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条战记(4)相模侵攻:北条早云智取小田原城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8-15 07:05 2

摘要:上一篇说到,北条早云计除小鹿范满,帮助今川氏亲真正成为今川家家督。在足利政知病逝后,北条早云利用堀越公方家的内部矛盾,取得了幕府讨伐足利茶茶丸的命令。趁着足利茶茶丸出兵相模援助山内上杉显定的机会,北条早云兵分水陆二路,一举夺取堀越御所,足利茶茶丸逃至甲斐,堀越

上一篇说到,北条早云计除小鹿范满,帮助今川氏亲真正成为今川家家督。在足利政知病逝后,北条早云利用堀越公方家的内部矛盾,取得了幕府讨伐足利茶茶丸的命令。趁着足利茶茶丸出兵相模援助山内上杉显定的机会,北条早云兵分水陆二路,一举夺取堀越御所,足利茶茶丸逃至甲斐,堀越公方家消灭。但是,伊豆的情况也很复杂,特别是南伊豆的那贺、贺茂两郡,分别由狩野道一、关户吉信两位郡代统治,二人名为“郡代”,实际上具有很大的独立性。北条早云拿下堀越御所,并不意味着能够自然而然地拿下那贺、贺茂两郡。北条早云究竟有何妙计可以平定伊豆全境呢?

北条早云趁虚攻下堀越御所,没费多大劲,难的是如何站稳脚跟,并将统治范围扩展至整个伊豆。北条早云立即着手要办的第一件事,就是宣布没收堀越公方家的全部“御料所”领地。这倒不算太难,堀越公方家的“御料所”都在御所周边,北条早云手上有兵有将,派他们去接管就行了。在战乱年代,领主交替、领地接管的过程往往伴随着劫掠等暴行。为了防止出现这种情况,北条早云颁布了三条禁制,写在木札上,让带兵将领亲手拿着,树立在领地的显要之处,召集乡老耆宿,宣布法令,以表明新来的“御屋形样”纲纪严明,与法度松弛的“公方样”完全不同。三条禁制内容很简洁,即:

一、禁止擅入空宅盗抢诸般器物。

二、禁止劫掠,即使一钱之物亦不得为之。

三、伊豆国中武士皆不得擅离居所。

右列各条务必严守。若有违犯者,当尽灭其家。特此告谕。

当时,各大名、领主往往在战后允许士兵“乱捕”(即肆意劫掠)作为犒赏,北条早云禁止劫掠的做法,在战国乱世中是难得的一股清流。这一方面是因为北条早云熟读经史,知道收揽人心的重要性,三条禁制从形式到内容,都有模仿刘邦“约法三章”的痕迹,北条早云志在关东乃至天下,不会为了一时的利益而允许士兵胡作非为。另一方面,北条早云接管了堀越公方的大片领地,有足够的筹码来犒赏立下军功的将士,没有必要搞什么“乱捕”。

北条早云的三条禁制,赢得了伊豆民众的一波好感。北条早云还亲自巡视领地,访贫问苦,了解民众生活状况。在巡视中,北条早云了解到伊豆东部沿海地区刚刚遭遇海啸,风邪(流感)、痢疾(腹泻)流行,几乎每天都有人病亖。

北条早云看了,感叹道:

“孟子云:‘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故君子通万事而无不知,行万事而无不成。今见百姓之病,若弃之而去,病者皆将殒命,实乃不忍之状。可生者救,当死者诛,方为仁政之道。”

北条早云在京都时博览群书,对岐黄之术也略知一二,他一边命人配制良药,无偿提供给患病的民众,一边命人去京都请来明朝医生陈定治,为民众治病。经过北条早云的救治,病亖之人大大减少,以致“荼毗者”(负责火化湿体的人)都无事可做了。

由于北条早云在伊豆的种种“仁政”,被民众赞誉为“菩萨殿样”。当初北条早云奇袭堀越御所时,曾派水军众假扮为海贼,所过之处,不少民众逃亡入山。在北条早云施行善政之后,民众自发劝说入山的亲属返回家乡:

“新来的武士虽甲胄森严,恍若鬼神,实乃大慈大悲之活菩萨。我等之命,皆为其所救,速速出山谢恩。”

于是,逃亡的民众纷纷返回原地,领国之内逐渐恢复勃勃生机。

北条早云的仁政不仅收服了民众之心,也收服了武士之心。在北条早云攻下堀越御所的数月之内,伊豆国的在地国众来归降者甚多。据《北条五代记》记载,三津的松下三郎左卫门尉、江梨的铃木兵库助、大见的梅原木工右卫门尉、土肥的富永三郎左卫门尉、田子的山本太郎左卫门尉、云见的高桥将监、妻良的村田市之助,以及上村玄蕃、佐藤四郎兵卫等国众领主皆称:

