期则可能引发投资者信任危机,导致市场份额萎缩。
2024年,川财证券债券总承销金额为295.95亿元,同比增长6.48%,多项细分排名进入行业前列。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13日,川财证券年内承销额降至83.77亿元,同比减少39.5%,在可统计的91家券商中位排名跌至第59位。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卢鼎亮认为,连续被出具警示函会被扣减合规分值,导致证券公司在竞标时分值降档,失去竞争的比较优势。同时,也会导致使券商在债券承销业务中面临更高的合规溢价,投资者、同业及评级机构会要求更高的风险补偿,抬高业务成本和中介费用。同时,多次监管处罚也可能会影响券商在地方债、企业债主承销商遴选中的得分,进而影响市场份额。
专家建议多方面塑造合规竞争力
“债券承销是券商核心业务之一,既是手续费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提升行业排名、积累客户资源的关键抓手。”田利辉表示,川财证券近年虽ABS等承销规模逆势增长,但频发的尽调不充分、内控失效问题暴露其“重规模、轻合规”的顽疾。
他指出,合规发力方向一是制度重构,建立穿透式内控体系,明确项目组、质控部、内核部权责边界,杜绝“多签字、少复核”现象。二是技术赋能,引入AI工具强化尽职调查与信息披露的标准化,利用大数据监控交易对手与资金流向,满足穿透式监管要求。三是人才重塑,严控从业人员资质,增设合规考核权重,对承销团队实施“一票否决制”,确保责任到人。
卢鼎亮向央广财经介绍,公司可以建立“负面清单+现场核查”双机制,引入“合规一票否决”制度,对监管历次处罚要点逐条映射到业务环节,形成负面清单;同步建立经合规、风控、法律三方背书的业务白名单,实行季度滚动更新;同步定期开展现场核查,力争将实质合规落实到位;聘请专业的中介机构做专项合规诊断与方案,内外部同时发力形成双轮驱动合规机制。
卢鼎亮指出,只有把合规从成本中心升级为价值中心,用制度、科技、文化“三驾马车”同步发力,将合规从“成本项”重塑为“竞争力”,才能实现合规发展,行稳致远。
川财证券成立于1988年7月,前身为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四川省财政出资兴办的四川省川财证券公司,是全国首家由财政国债中介机构整体转制的专业证券公司。
2024年年报数据显示,川财证券实现营业收入2.96亿元、净利润1504.27万元,同比下降16.18%和38.64%,行业排名较上年下滑明显。业绩回落主要受自营投资拖累,其投资收益同比下降18.07%,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锐减89.94%。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来源:萌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