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律所“债务托管”的黑产生意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8-14 23:13 2

摘要:当消费者刷到这条关于“逾期协商”“债务优化”的广告时,手机里有数个网贷平台的待还账单,他曾把这一所谓的网贷“债务托管”当成救命稻草,却差点陷入更深的泥潭。

“你都负债了,我还能骗你什么?还在害怕什么?我们团队今年仅在本地,已帮助1万多负债人,别等逾期再去买后悔药……”

当消费者刷到这条关于“逾期协商”“债务优化”的广告时,手机里有数个网贷平台的待还账单,他曾把这一所谓的网贷“债务托管”当成救命稻草,却差点陷入更深的泥潭。

相信不少贷款人在各种渠道刷到过关于网贷债务优化、逾期协商、停息分期等此类广告,也接到过各类中介打来的营销电话,他们或自称律所助理,或称法务老师,看似为贷款人着想,解决负债难题,但经北京商报记者实地探访发现,这背后实际上是,一群人挤在一个办公室中,拿着不同渠道的引流信息,套着同样的“话术模板”,通过所谓的“成功案例”和协商方案,吸引着“猎物”入局……贷款人一旦轻信,背后风险重重。

这些网贷债务规划业务,已被多家贷款平台推翻,也被监管划上红线。但近日北京商报记者发现,此类业务仍在高压之下,通过公司化运作高薪扩张。

在某招聘网站上,许多号称为某某债务优化、某某信用管理、某某法律咨询的公司,在大量招聘,其宣称“债务优化为万亿级蓝海市场,收入相当可观”,甚至开出高达500元的时薪,招聘债务规划师、债务重组销售专员。

那些声称“帮你谈判”的“规划师”,正在把负债人推进更深的债务黑洞,而这背后,是一场从信息、引流、物料、资金和法务等多个环节模板化的精心设计……

图片来源:壹图网

直击网贷“债务托管”,此起彼伏的手机通话声

北京市朝阳区某写字楼内,相邻办公区静悄悄,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办公室内,人声鼎沸。

踏入一个约莫30平方米的空间,两排紧凑排列的办公桌占据大半面积,近20位工作人员都在忙碌,每人标配的电脑屏幕聊天框闪烁不停,此起彼伏的手机通话声与微信消息提示音交织。尽管比较嘈杂,但记者还是隐约听到了一些关键词,诸如“逾期”“网贷”“银行”“债务”“催收”等等。

而这,正是号称能“帮忙摆平逾期问题”的债务托管公司现场。

“我联系的人马上就到付款环节了!”一位工作人员难掩兴奋,正在向同事分享“战果”。记者注意到,从这些人员的推销话术来看,其大多深谙负债人的焦虑,常用“1至3年不用还钱”“到期只还本金”“拦截催收电话”“不影响征信”为诱饵,并以“先看方案再交钱,办不成全额退”等为由索要服务费。

近日,有消费者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刷到不少律所发放的逾期协商、债务优化广告,其中一家自称在本地提供服务的律所广告,在多个平台无孔不入地推销,宣称自己是线下律师团队,专注债务逾期十余年,已帮助1万多负债人,可面对面分析债务问题。

消费者关注的是,这样一家自称有从业资质、专业靠谱的律所,从事的债务逾期业务,是否真的可靠?

为此,记者先是以网贷逾期协商为需求,拨打了该律所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在询问债务类型、债务金额、是否逾期、收入等相关问题后,很快就给出了相关“建议”。

“您这5万多网贷,可以考虑托管给律所,这样在1到3年内,不用再还一分钱,到期后可以只还本金,利息罚金全免。”这是对方给出的“协商建议”,并向记者发出线下邀请,“确定好时间可以来律所,我给你约法务老师,会根据实际情况出具方案再计算费用。”

数万元贷款,如何做到3年的停息挂账?据对方所述,律所需查看负债人贷款App及背后资方,根据具体资金方情况申请停息挂账的时间。

更诱人的是“拦截催收”的承诺。“您办张新手机号,把网贷平台的预留号码换了,这张卡由我们协商老师拿着,我们以您的名义和平台沟通。”后者进一步解释,其采取的方式主要是网贷“债务托管”,只要将网贷债务托管给律所,期间所有网贷平台催收电话将由律所代接。