“早云殿之器量当世无双,我等愿奉之为国主。”

因而先后来降,以表忠忱。

北条早云十分重视与国众武士搞好关系。据《名将言行录》记载,北条早云晚年视力不佳,无法看书,遂令人朗读,与家中子孙一起听书。

有一次,读到兵书《三略》,一开篇就是:

“夫主将之法,务揽英雄之心。”

北条早云拍手赞叹,对诸子孙说到:

“尔等若是能够领会这句话的意思,后面的内容就不用读了。”

北条早云确实是把“务揽英雄之心”做到了实处。每当有国众前来参见,他不论多忙都亲自接见,颇有“周公吐脯,天下归心”的遗风。见面之后,北条早云不仅承诺“本领安堵”(原有领地不变),而且热情深入交谈,令其呈上家谱,以了解其家族渊源、世系,若其家族中有才干突出之人,则列出名单,详加考察,择优录用为近习众,以此巩固关系。因此,伊豆国众大多真心乐意归附北条早云。

事实证明,北条早云在伊豆的施政十分成功,“伊豆众”始终是北条家忠诚度最高的武士集团。直至百年之后的天正十八年(1590年)丰臣秀吉征伐关东,北条氏规开韮山城降伏后,伊豆国众才随之降伏。在此之前,伊豆国从未出现过国众背叛北条家的事件。

在伊豆国众纷纷出降的时候,却有两人坚决不降,那就是南伊豆的那贺郡代狩野道一、贺茂郡代关户吉信。两人都曾是山内上杉家的家臣,转投堀越公方之后,仍与山内上杉家联系密切,把具有关东管领身份的山内上杉家作为背后靠山。他们认为北条早云只是一个“外来户”,在伊豆的统治不会长久,因此坚决不降,幻想着将来一旦形势有变,他们就在山内上杉家的支援下发起反攻,将北条早云驱逐出伊豆。

然而,此时的山内上杉家正和扇谷上杉家打得不可开交,哪里分得出人手来支援伊豆?形势确实是在发生变化,但却是有利于北条早云的变化。

明应三年(1494年)三月,伊豆东部的国众伊东伊贺入道归降北条早云。伊东家是镰仓时代的御家人,老牌的武家名门,伊东伊贺入道的归降,极具象征意义。更为关键的是,伊东伊贺入道与狩野道一是亲家,狩野道一的女儿嫁给了伊东伊贺入道的儿子,两家的关系曾经如胶似漆,伊东伊贺入道对狩野家的老底了如指掌。伊东伊贺入道告诉北条早云,狩野家多年来武备松弛,外强中干,可一击而定。而且,伊东伊贺入道熟悉狩野道一居城狩野城的城防情况,可在攻城时提供指引。

北条早云与伊东伊贺入道相谈甚欢,决定信他一次,当即下令出兵进攻狩野城。狩野城位于堀越御所南方,从堀越御所进攻狩野城,需要渡过水流湍急的狩野川。狩野道一倒是有一些军事常识,他打算在北条早云横渡狩野川的时候截击北条军。然而,正如伊东伊贺入道所言,狩野家武备松弛,行动太慢,等狩野道一集结军队来到狩野川边的时候,北条军早已完成渡河。狩野道一妙计落空,吃惊不小,被士气高昂的北条军打得大败,仓皇逃回狩野城守城。

狩野城是一座山城,依陡峭连绵的山势而建,攻城难度极大。伊东伊贺入道告知北条早云,狩野城位于高山之上,城中没有水井,取水相当困难,城东面的一处山崖下有狩野川流过,那里是唯一的取水点,只需派数十兵卒在此日夜把守,使守兵不能到此取水,城中水源断绝,就无法守城了。果然,狩野城断水之后,狩野道一自知已无法守城,只得开城降伏。

北条早云马不停蹄,继续向关户吉信所在的深根城进军。深根城也是一座山城,但山势较为平缓,属于丘陵,也可称为“丘城”。为了加强防御,关户吉信在深根城四周挖掘了三重旱堀,堀中种满荆棘和青苔,可谓是无法攀越的障碍。但这难不倒北条早云。北条早云利用他深得民心的优势,发动群众伐木、采石、挖土,用树枝、石头、泥土填平了深根城的旱堀。障碍既除,北条早云下令强攻,架设“行天桥”(云梯)翻越深根城的城墙。

