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欧洲反杀特斯拉,造车拼内功,并不是欧洲人也很“穷”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8-15 07:58 2

摘要:最近,比亚迪欧洲销量披露了。在刚刚过去的7月份,比亚迪在欧洲几大主要市场都实现了大增长。德国销量同比飙升近390%至1566辆,英国销量同比增长超四倍至3184辆,西班牙同比增长665%至2158辆。与之相对的,是特斯拉的欧洲神话终结。特斯拉7月份德国销量是1

最近,比亚迪欧洲销量披露了。在刚刚过去的7月份,比亚迪在欧洲几大主要市场都实现了大增长。德国销量同比飙升近390%至1566辆,英国销量同比增长超四倍至3184辆,西班牙同比增长665%至2158辆。与之相对的,是特斯拉的欧洲神话终结。特斯拉7月份德国销量是1110辆,同比大幅下降 55.1%。英国销量987辆,同比下降60%。

同样,资本市场最为敏感,给的K线图才叫惨不忍睹。

马斯克面对媒体前后不同的嘴脸

一个是翻了倍的大增长,一个是腰斩再腰斩。似乎就在一夜之间,比亚迪就取代特斯拉成为欧洲新能源市场之王。

君记否,2011年汽车行业峰会上,狂傲的特斯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是如何睥视倨傲的态度,如何傲慢得让人恨得牙痒痒的语言?尚未成为全球首富的马斯克露出标志性的不屑神情,并且挑衅地反问:"你见过比亚迪的产品吗?",继而斩钉截铁断言:"我不认为他们能对行业格局产生影响。"

反转不要来得太快!仅仅14年,新能源与电动车已经换了人间。虽然在面对记者们尖锐的问题时,曾经不可一世的马斯克还在坚持说:"我始终专注于打造理想中的完美产品,不会过度关注同行动态“。哈哈,好一个”不关注“,那是关注了也是被打脸吧。人家又问他,多年前不是说"我不认为他们能对行业格局产生影响。"吗,到底是做实业的钢铁侠,他本人后来在社交媒体上回应说:那是多年前的事了,如今,他们的汽车极具竞争力。

那么,回到我们的本来话题:比亚迪从在中国市场穷追猛打,再到全球市场“围殴”特斯拉,比亚迪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10年“纠缠”终见分晓?

2008年,比亚迪推出了全球首款不依赖专业充电站的双模电动车F3DM,第一个实现了电动汽车商业化。在那个电车还极其不受消费者待见的年代,比亚迪就已经做起了“全产业链+全市场”战略。可以说从2008年—2018年,比亚迪都是全球新能源车当之无愧的老大,销量也超出其他车企一大截,虽然那会儿卖电车不怎么赚钱。

特斯拉算是后起之秀,但是前期的势头非常猛。2014年销量还只有3.17万辆,2018年就做到了24.52万辆,造出了Model S、Model 3这样的车型。2020年特斯拉全球销量是49.9万辆,首次超过了比亚迪,然后是2021年特斯拉的销量是93.6 万辆,同样超过了比亚迪的74.9万辆。2022 年,比亚迪全年累计销量186.9万辆,反超特斯拉夺回新能源车全球销量冠军宝座。

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比亚迪的销量一骑绝尘,再没有给特斯拉任何机会。2024年,比亚迪的销量是427万辆,已经是特斯拉的两倍不止。今年上半年,比亚迪销量又增长了33%,而特斯拉则出现了大幅度下滑。至此,两者其实胜负已分,特斯拉已经回天无力。如果说在中国还有大家对于中国文化的共同理解,而对比亚迪有所偏爱的话,那么,比亚迪在欧洲市场反杀特斯拉,是不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特斯拉先发优势,被比亚迪打碎?