“托管之后,你在贷款平台上的欠款会一直往上涨,但你不用管,只要等你有钱能还的时候,我们再代你去和网贷平台沟通,申请减免利息和违约金,这样对征信也不会有太大影响”。

谈及服务费,对方则进一步承诺,“先看方案再交钱,办不成全额退,我们是正规律所,有合同有执照,跟网上那些跑路的法务公司不一样。”

看似一场有利无害的好交易,但这样的债务逾期处理方式,真的站得住脚吗?对此,北京商报记者向多家网贷平台求证采访,后者给出的,均是否定的答案。

一头部网贷公司相关负责人直言,当前市场上,部分以“律所”“法务”名义开展的网贷债务托管业务存在显著风险,这些机构往往通过夸大宣传(如“百分百减免”“三年免还”等)诱导消费者,与消费者签订的合同内容模糊不清,通过混淆关键信息等手段误导消费者,存在欺诈消费者的行为。

此外,其所谓“债务优化方案”中,实际可能涉及伪造材料、恶意投诉等违法违规行为,甚至导致消费者征信受损、被金融机构诉讼等严重后果。

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肖飒同样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律所提出的“代接催收电话”等方式,并称“不影响个人征信”的说法,在征信管理法规和实际操作中难以成立。

个人征信系统的核心是记录个人与金融机构的真实信贷交易和履约情况。一旦发生贷款逾期,就会被债权方如实上报至征信系统,形成不良信用记录,对个人征信产生实质性负面影响。

而对所谓“代接催收电话”的行为,肖飒认为,这本质上也是试图切断或干扰债权方与债务人之间的直接沟通渠道,这不仅妨碍了债权方依法主张权利、了解债务人真实状况和协商还款的可能性,更可能涉嫌干预正常的债权债务沟通秩序。

对消费者而言,此举更是隐藏了巨大风险,它无法消除债务本身和征信污点,反而可能因失联被债权方认定为恶意逃废债,加速法律诉讼进程,并可能因“代接”过程中信息传递失真或处理不当,导致矛盾升级或错过重要的协商机会。

宣称本地化服务,触角伸向“数公里”之内

这类打着“逾期协商”“债务优化”的业务活动,已被多方定位为金融黑灰产。尽管风险极大、多方喊打,但记者却注意到,此类公司仍披着某某律所、法务咨询、信用管理等外衣,在疯狂蔓延。

与以往不同的是,后者将触角进一步伸向线下,甚至打出了本地服务的名号,实现“公里级”围猎,其宣称可面对面提供服务,甚至在多个平台上发布引流广告,吸引消费者前往咨询。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例如,在一互联网平台上搜索网贷、债务、逾期等关键词,就出现了数条北京地区网贷欠款律师咨询的广告,其中一家宣称可提供债务重组、停止催收、避免起诉、停息分期、延期还款等多项服务,执业时间超15年,处理案件超10万件,服务负债人超8万人。

在引流方式上,其主要通过获取消费者信息,再进行电话回访的方式,营销页面提到,本地服务仅需三步便可实现60期免息还款,其中需填写的信息包括逾期平台、逾期金额和称呼、电话等。

另在某地图软件上,搜索网贷、逾期等关键词,同样出现了多家法务公司,以一家主营债务优化、逾期协商,名为某驰法务的公司为例,记者赶至该公司办公地进行探访求证,但并未发现该公司相关介绍,却是前述律所的办公场所。

据该律所前台人员称,某驰法务与这一律所实为一家公司,不过在记者后续咨询过程中,该说法又被该律所工作人员否认,在债务咨询的过程中,后者多次要求查看负债人本人贷款详情。

有消费者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目前确实在多个平台刷到不少律所发放的逾期协商、债务优化广告,宣称为本地律所,与其住址仅有几公里的距离,因为离得近,有“资质”,又往往伴随着“停息挂账”“停止催收”等承诺,因此便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了解。据一消费者透露,他目前背负了10余万元债务,律所收费在6000元左右。