关户吉信也是能战之将,他组织守兵和家属,男女老少齐上阵,亖亖顶住。北条早云攻了五天,虽未能攻下,但眼看城中损失严重,顶不了多久了。北条早云毕竟是出家人的身份,他本着鲨生无益、慈悲为怀的念头,派亲信家臣荒川五郎兵卫进入深根城,劝关户吉信投降。然而,关户吉信铁了心要和北条早云硬刚到底,他不但不降,还斩下荒川五郎兵卫的首级,将首级从城门的箭橹上丢出城外。

关户吉信如此无礼,北条早云不由得怒火中烧。要知道,荒川五郎兵卫是跟随北条早云一起下向骏河的“六人众”之一荒川又次郎的弟弟,是跟在北条早云身边十分得力的近习众,北条早云本以为劝降有很大把握,才派出荒川五郎兵卫这样的重要人物进城劝降。没想到关户吉信事情做得这么绝,一点退路也不留。北条早云大怒之下,命令全军攻城。北条军士气旺盛,在箭雨的掩护下架起“行天桥”(云梯)翻越深根城的城墙,很快就攻破了城门。得知城门已破,关户吉信在本丸御殿自刃身亡。关户吉信一亖,手下将兵顿时失去斗志,纷纷跪地求降。

城中守兵尽数缴械之后,余怒未尽的北条早云下令将全部降兵及其家眷一同斩手。这相当于屠城,此前北条军从未有过屠城之举,众人见北条早云已怒到失去理智,都吃了一惊。

荒川又次郎进言道:

“关户吉信已亖,舍弟之仇得报,不宜迁怒于他人。更何况,主公一向以宽仁待人,今竟行此残虐之举,恐有伤主公之英名。”

但北条早云不听。

伊东伊贺入道也来劝说:

“城中之人有不少是妇女、小孩和僧人。要鲨也是鲨那些士兵,对妇女、小孩和僧人可以赦免他们。”

北条早云一概不听,坚持要屠尽城中之人。

于是,城中守兵连同妇孺僧道,共一千余人,全部被斩手。首级和湿体被堆在废弃的城池外,每当夜幕降临,深根城外磷火明灭,阴风惨惨,似有无数无家可归的怨灵在荒原之上悲泣。

屠城之后,北条早云怒气渐消,又生悔意。他命人收拾深根城被斩首的湿体和首级,放入城中付之“荼毗”(火化)。又在深根城的遗址建立宝箧塔,奉上北条早云自己亲手抄写的《陀罗尼经》一部,以表悔过、消罪、为死者祈求冥福。

北条早云之屠深根城,看似一次不理智的举动,实则应是有意为之。北条早云所说的“务揽英雄之心”,不仅仅是一味对人示好,偶尔也要用强,软硬兼施,恩威并用,让世人知道他北条早云既有菩萨心肠,也有魔王手段。从此伊豆国众对北条早云又爱又怕,被治得服服帖帖,没有一人再敢与他作对。

当初,北条早云攻下堀越御所时,就感觉到堀越御所并不是其理想的居城。因为堀越御所基本上是按照室町时代的守护大名居馆的模式,建造在平坦的大路边,主要考虑了行政办公、交通往来的需要,对军事方面的需要则考虑不足。在平定伊豆全境之后,北条早云立即着手,在堀越御所东北的韮山上建造一座平山城,名为“韮山城”

韮山城规模不算大,但结构复杂,由多个相对独立的“曲轮”组成。其主体是位于韮山西南麓的“本曲轮”“二曲轮”“天守曲轮”“权现曲轮”“水堀曲轮”等,称为“本城”,此外在韮山东南山腰还建有“和田曲轮”“土手曲轮”,以最高峰天狗岳为中心还建有“岩崎曲轮”“天狗岳曲轮”“江川曲轮”,统称为“支砦”(“砦”与“寨”同义)。这些“支砦”都是位于险峻的山陵,且相对独立,万一“本城”守不住,还可以封闭支砦的道路,以支砦为据点继续守城。

韮山城虽然不是大城,跟关东的江户城、河越城没法比,但也有模有样,足以代表北条早云作为伊豆国主的权威了。更妙的是,韮山这一带,传说是镰仓时代幕府执权北条氏的故居,北条时政退隐后的居馆就是在此,所以这一带又被人们称为“北条之里”。北条早云在此建造居城,也就被称为“北条殿”。当然了,这个时候北条早云的名字还叫做“伊势盛时”“伊势长氏”或“伊势宗瑞”,他还没有想到要把姓氏改为北条这一招,但在此时,人们已经将“伊势”和“北条”这两个姓氏联系在一起,这就为将来北条氏纲的正式改姓打下了基础。

伊豆国的地形依山傍海,山川壮美峻奇,灵峰、温泉遍布,寺院、神社林立,历史上常有高僧名士在此修行。建成韮山城后,北条早云以巡礼弘法大师空海的圣迹为名,化妆成云游的僧人(其实也不用怎么化妆,北条早云已经是出家人),到伊豆各地微服私访。

