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好“两条底线” 拓宽“两山”转化路|“转”出美丽贵州新风采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8-15 07:45 2

摘要:站在“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的节点回望,贵州这片被山川滋养的土地,正以“闯”的干劲、“创”的智慧,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刻入发展基因。从“砍树经济”到“看山致富”,从“资源依赖”到“绿色突围”,多彩贵州的精彩蝶变,是美丽中国历史巨变的生动缩影,充分彰显了习

2025年8月15日,第三个全国生态日如约而至。

站在“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的节点回望,贵州这片被山川滋养的土地,正以“闯”的干劲、“创”的智慧,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刻入发展基因。从“砍树经济”到“看山致富”,从“资源依赖”到“绿色突围”,多彩贵州的精彩蝶变,是美丽中国历史巨变的生动缩影,充分彰显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贵州持续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奋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守护了生态之美,谋求了赶超发展,创造了百姓福祉,生态环境质量稳居全国前列。行走贵州大地,碧水青山、空气清新,推窗见绿、出门见景,绿色已成为多彩贵州最鲜明的底色,绿色有机成为贵州农产品的靓丽标签、绿水青山成为贵州旅游的金字招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正在贵州变成现实。

秉持天人合一、知行合一,以最坚决的行动植绿护绿兴绿让绿色浸润千山万水——

赤水河畔,青山苍翠,碧水逶迤。作为赤水河仁怀段的最大支流,五马河被列为赤水河重点生态保护区。“十年前这里酒厂污水直排,现在水质稳定在Ⅱ类,消失多年的胭脂鱼、岩原鲤又回来了!”正在巡河的仁怀市五马镇生态保护协会常务副会长郭小勇话音刚落,几只白鹭掠过,水面荡起层层涟漪。

300公里外的梵净山密林深处,护林员张树成穿行在树荫茂密的山路上。与大山相伴18个年头,他见证了武陵山脉的生态奇迹:森林覆盖率增至97%,“地球独生子”黔金丝猴种群扩大到850余只,人工繁育的冷杉幼苗扎根海拔2300米绝壁,7925种古老孑遗、珍稀濒危和特有物种集聚于此,“动植物基因库”声名远播,梵净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修复项目经验做法列入《国家生态保护修复公报》向全球推广。

梵净山

从曾经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到如今的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贵州以“壮士断腕”的决心重构生态治理体系:划定1376个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单元、启动新一轮八大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4.4万名五级林长与2.2万名五级河湖长织牢网格化管护网络……全省森林覆盖率从2012年47%上升到2024年63.3%,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保持99%以上,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100%,“两江”上游生态屏障愈发坚实。

融合绿色化数智化大抓产业、主攻工业,用绿色赋能千行百业,因地制宜发展绿色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的论断,在贵州大地正化作一个又一个的丰硕成果。

走进中核息烽小寨坝农业光伏电站,漫山遍野的太阳能光伏板蔚为壮观,蓝色矩阵下,木香、续断等中药材茁壮生长。

作为贵阳首个农光互补、装机规模最大的大型光伏综合能源项目,中核息烽小寨坝农业光伏电站2023年并网发电,每年可提供近1.3亿千瓦时绿色电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32万吨。

中核息烽小寨坝农业光伏电站,农光互补“向石要绿、借光生金”。

电站负责人徐仕祥介绍,基地第一批培育成功的10万株中药材幼苗已推广到中核汇能贵州公司在全省的13个光伏农业种植基地,近2万亩“光伏药田”亩产值超2万元。

在贵州,类似的“点金术”比比皆是。

吉利汽车以“整车龙头+配套集群+创新生态”模式,构建起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生态圈;

贵州磷化集团斥资13.14亿元,建成“1468”磷石膏无害化处理与综合利用项目,每年可消纳140万吨磷石膏,制取65万吨硫酸,联产80万吨水泥;

“黄小西吃晚饭”的旖旎风光、“村BA”和“村超”的澎湃激情、多元民族风情的交相辉映,不仅是贵州生态旅游的金字招牌,更是“两山”转化在贵州大地的鲜活实践;

…………

荔波小七孔山水成画

提高“含绿量”,降低“含碳量”,聚力建设“六大产业基地”,煤化工、磷化工等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升级“老树发新芽”,“富矿精开”“电动贵州”、数字经济等新业态打造绿色增长新引擎。今天的贵州,成为全球集聚超大型数据中心最多的地区之一,一批绿色工业百亿级项目落地建设,绿色农产品畅销全球多国,世界级生态旅游资源吸引全球游客。全省经济总量从2012年5600亿元增长到2024年2.27万亿元,绿色经济、数字经济占比达48.8%、45%。

大力拓宽“两山”转化路径,以绿色造福千家万户,让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可感可及——

位于黔东南州的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群山连绵,郁郁葱葱的森林已经成为当地群众的“绿色提款机”。

“山上的树还是和以往一样,不过现在变得值钱了,我们看它们的感觉就不一样了。”雷山县方祥乡陡寨村村民杨昌明通过赎卖自家的44.9亩林地,拿到21万元赎买资金发展了4亩茶园、7亩生态稻田养鱼等产业。

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21年至2024年重点区位人工商品林赎买试点工作,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完成赎买面积8808亩,兑现资金4404万元,林农户均收入18万元,人均收入4.32万元。

毕节市大方县羊场镇穿岩社区碳汇林里,林农陈玉发抚摸着自家杉树干上的白色编号牌:“管好这棵树,每年就有3元钱的单株碳汇,我家450棵树一年稳收1350元。”在贵州实施的单株碳汇项目中,胸径5厘米的树木经科学测算,年碳汇量约10千克,按每株3元售给低碳践行企业。

这种创新模式将生态价值精准量化到每一棵树。截至2024年底,贵州单株碳汇项目已惠及668个村12028户林农,开发林木479.8万余株,购碳资金总额突破1610万元。大方县仅实施该项目每年为324户农户带来33万元收益,森林资源正加速转化为普惠民生福祉。

站在2025年全国生态日的新起点,贵州的“两山”转化仍在向纵深推进:贵安新区建设“零碳数据中心”,利用山体洞穴散热,PUE值(电能利用效率)低至1.1以下;黔西南州构建“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新能源格局,加快全产业链布局,向“西南清洁能源基地”目标稳步迈进;全省统一的生态产品交易系统已上线,首批交易项目涵盖碳汇、水权、林权,后续逐步扩大到所有生态产品,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万峰林景区

从梵净山云海到乌江碧波,从万峰林稻田民宿到数据中心绿色算力,贵州正用“两山”转化的生动实践,奋力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以“含绿量”提升增长“含金量”,山清水秀、绿色低碳的美丽贵州新风采必将越来越精彩。

来源:天眼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