但消费者不知道的是,看似靠谱的本地服务、债务“解药”,实则背后风险重重。多家网贷平台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此类看似专业的咨询,实则是黑灰产流水线的标准环节,从获取客户信息到最终收割,每个环节都经过精心设计。

例如,部分机构以“律所”名义开展业务,但所谓“债务托管”并非合理的法律服务范畴,其通过代接电话、隐瞒债务进展等方式干预正常信贷流程,已超出律师执业规范。

“哪怕对方亮出律所资质,那也仅证明其执业合法性,并不意味着其推广的‘债务优化’模式合规,律所实际上涉嫌虚假宣传或误导消费者。”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直言。

针对具体商业模式以及相关业务是否合法合规,北京商报记者向该律所方面进行采访,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应。

公司化运作扩张,招人时薪竟高达500元

需要警惕的是,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此类网贷债务规划、逾期协商黑灰产业务,目前仍在逆势扩张。

近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在某招聘网站上,许多号称为某债务优化、某信用管理、某法律咨询的公司,仍在大量招聘,其宣称“债务优化为万亿级蓝海市场,收入相当可观”,甚至开出高达500元的时薪,招聘债务规划师、债务重组销售专员。

“万亿级蓝海赛道”“实实在在搞钱”“欢迎负债者、宝妈、中介”……这些充满诱惑的句子,就来自这一招聘软件上一些债务规划相关公司的招聘信息,其大多不限经验与年龄,工作内容主要是“寻找庞大的负债人群,提供个人和企业的债务优化、债务减免、债务延期、停息挂账等”,并称前期有人手把手教,由规划师和法务配合处理等。

记者注意到,在招聘列表中,大多公司债务规划相关岗位月薪在5000元至3万元不等,但也有几家公司开出了高达500元/时的薪资,甚至有公司在招聘简介中,公开传授“逾期协商话术”,例如“如何说服银行同意协商”“债务优化方案设计技巧”等。

据介绍,其业务流程主要包括客户咨询对接、收集客户负债信息、建立客户服务微信群、规划老师做规划以及报价、确定委托报价签署合同等,在获客路径上,主要包括微信朋友圈、微信群等社交圈层;新媒体获客,包括短视频内容生产、投流、优质内容评论引流等;以及贴吧、百度问答等图文平台引流;除此之外,其还将从POS机行业精准渠道获取客户资源,另外该公司还会定期分配潜在客户名单。

图片来源:某招聘平台

事实上,债务规划黑灰产每个环节都已形成流程化运作。一网贷行业从业者告诉北京商报记者,非法中介主要依靠信息、引流、物料、资金和法务五大模块。

一方面通过非法获取用户数据精准筛选目标客户,为后续欺诈提供“弹药”。另一方面则依托短视频平台、社交网络及线下渠道发布虚假广告,甚至通过MCN(多频道网络)机构制作专业化引流内容,扩大覆盖面。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不乏有人提供伪造的法律文书、虚假证明(医疗凭证、贫困证明)及标准化“话术模板”,为非法活动披上合法外衣。

另在资金流上,部分机构通过虚拟货币、多层账户等方式规避监管,增加追踪难度。甚至出现部分律师参与“反催收”“投资维权”“代理退保”等环节,协助规避法律风险,形成灰色产业链闭环。

模块化分工套路,甚至冒用身份“借新还旧”

“当前金融黑灰产业存在升级趋势。除了模块化分工外,还出现公司化运营。中等规模以上组织已具备完整公司架构(人事、财务、法务),甚至通过技术开发部门提升隐蔽性,对抗执法能力显著增强。”一网贷行业从业者直言。

另一网贷公司相关负责人也透露,目前,网贷债务规划出现了最新套路,通常是在网络各平台发布“百分百解决债务”“征信修复包胜诉”等虚假广告,甚至仿冒正规律所开设虚假网站吸引流量。他们将自己包装成专业“法务人员”,骗取借款人信任;作出“1—3年延期还款”“减免全部息费”“不会被起诉”等虚假承诺,诱使借款人支付债务金额5%—10%的高额“服务费”;最后,为制造“服务生效”假象,他们会要求借款人邮寄手机卡或设置呼叫转移,由“法务”代接催收电话,彻底切断借款人与金融机构的正常沟通渠道。