明应三年(1494年)六月,北条早云来到伊豆最有名的神社三岛大社,在此借宿一晚。当晚,北条早云梦见一片广阔的平原上长着两棵巨大的杉树,忽有一只老鼠跳出,啃食两棵杉树,不多时,两棵巨杉竟戛然而倒,老鼠则化身为虎,在大地上走了五步。北条早云的梦做到这里,就醒过来了。

北条早云醒后,向随身的两名近习说了这个梦,问他们是否知道梦的含义。

两人连连摇头:

“古来占梦之书,莫过于《周公解梦》。然而就连此书也未说过如此奇怪的梦境。”

北条早云说:“那就由我来自占此梦吧。”按照北条早云的说法,广阔的平原,是指一马平川的关东地区;两棵巨大的杉树,是指山内上杉和扇谷上杉;北条早云生于永享四年(1432年),这一年是壬子年,也就是鼠年,北条早云属鼠,所以老鼠就是指北条早云;老鼠啃倒杉树,表示北条早云将会打败貌似强大的“两上杉”;老鼠化身为虎,则表示北条家将称霸关东,虎视群雄。但是,有一点北条早云没占出来,老鼠化身为虎后,只走了五步,表示北条家的家业只能传五代,五代之后,就是北条家王图霸业的梦醒时分。

北条早云

这就是北条早云“三岛灵梦”的故事。北条早云的一个梦准确地预测了北条家的百年命运,这未免过于离奇。现在一般认为,这是后世为了神化北条早云而杜撰的怪力乱神之语。但这也表明,在平定伊豆之后,北条早云就已经有了消灭“两上杉”、进而称霸关东的战略构想了。

北条早云只用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平定伊豆全境,这引起了邻近的相模小田原领主大森氏赖的警惕。大森家是镰仓时代的御家人,以相模小田原城为本据地,西相模的余绫、足上、足下三郡均为其领地,室町时代镰仓府建立后成为关东管领上杉家下辖的有力国众。享德之乱后,大森家的大森氏赖时而支持山内上杉,时而支持扇谷上杉,见风使舵,反复无常,“两上杉”都对他无可奈何。

北条早云进攻伊豆时,“两上杉”正在关东鏖战不休,北条早云攻下深根城,灭关户吉信,对山内上杉家是一大打击。扇谷上杉定正乐见其成,写信给北条早云表示祝贺。

大森氏赖得知此事后,写信给上杉定正说:

“宗瑞殿旋踵之间便平定一国,有非常之才,必有非常之志。对其不可不防。”

但上杉定正刚得一有力盟友,弹冠相庆还来不及,哪里听得进大森氏赖的话。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上杉定正识人用人的政治眼光实在很差,对忠心耿耿的太田道灌他疑神疑鬼,对野心勃勃的北条早云他却是深信不疑。也难怪扇谷上杉最后要灭在北条家的手里。

大森氏赖却是坚持防着北条早云。北条早云新得伊豆,不敢自大,他韬光隐晦,对周边势力都是卑辞厚礼,努力讨好。唯有大森氏赖不买他的账,部署重兵守在箱根、足柄两处关隘,严防北条早云越过箱根山进入相模。

要是大森家一直像大森氏赖这样严防死守,北条早云攻入相模的时间恐怕要推迟好多年。不得不说,北条早云的运气实在是好。就在北条早云拿大森氏赖没有办法的时候,大森氏赖病死了。继位的大森藤赖与扇谷上杉家关系比较好,他见上杉定正对北条早云挺不错,也就把北条早云当自己人了,大森家与北条家礼尚往来,一副睦邻友好的样子。

明应三年(1494年)八月,山内上杉家成功策反长尾景春之子长尾景英,削弱了长尾景春的实力,对扇谷上杉也是一大打击。趁此良机,上杉显定再次大举进攻相模。当年九月,上杉显定率军攻下相模玉绳城。玉绳城是相模的重镇,且离相模的传统政治中心镰仓仅有10公里,是拱卫镰仓的战略要害。玉绳城的落城,让上杉定正很是窘迫,连连向古河公方以及武田、今川、北条等盟友求援。

收到上杉定正的求援,北条早云以今川家宿老的名义(此时今川氏亲已经二十四岁,北条早云不再担任“后见役”了),亲率两千骑赶赴相模。经过几番交战,扇谷上杉军终于将山内上杉军驱逐出相模。上杉定正决定趁此战胜之威,向山内上杉家发起反攻。上杉定正将本阵移动到南武藏的多摩川沿岸,并在此召集友军诸将商议反攻大计。在这里,北条早云第一次见到了上杉定正,也第一次见到了长尾景春、大森藤赖等扇谷上杉一方的重要人物。对于北条早云来说,这应该是他人生中的一次重要经历,但北条早云大概想不到,这也是他的与上杉定正的最后一次见面。

