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蝉师的蛋糕论就是很好的诠释,好吃的就这么多,把好吃的全吃了,难吃的给队友,这个谁都会,巨星的真正作用不是看你能得多少分,而是看你能不能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把难吃的变成好吃。
蝉师的蛋糕论就是很好的诠释,好吃的就这么多,把好吃的全吃了,难吃的给队友,这个谁都会,巨星的真正作用不是看你能得多少分,而是看你能不能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把难吃的变成好吃。
波波维奇老爷子真的懂科比,也了解科比的厉害,给科比个加索尔他就知道湖人要起飞了,热火组个三巨头总决赛老爷子带着老马刺照样干。
我是从2000年看科比打球,一直看到科比退役,只要有转播的比赛,能看尽看,当年的周三周四出的篮球报和篮球先锋报也是能买尽买,我不知道这个效率值是怎么计算的,但就比赛的观感和直观上科比对比赛的掌控能力来说,他就是独一档的存在,很多高难度进球和关键球看的人热血澎湃,那种舍我其谁,不怕千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的霸气是非常具有感染力的,其实,篮球是看比赛而不是数据,是那个有来有回对抗的过程。我不大理解后来人总喜欢拿数据来对比谁更厉害,但作为球迷,我认为享受看比赛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
虽然数据不如詹姆斯,但是科比真的是有事儿真敢上,不怕背锅…
我感觉球迷评价不重要,队员评价最真实…
那个时候看球,科比拿球,前场跟防,或全场紧逼,要么就是包夹…
詹姆斯拿球就是让一米半到两米,放外线…
虽然都很强,但我如果选队友,我会选科比。
此外科比效率是不高,他可以让对面效率比他还不高,那时候赢球的密码是让对面得分比自己少,现在是想办法比对面得更多的分,18年总决赛的比赛防守强度跟10年以前的全明星赛没差多少。
再者科比打的大多是攻坚球,打的也基本是对面防守最好的球员,所以看上去铁。他把舒适区留给队员,也就是简单球,让队友更好得分,而不是派队友去蹲底角三分。
最后科普一下:真实命中率是什么?
真实命中率就是:得分除以2,再除以出手次数加0.44倍罚球次数的和。
大家要明白一个常识,出手造成对方犯规后,出手次数是不能算进去的,也就是说,经常博得罚球的球员,只要罚球不拉垮,真实命中率都会很高。
换句话说,即使投篮不准、爱浪投的球员,只要有造犯规能力/罚球能力,真实命中率就不会低,因为罚球命中率在这个公式中弥补了他们实力投篮的命中率。哈登、亚力山大这类球员的真实命中率不用查,绝不会低。而真实命中率的出现,正是此类球员的遮羞布。其实它的出现就是篮球媒体为了抬高偶像球员而发明的另类新词,名字也不该带真字。
邓肯,加内特,奥拉朱旺等人的实际命中率很高,为啥真实命中率却低?就是因为他们罚球少,造犯规少。
举例:某球员退役战,得分60,50投22中,其中三分球21投6中,罚球12中10。
实际命中率:44%,三分命中率:28.57%。
按照真实命中率的算法,如下:
60/(2*(50+0.44*12))=54.27%
高不高?这当中完全忽视了三分球的命中率,忽视了实际投篮,这就是真实命中率,一个小动作就让浪投球员命中率变得好看。
来源:阿凡带你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