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以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以乡镇为基本实施单元,统筹推进农用地整治、建设用地整理和生态保护修复等,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提升空间功能和价值,促进耕地保护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城乡融合发展的一项空间治理活动。
8月14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生态保护修复是土地综合整治的一项重要内容。据了解,贵州当前正在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以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以乡镇为基本实施单元,统筹推进农用地整治、建设用地整理和生态保护修复等,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提升空间功能和价值,促进耕地保护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城乡融合发展的一项空间治理活动。
按照自然资源部关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部署,贵州省通过典型示范引领、制度机制创新、多方资金统筹等举措,探索形成了符合贵州实际、具有贵州特色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路径。
一是试点引领强基础。强化“省级统筹+示范引领”工作机制,出台《试点工作指南》等规范性文件,选取5个试点作为省级财政补助示范试点,下达省级财政补助资金8856万元。目前省级财政补助子项目均完成绩效目标并通过验收,累计完成整治面积3.3万亩。其中雷山县西江镇创新“全域整治+民族文化旅游”模式成功入选今年自然资源部向全国发布的第三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典型案例,形成可复制推广经验。
二是政银协同破瓶颈。主动与省国开行、农发行积极对接,深化协同,前置服务,从县乡调查分析和谋划论证阶段开始全过程全流程做好指导服务。目前,省国开行、农发行均构建了全链条金融服务,提供30年期优惠贷款支持,有效解决了资本金不足的难题。建立省级联审机制后,进一步提高了工作质效。安顺平坝区乐平镇国家试点项目获批后10个工作日内即完成省农发行3亿元贷款审批。
三是全域推进重统筹。结合实际,进一步健全完善制度体系,精准厘清职责边界,印发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申报指南,明确省市县三级35项职责清单,规范全流程管理。截至目前,全省按程序申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13个。松桃乌罗、大方六龙等项目稳步推进,建成后将成为兴业强县富民的有力支撑。
下一步,贵州将进一步聚焦优化部门协同机制、强化资金统筹保障、深化政银企合作等发力点,因地制宜深化拓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内涵发展模式,不断优化国土空间格局,着力激活土地要素潜能,奋力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注入强劲动能。
本文来自【贵州广播电视台-动静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