上杉定正在北条早云、长尾景春以及大森藤赖、河村义武等相模、武藏国众的支持下,北上反攻山内上杉,连战连捷。十月中旬,上杉定正已将战线推进至武藏河越城一带。就在这时,悲剧发生了。十月十七日,上杉定正从河越城出发,准备渡过入间川继续北进。但在渡河过浮桥时,上杉定正坠马落入水中,不幸溺亡。

这是一次意外事件,也可以说是阵亡。两军激战的关键时刻,一方主帅突然阵亡,这对士气的打击十分巨大。好在上杉定正的养嗣子上杉朝良(上杉定正的弟弟上杉朝昌之子)随军在阵,扇谷上杉家诸将立即拥戴上杉朝良为家督,北条早云、长尾景春等友军将领也表示支持,这才勉强将军心稳定下来。尽管如此,这仗是没法再打了,众将一商议,一致决定撤军。

北条早云当然也同意撤军,但他补充说:

“山内民部大辅(指上杉显定)看见我军撤退,必然派兵来追,到时我军将成溃败之势。趁其尚未知晓我军变故,假装发起进攻,且战且退,则其不敢来追,我军可保万全。”

北条早云时年六十一岁,在众将之中年纪最长,他提出的计策亦是老成持重,众将纷纷赞同。

次日一早,按照北条早云的部署,扇谷上杉军擂起战鼓,吹响法螺,人喊马嘶,摇旗舞枪,似是要发起攻势的样子。附近的上杉显定听到动静,下令全军严阵以待。闹了半天,上杉显定等来的不是敌军的进攻,而是敌军已经撤退的消息。

上杉显定这才知道上当了,恼怒之下,他命令追击敌军。这时,手下有人进言:

“扇谷诸军无故撤退,且撤退时阵型不乱,整齐有序,恐是引诱我军之计,不可中计。”

上杉显定遂不敢追击。

北条早云和扇谷上杉一方诸将各自安全返回领地。这一战虽未得胜,但对北条早云来说,最大的收获是认识了大森藤赖。两人不光是认识,而且有生死患难的共同经历,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大森藤赖对北条早云料事如神、指挥若定的名将风范深为折服,十分敬佩,从此两家往来更加密切。

明应四年(1495年)正月,北条早云的弟弟伊势弥次郎盛兴亲赴小田原城,向大森藤赖赠送一批土产,祝贺新年,并说起北条早云喜欢在箱根山猎鹿,但这些鹿老喜欢往相模方向跑,让北条早云意兴索然,因此请求大森家允许北条早云越过豆相边界猎鹿。

大森藤赖哈哈大笑,作为战国好邻居,这点小事完全不在话下,他没有理由不答应。而且,为了表示两家亲密无间,大森藤赖还撤走了当初大森氏赖设在箱根、足柄两处关口的守兵,让北条早云放心过来玩,小田原城欢迎您!

此后不久,北条早云果然数次到箱根山的相模一侧猎鹿,因大森藤赖有言在先,大森领内的军民对此都熟视无睹,习以为常。

明应四年(1495年)四月,山内上杉和扇谷上杉战端又起,大森藤赖作为扇谷上杉家下属国众,也出兵至武藏助战。看到小田原城空虚,北条早云露出了饕餮的面目。四月十六日夜,北条早云亲率三千兵马,向小田原城进发。夜间狩猎也是常有的事情,所以一路上人们见是北条家的旗帜(当时北条早云用的还是伊势家的对蝶纹旗),都以为是北条早云又来狩猎,因而不以为意。

北条早云来到小田原城下,已是凌晨时分。北条早云有备而来,他不仅带来了兵马,还带来了一千多头牛。北条早云命人给每头牛的两角绑上松明火把,让牛群漫山遍野地跑,造成大军来袭的假象。此时大森藤赖已经出阵武藏,小田原城守将是大森藤赖的弟弟大森贞实。大森贞实本来手上兵力就很少,他夜半被震天的喧哗声惊醒,只看见城外到处是火光点点,人头攒动,也不知道是哪里的敌军来袭。暗夜之间大森贞实来不及辨明真相,竟抛下偌大的小田原城,去找大森藤赖报信去了。

大森贞实弃城而走,小田原城遂落入北条早云手里。小田原城名字里有个“小”字,但这只是地名,不是说这个城小。实际上,小田原城在室町时代就是西相模首屈一指的大城。北条早云只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就夺下小田原城,确是震惊世人的军事奇迹。