需要注意的是,当借款人支付高额服务费后,黑灰产组织可能会失联或根本无法兑现承诺,导致借款人既损失中介费,又因错过协商时机,面临更高违约金和不良征信记录。更为严重的是,借款人在“服务”过程中提供的身份证、银行卡、家庭住址等敏感信息,或将被这些组织打包倒卖,引发电信诈骗、冒名贷款等二次伤害。

近日,多个网贷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目前确实出现有平台设债务转移陷阱,以“债务优化”套取用户信息,冒用身份申请新贷“借新还旧”,导致债务恶性膨胀的情况。

肖飒指出,“这种诱骗消费者支付所谓的‘服务费’,或直接盗用信息进行非法借贷的行为,只会将消费者推入更深的债务泥潭”。

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同样称,此类“逾期协商”“债务优化”大部分并不是要帮助借款人,而是企图“收割”借款人。此外,今年以来“逾期协商”“债务优化”相关的“广撒网”式电销骚扰、短信营销有所升级,消费者需对此类话术保持警惕。

监管、平台等加码打击,压缩黑灰产生存空间

有效遏制金融债务优化领域的黑灰产乱象,需要金融机构、平台方、监管部门及社会各方协同发力。

记者注意到,面对债务托管、逾期协商等金融黑灰产,包括监管及多方平台已在行动。

例如,多地警方提示风险,有不法分子往往会声称自己有专业的团队和渠道,可以通过与银行、金融机构等协商,为债务人制定个性化的债务优化方案,从而帮助债务人解决债务问题。然而,实际上这些所谓的“债务优化方案”往往是虚假的,不法分子只是为了骗取债务人的钱财。

网信办也发文强调,当前非法金融活动呈现形式多样、隐蔽性强的特点,不少以“债务重组”“债务优化”为名,收取“砍头息”,加重债务人负担,对网上金融信息乱象保持高压严打态势。

此外,金融监管总局也发布风险提示,在社交平台上出现打着“债务重组”“债务优化”旗号的不法贷款中介信息,诱导消费者“借新还旧”或者申请高息过桥垫资,这种所谓的“重组”和“优化”,不仅隐藏着高额收费陷阱和个人信息泄露等风险,而且可能被诱骗实施诈骗等犯罪行为而触犯法律。

另外,多方平台也在加码打击。其中,有短视频平台表态,对于债务咨询类广告,平台严格限制定向准入,仅限资质齐全的律师事务所可推广,且严格要求投放主体和实际提供履约服务的主体必须一致。在广告素材方面,平台规定不得涉及反催收、恶意代理维权、债务优化、减债免息、欠债太多无力偿还等内容。

也有多家网贷平台称,将深化打击行动,加大线索排查、优化预警机制、升级维权服务,同时提醒消费者债务问题无捷径,应通过正规渠道解决,切勿轻信第三方夸大宣传。

针对金融黑灰产治理,苏筱芮认为,可进一步压实平台责任,加大对黑灰产乱象信息传播账号的常态化巡查与处理,而相关部门也需要从制度上进一步明确完善对债务协商类金融黑灰产的定义以及处罚管理依据,使得各平台整治、处罚做到有法可依。

肖飒认为,监管与执法层面,亟须填补针对“债务优化”“征信修复”等新型黑灰产的专项法规空白,明确合法协商与非法代理的边界;金融机构层面,应加强贷后管理能力,建立更透明、便捷的客户协商渠道,减少消费者寻求外部“黑中介”的动机。同时,需投入资源提升反欺诈技术能力并与监管、同业共享黑灰产信息。畅通消费者投诉举报渠道,及时处理涉及黑灰产的举报信息。

“遏制此类乱象需监管、机构与平台三方协同。其中,金融机构应加强客户教育,明确告知逾期后果与合法解决路径,避免消费者被误导。平台方也需强化广告审核,对债务托管、停息挂账等内容进行过滤与风险提示,下架违规推广。”王蓬博补充道。

北京商报金融调查小组

来源:Fintech圈子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