在欧洲市场,特斯拉是掌握天时地利的。一来虽然比亚迪造车更早,但特斯拉作为美国品牌,自然在当地比缺乏积累的中国品牌认可度更高;二来特斯拉早早在欧洲建立了柏林超级工厂,不仅在德国本土能享受税收优势,在欧盟其他国家也有先入权。这样的情况,怎么看都是“死局”。但从结果来看,比亚迪凭借三款热门车型联袂出击,成功打败了特斯拉,这三款车型分别是海鸥、ATTO 3(就是国内的元PLUS)和海豹。

在极为喜爱小车的欧洲市场,海鸥和ATTO 3非常契合当地人的胃口。欧洲街道普遍狭窄,停车资源紧张。欧规版海鸥车的车长仅 3990mm,轴距2500mm,转弯半径仅4.5m,同时还有宽敞的乘坐空间和305L超大后备厢容积。还有30分钟快充(30%〜80%),兼容欧洲CCS2充电标准,全系标配 L2 智驾、热泵空调,配置又高又多,跟原来的欧洲燃油小车完全不一个时代的主品,能不受欢迎吗?

至于ATTO 3,在国内大家都当它是代步小车。但在欧洲市场,这已经是正常的大空间家用SUV,价格却依然在小车的范畴,自然是降维打击。

海豹在欧洲市场的爆发,则分为两个阶段。Euro NCAP测试获得五星评级,电池包在针刺实验中不起火、不爆炸,颠覆了欧洲消费者对电动车安全的认知。而且整车扭转刚度达到40,500 牛·米/度,超越了保时捷Taycan(36,000 牛·米/度)。可以说初次导入市场的海豹,靠的是最硬核的评分和参数,折服了当地消费者。

然后是这款车的多样性被发掘出来,超高的颜值,出色的操控,还有全系标配的辅助驾驶系统在慕尼黑环岛测试中通过率达91%,远超宝马iX3的78%。欧洲人哪见过这个呀,因此海豹在欧洲卖4.49万欧元(后驱版)起,特斯拉Model 3在欧洲卖4.097万欧元(后驱标准续航版)起,结果比亚迪还能战而胜之,特斯拉还有什么理由保持自己的先发优势?

归根到底是拼内功!

前几年,国人几乎把特斯拉捧上了天,在其粉丝嘴里,更是屡屡将特斯拉吹成“人类之光”。 2024 年,特斯拉Model Y以 30,491辆的成绩荣获上海市销量冠军,Model 3则以12,526辆的销量位居第二,两款车累计销量超过4.2万辆,要知道这还只是上海一个城市的成绩单。有人甚至放言说,比亚迪卖得好还是因为中国“穷人太多”。但从最新的数据看,是不是欧洲人也“穷”了?

其实造车从来都是拼内力,在硬核的产品力面前,所谓的高端形象,所谓的先发优势,都不堪一击。以比亚迪海鸥为例,看起来似乎是比亚迪出了一款小车,比雷诺Zoe(2.8 万欧元)还便宜了18%,然后就火了。但能打动挑剔的欧洲消费者,更关键的还是e平台3.0让小车身有了大空间,首任车主终身质保解决了欧洲消费者对电池寿命的担忧。流线型设计比传统欧洲车更帅气,只花入门小车的钱买到智能电动车,维修成本比燃油车低40%,这些表现的背后都是全套的技术在支撑。

比亚迪既能造与Model 3“背靠背”的海鸥,与Model Y“背靠背”的腾势N7,也能造海鸥、海豚这样的小车,以及鲨鱼皮卡这样的创新车型。而特斯拉呢,一个Model 2传言了多年直接难产了,一个Cybertruck 电动皮卡至今产能上不来并且问题不断。今年终于要推新,结果就是简配版Model Y和拉长版Model Y,实在拿不出手。

比亚迪1000V高压平台的闪充电池已经量产装车,特斯拉2020年发布的4680电池依然在努力解决良品率问题。特斯拉的集成生产线还在画饼,比亚迪超级集成化工厂已经实现45 秒/车的产线节拍。特斯拉追求所谓的软件订阅(FSD),号称要靠软件赚大钱,比亚迪直接全民普及智能辅助驾驶。按照这个方向发展下去,特斯拉真的还有一战之力吗?

我们下期再讨论这个问题。

来源:汽车很听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