传说北条早云在进军小田原城之前,命全军将士每人随身携带一袋“捣栗”(捣碎的板栗)作为干粮,路上不停不歇,饿了就自己吃些“捣栗”,北条早云自己亦不例外。北条早云十分节俭,他把“捣栗”的袋子塞在铠甲腰部的接缝处,等到实在饿了再吃。然而,一直到攻下小田原城,北条早云都没有动过那袋“捣栗”。可见这次攻城的速度之快,效率之高。事后,北条早云卸下铠甲,才想起还有一袋“捣栗”没吃。北条早云将这袋“捣栗”视为吉祥之物,传给了北条氏纲,后来代代相传,直到北条氏直被流放高野山,身上仍带着这袋“捣栗”。北条氏直死后,“捣栗”又交由北条氏规保管,成为狭山藩北条家的家宝。

大森藤赖被偷家,跑去向上杉朝良哭诉。但上杉朝良对一贯脚踏两只船的大森家没什么好感,他对大森藤赖不理不睬,反而向北条早云发出“打渡状”(授予领地的文书),承认北条早云在西相模的统治权,让北条早云“统辖西相模五郡之众,允文允武,以保关东静谧。”大森藤赖见上杉朝良不肯帮他,转而去投上杉显定。可是大森家的名声实在太差,上杉显定也不愿帮他,占据西相模数百年的大森氏就此没落,乃至灭亡。

关于北条早云夺取小田原城,历史上一直有不同的评价。有的称赞北条早云足智多谋,用兵如神,以奇袭战术智取小田原城,尽显智将风范。有的指责北条早云不讲武德,背信弃义,大森藤赖拿他当兄弟,他却背刺一刀,毫无人性底线。后来北条氏政欲降伏丰臣秀吉,丰臣秀吉先假装答应,后又勒令其切腹,摆了北条氏政一道,就是因为北条早云不讲义理,报应于他的子孙身上。

五、三浦家的灭亡

前文多次提到,北条早云能在关东建立功业,除了他本人能力出众之外,他的运气极好也是原因之一。老天爷就像是在有意帮他似的,每次都是在他最需要机会的时候就会遇到机会。

北条早云智取小田原城之后,马上得到了扇谷上杉家的承认,西相模的各家小国众纷纷到小田原城参见新主公北条早云,立下誓书,提交人质,表示归附。其中有一个名叫松田祐秀的,他是相模刈野领主,原为镰仓奉公众,永享之乱后先后归属山内上杉家和扇谷上杉家,此次归附北条早云后,又出面劝说西相模的其他国众领主来降。松田祐秀一条三寸不烂之舌十分了得,甚至把大森藤赖的侄子、箱根权现神社别当大森海实都说服归降北条。松田祐秀的劝降之功,不亚于数万雄兵,北条早云对此评价很高,除增封领地之外,还将俗家名字“伊势盛时”中的“盛”偏讳赐给松田祐秀,改名“松田盛秀”。松田盛秀的长子松田宪秀,后来成为辅佐北条氏康、氏政、氏直三代的首席家老,那是后话了。

北条早云野心勃勃,西相模远远不能满足他的胃口,东相模也在他的菜单上。此时东相模的实际统治者是扇谷上杉家的下属国众三浦高救。三浦家历史悠久,自古就是关东武士中的名门望族,祖先是镰仓时代著名的御家人三浦义村,室町时代成为关东公方的奉公众,永享之乱中,三浦时高奉足利持氏之命镇守镰仓,在幕府军来攻时叛变归降幕府,此后臣属于扇谷上杉家,居城是相模冈崎城。

三浦时高没有儿子,收养了扇谷上杉持朝的次子上杉高救为嗣子,改名三浦高救,继承了三浦家的家业。这个三浦高救,是上杉定正的二哥,上杉持朝的长子上杉宪房、长孙上杉政真先后早逝,当初要不是三浦高救已经过继给三浦家,继任扇谷上杉家家督之位的本来应该是三浦高救。所以,扇谷上杉家和三浦家的关系一直非常微妙,两家来往密切,但又总有些疙瘩。

三浦高救有两个儿子,长子三浦义同,次子三浦高光,本来三浦义同以嫡长子立为嗣子,没有一点问题。但三浦高救宠爱幼子三浦高光,老是想着废掉三浦义同,改立三浦高光。三浦义同向实为堂弟的上杉朝良求救,然而上杉朝良正在和山内上杉家打得不可开交,哪里有空来管三浦家的事情。最后,上杉朝良提出一个临时的办法,他让三浦义同暂且移居三浦家原先的本据地、三浦半岛的新井城,以缓和与三浦高救的矛盾,等他与山内上杉的战事告一段落,再来处理三浦家的立嗣之争。

