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 月 11 日一大早,在芦山县龙门镇古城村的一片河滩地,农户正在热火朝天地收获新鲜的花生。与此同时,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作所专家团队对这里示范的花生新品种及当地花生进行了现场测产。结果显示,新品种鲜花生亩产均比当地花生增产10%—20%,标志着示范取得成功。
测产现场。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金泉 文/图
8 月 11 日一大早,在芦山县龙门镇古城村的一片河滩地,农户正在热火朝天地收获新鲜的花生。与此同时,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作所专家团队对这里示范的花生新品种及当地花生进行了现场测产。结果显示,新品种鲜花生亩产均比当地花生增产10%—20%,标志着示范取得成功。
今年4月,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作所在古城村的河滩地启动花生新品种百亩高产示范,种植了该所选育的四川省首个水果花生品种“蜀花9号”,中糖低脂、白皮的“蜀白玉1号”,高产高油酸的“蜀花7号”,高蛋白、红皮的“蜀花8号”,生芽率比普通花生高1倍的芽用花生“蜀芽花1号”等5个花生新品种。
在4个多月的示范期间,集成示范了诸多最前沿的绿色投入品,包括中国农科院李培武院士团队研发的ARC微生物固氮菌剂、“芸乐收”生物液体肥以及采用淀粉基生物材料制作的可降解地膜。省农科院经作所专家还辟出1亩的试验田,特意为花生种子包了一层种衣剂,以在苗期既防病又治虫,并在土壤中施用了3种生防菌,分别防治土传病害、地下害虫和根结线虫。
当天,专家团队对“蜀花7号”“蜀花8号”“蜀花9号”“蜀白玉1号”“蜀芽花1号”一一测产。每个品种采取3点取样测产,分别取样约14-15平方米,实测新鲜花生(带泥)亩产量均在1000斤以上,其中“蜀花9号”ARC菌剂处理示范片产量最高达到了1283斤/亩。经对示范品种的外观、香味、脆度、细腻度、甜度等进行综合评价,“蜀花9号”综合表现最优,适宜鲜食,“蜀白玉1号”次之。
“测产结果显示,这些花生新品种普遍比当地品种增产 10%-20%。”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作所党委书记、花生专家张小军研究员认为,“不过,我们进行示范的这块河滩地,以前是撂荒地,下一年如加强田间管理,产量还有提升的空间。”
参与示范的业主王刚六高兴地说:“我以前种花生都是零星地种植了几分地。今年才开始大规模种植花生,省农科院经作所的专家隔三差五就来对我进行指导。这次的测产结果还是不错的,但是还没有达到我预期的目标。我明年将继续示范,采用捡石机把地里的鹅卵石再捡拾一遍,我相信产量还有望进一步提高。”
在现场测产的同时,专家们还忙里偷闲为当地种植户和农技干部进行了新品种、新技术展示,推介了蜀花系列特色花生品种,科普了花生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以及鲜食花生绿色高效栽培技术。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