没想到,三浦义同早已等不及了,他假装收拾行李,集合家臣,整理队伍准备离开冈崎城,让三浦高救放松了警惕。三浦义同与其子三浦义意一起,率领集合起来的家臣们,攻入冈崎城中三浦高救的御馆,杀亖三浦高救和三浦高光,自立为三浦家之主。

三浦义同不遵上命,胆大妄为,让上杉朝良十分震怒。上杉朝良下达命令给北条早云,要求北条早云出兵“治罚”三浦义同。

这就是为什么说北条早云运气好。北条早云觊觎东相模,正发愁找什么借口才能名正言顺地进攻三浦家呢,上杉朝良这就把“治罚令”送上门来了。

北条早云大喜,他立即点起兵马,杀向冈崎城。三浦义同鲨了父亲和弟弟,自己心里也很过不去,他上书上杉朝良,请求降罪处罚,同时宣布在总世寺削发出家,法名“道寸”

三浦义同的这些骚操作顶多只能安慰一下他自己的心理,丝毫不能阻挡北条早云进军的步伐。趁着三浦义同立足未稳,北条早云急攻快打,很快就攻破冈崎城,三浦义同父子弃城退守秋屋城。北条早云马不停蹄,紧追着又来打秋屋城。三浦义同根本来不及布置防守,只得一退再退,先后退往长坂、黑石、佐原山城等据点,北条早云皆是如影随形,紧追不舍。三浦义同父子一直退至镰仓,手下将士才稍稍缓过气来,准备坚守这座闻名天下的“武士之都”。

但众所周知,镰仓和京都一样,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城市,城中也没有高大的可以居高临下指挥作战的军事堡垒。要守镰仓,就得分兵据守进出镰仓的七条要道,即“镰仓七口”。三浦义同兵力不足,若是分兵,防守只会更加薄弱。

思来想去,三浦义同还是决定放弃镰仓,退至镰仓南面的住吉山城据守。这时,北条早云已动员伊豆、相模两国的几乎所有国众,集结兵力号称三万骑,如同暴风骤雨一般铺天盖地而来。北条早云这会儿倒不急着攻城了,他命令各军轮流在住吉山城下敲锣打鼓,人马嘶嚣,日夜不停。三浦义同在心惊胆战中度过了三天,终于精神崩溃,再也顶不住,决定退守三浦家最后的据点新井城,同时再次向上杉朝良请罪,请求上杉朝良允许和睦。

上杉朝良说要“治罚”三浦义同,本意是夺走他的几个城池,敲打敲打,让他认识到自己错了,也就行了,并未打算把三浦义同整死,毕竟两人血缘上是堂兄弟。看到北条早云穷追猛打,似是要把三浦义同逼到绝境,上杉朝良也有点慌了,他派出家臣三井图书助,传令北条早云收兵,与三浦义同和睦。

然而,此时的北条早云早已不把昏庸无能的上杉朝良放在眼里,他对上杉朝良的命令置若罔闻,继续进攻三浦义同所在的新井城。

新井城是一座建在半岛上的平城,最初为镰仓时代三浦胤义所筑,城中建有一座庞大的地下仓库,名为“千驮矢仓”,意思是里面的军粮、兵器等物资数量巨大,要一千匹马才能驮得动。三浦义同撤退到此,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千驮矢仓”,查看还有多少存货。然而,三浦义同看到的却是,由于多年的战争消耗,“千驮矢仓”出多进少,如今早已所剩无几,空空如也。无比残酷的现实如同一瓢冷水浇到三浦义同头上,来了个透心凉。

新井城

事已至此,新井城肯定是守不了的了。三浦义同的儿子三浦义意、家老佐保田河内都劝三浦义同渡海撤退到房总半岛:

“总州千叶、真里谷诸将,皆与我家有姻亲之谊。可乘船渡海往总州,召集武、总、房之兵,奉上杉修理大夫(指上杉朝良)为帅,回师讨伐早云,一雪会稽之耻。”

但三浦义同经过接连兵败的打击,已经心死如灰。他默然垂泪良久,才开口说道:

“诸君所言实乃良策。然吾弑父鲨弟,罪业深重,此般因果业报今显于身,所遭困厄非敌之故,实乃贪图父亲官爵名位,上天降罚所致,不可埋怨。纵使遁逃他方,终无安泰之日。无论贵贱,若当亖而不亖,必为后世之耻。尝闻东方朔寿九千岁,郁头罗活八万载,浦岛太郎存世七百余年,终归大限难逃。吾已活了五十岁,回首看来不过黄粱一梦,生者必灭乃世间常理,悲叹无益。今生诀别即在此时,且尽一杯酒罢。”

说完,命家人摆一席酒宴,与诸将诀别。

在酒宴上,三浦义意执扇起舞,唱了一首和歌:

「うつゝ君が代は千世にや千代もよしやたゞ、現のうちの夢のたはぶれ」

(大意:“纵言君寿千世长,不过现世梦中戏”)。

家臣须贺彦四郎亦随之起舞。三浦家既为名门,家中擅长歌道舞道之人甚多,三浦义意、须贺彦四郎皆为其中冠者。二人的歌舞极尽凄美,愈显当时气氛之悲凉。

酒宴已毕,三浦义同说道:

“诸君守君臣礼义,多年忠勤,吾心甚慰。然吾父子气数已尽,困守孤城,粮尽矢绝,已无力回天。诸君有愿降者,可作降兵出城,吾绝无怨恨。若有欲亖者,亦可出城战亖沙场,留名后世。吾父子唯切腹而已。君臣之谊,今日尽于此地。”

家老佐保田河内直言谏道:

“主公此言何其不祥!所谓人生,不过终于一亖。我等长年受恩领禄,若逢危难便倒戈相向,岂是仁义之道?白乐天有云:‘君恩若雨露。’忘旧主深恩,临大事而脱逃,苟活于世蒙受耻辱者,岂能为人?今日不如我等君臣一道共赴黄泉,留名后世,方为武者本愿。”

“君恩若雨露”一句出自白居易的《和〈思归乐〉》诗。看来日本人是真爱白居易,临亖之前还不忘引用上几句。

众人听了佐保田河内的话,都称赞“此话说得好”。三浦义同也略微振奋,决定放弃切腹,与诸将同心一意,打开城门拼亖一战。

三浦义同恢复了大将的威严,他挥舞着军配团扇,向士卒下令:

“此乃最后一战,故父死子不救,主亡臣不逃。刀锷碎裂仍当死战,直至天地变色,修罗道中亦不过如此。”

三浦义意时年二十六岁,身长七尺五寸,其不仅能歌善舞,而且武艺高强,膂力过人。最终决战时他身着白丝縅锻铁重铠,甲厚二分,手持白栎圆木巨棒一丈二尺,此棒削作八角,裹铁箍筋,其出阵之时咆哮声震,山崩海啸,宛如夜叉鬼王。挥棒击敌,敌兵无不甲碎头裂,其棒下亡魂上百人。三浦义意力气再大,终有穷尽之时,抵不住潮水般涌来的敌兵,与父亲三浦义同一起被取下了首级。

传说三浦义同父子两人的首级经月不腐,双目倒竖,须发如针,獠牙紧咬,血目如百面铜镜映血光,但凡睹其狰狞者无不胆裂,无人敢于直视。北条早云也对三浦父子最后的奋战表示敬佩,命人掩埋首级湿身,建宝箧塔以祈福。

三浦义同父子在日本历史上的名声极好,直到江户时代,凡有武士路过新井城遗迹,都要下马合掌,称赞:

“道寸(即三浦义同)父子不愧为真武士。”

其实三浦义同生前并没有什么特别值得一提的表现,倒是他为了争位鲨了父亲和弟弟,有一些乱臣贼子的行迹。但他父子二人在最后关头都表现得十分镇定、英勇,视亖如归,很符合武士道“有亖之荣、无生之辱”的价值取向,对得起三浦家数百年名门的声望,故而后人对其给予很高的评价。

《北条记》《北条五代记》等等北条家的军记物语,都对三浦义同战亖之事大书特书,仿佛是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一般。《北条五代记》还记载称:

“此战发生于七月十一日。至今每逢此日,新井城遗址必定乌云蔽日,西北与东南雷火交迸,风中现魑魅魍魉持刀枪乱舞,云上隐闻兵马喧嚣,天地震栗之状难以言表。故古城周遭无人居住,唯见五里之外方有村落炊烟。更奇者,道寸父子殁于永正十五年戊寅年七月十一日寅时,而北条氏政切腹于天正十八年庚寅年同月同日同时,相隔七十三载而年月日时分毫不差。因果循环可畏,祖辈善恶必遗子孙,古人诚不我欺。”

以上都是军记物语的神怪传说,不足为信,在此仅作增添故事性而用。北条早云消灭三浦家之后,就平定了相模全境,成为坐拥豆、相两国的大大名。在消灭三浦家的过程中,北条早云不听上杉朝良的命令,实际上已经和扇谷上杉家恩断义绝。此后,扇谷上杉家将如何应对北条早云的翻脸?山内上杉家又将有何动作?北条早云的势力日益坐大,会导致关东局势演变成什么样子?

请继续观看《北条战记》下一篇。

来源:班道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