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好,家里有没有积水?有积水要倒掉。”“你好,有没有派过灭蚊片?点蚊香的时候一定要人离开……”在居民楼里,志愿者正在给居民进行“两热”防控宣传;在社区里,清理天台积水,处理绿化带黑点;在大街上,向商铺发放防控宣传单。
“益江南”党群志愿服务队队长林小卫对首次参加“两热”防控的志愿者们进行培训。
志愿者在清除蚊虫孳生环境。
“你好,家里有没有积水?有积水要倒掉。”“你好,有没有派过灭蚊片?点蚊香的时候一定要人离开……”在居民楼里,志愿者正在给居民进行“两热”防控宣传;在社区里,清理天台积水,处理绿化带黑点;在大街上,向商铺发放防控宣传单。
近期,为有效遏制基孔肯雅热与登革热传播,广州各单位迅速行动,发动社区志愿者,以蚊媒防控为重点,构筑起基层防控的坚固防线。连日来,南都N视频记者深入基层社区,探访“两热”防控中守护市民群众健康安全的广州力量。
以文明实践站为依托召集志愿者
“三个人一组,上门后要问问有没有水生植物和积水,虽然之前已经检查过了,但是怕有遗漏的……”8月9日上午,在青凤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经验老到的志愿者林小卫正在给第一次参加“两热”防控志愿活动的志愿者们进行培训。
江南中街青凤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李子楠介绍,社区每年从5月开始,就进入了登革热的防控工作,“但是之前没那么大的规模。”然而,今年7月中旬开始,登革热叠加基孔肯雅热,防控难度直线上升,只靠相关部门的力量,远远不够,“我们先是发动楼长、志愿者,同时还联系物管,以及周边商户。”联动周边的力量,成为社区防控的主要做法。
李子楠告诉记者,早前在部分无物管的居民楼里,在街道和居委的帮助下,这些楼栋里成立了由业主组成的先锋小组,形成了居民自治模式。在此次防控工作中,这些善治先锋在居委的号召下,在自己楼栋内带领住户清理杂草和积水。
“基本每天都有上门的行动。”社区范围广,只清理居民楼是远远不够的,居委与街道内的“益江南”党群志愿服务队联动,开展入户宣传、环境卫生整治、翻盆倒罐清积水、清除蚊虫孳生环境等防控志愿活动。
李子楠表示,志愿活动一直都是以文明实践站为依托,有赖于长期以来的积累,本轮防控行动召集志愿者非常顺利。
已经61岁的林叔深度参与了本轮防控行动。林叔表示,这段时间每天早上8点就出门来参与防控,下午5点才结束。“刚开始的时候走楼梯还行,现在就不行了,可能太累了。”青凤社区位于老城区,老旧小区偏多,没有物管的楼梯楼也多,长期爬楼,对于年龄较大的志愿者来说,是个挑战。林叔表示,只要身体能扛得住,还是会继续出来参与防控。
“我们先上顶楼清理积水。”现场,同组的林小卫因连日入户宣传导致声音出现了些许沙哑,“我是江南中街的居民,是党员,也是志愿者,起码要守护、服务好自己的社区和家人。”作为“益江南”党群志愿服务队的队长,林小卫积极组织发动志愿者参与本轮防控工作,配合街道社区的工作安排,对青凤的外环境进行巡查清理、对天台杂物杂草进行清理、入户进行防控宣传。截至8月13日,林小卫团队已经出动410人次参与“两蚊”防控工作。
居委联动物管清积水、灭成蚊
不同于青凤社区老旧小区多,新港街道的银禧社区则以有物管的小区为主。据银禧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王逸升介绍,社区近些年老年人越来越多,“很多老人过来是为了来带小孩。”年轻人工作日要上班,老年人需要在家帮忙带娃,导致日常防控工作主要依靠社区工作人员、物管以及报名周末志愿活动的志愿者。
“今天志愿者主要是清积水、清杂物。”银禧社区的植被众多,容易在不起眼的地方产生黑点,“哪怕是只有一个瓶盖有积水,蚊子都可以产卵成活。”因此,本次志愿活动就是为了攻坚绿化带的卫生黑点。
王逸升介绍,社区内有一栋大楼的天台,有居民种花,但由于没有自来水,居民会依靠接雨水浇花,这就导致积水常年存在。对此,居委十分重视,经常组织志愿者过去清理。“我们在社区工作多年,已经十分清楚社区哪里有积水了。”王逸升表示,今年5月开始,社区就开展积水黑点排查,“但很多地方的水是抽不完的,最近又经常下雨,抽完水,下一场雨积水又有了。”因此,在防控工作中,加大对积水“黑点”的巡查,不断放置防蚊药。
据介绍,新港街道各社区积极发动辖内物管、在职党员、群众志愿者开展“翻盆倒罐清积水”行动。此外,社区党员干部、社工及志愿者还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宣传:线上普及防控知识;线下挨家挨户走访,现场讲解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的症状、危害及清除积水、防蚊灭蚊的重要性,引导商铺、居民养成“勤打扫、清积水、善防护”的卫生习惯,指导居民做好户内外防蚊灭蚊工作。
“科技”+“生物”双管齐下
在当前严峻复杂的防控形势下,广州各区都主动积极探索防控新举措。多区使用高科技助力防控工作。为破解传统排查中“高处难达、角落难查”的难题,荔湾区彩虹街道辖内具备无人机操作技能的志愿者自发组成“空中侦察队”,通过高空巡航,精准定位天台、绿化带、废弃容器等易积水区域,实时标记隐患点并反馈给社区,为后续整治提供了“精准坐标”。
黄埔区的港湾街道还创新防蚊灭蚊工作模式,“科技”+“生物”双管齐下,通过无人机携带药包,对空置房进行点对点药包空投,达到抑制蚊虫孳生的效果。
天河区的天河南街则采用了无人机立体巡查消杀。街道充分运用无人机技术,聚焦人工巡查盲区,高效开展立体防控工作。
除了高科技,接地气的手段也必不可少。南沙区榄核镇子沙村委会创新推出“资源回收+灭蚊防疫”联动机制,通过集中回收废旧瓶罐、分组清理积水、入户宣传等“组合拳”,筑牢基层防疫防线。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回收所得款项将全额返还村民,既解决了废品囤积难题,又避免了瓶罐积水孳生蚊虫。
黄埔区的萝岗街道荔红社区党员突击队巧用社区“大喇叭”,灵活穿梭在无物管小区、沿街商铺等重难点区域,用“敲锣”“喊话”等群众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方式及时将防治知识传递到辖内每个角落,确保宣传无死角、全覆盖。
在番禺区石壁街,驻村工作组、村干部和志愿者蹲在居民住宅区路面的排水井口旁,将井盖撬开,往积水中投入灭蚊药包,随后将裁剪好的防蚊网严实地覆盖在井口。“这个法子既能防止下水道的蚊子飞出来叮人,又能挡住外面的蚊子钻进下水道产卵。”现场带队的石壁街党工委委员、纪工委书记叶智硇擦了把汗介绍说,从源头上掐住了蚊子“出”与“入”的通道。
想要实现灭蚊,全民参与是制胜法宝。海珠区人武部组织基干民兵组成消杀小分队,前往社区,开展防蚊灭蚊工作;平均年龄超过60岁的“秀全大妈”志愿者走进社区开展防控宣传;越秀区白云街联合区疾控中心、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社卫中心开展“越讲·越健康”巡讲义诊,将专业防控知识和健康服务送到居民身边;依托“羊城红骑手”海珠志愿服务先锋队,外卖小哥将化身为“两热”义务移动宣传员和监督员。
南都调研 总第804期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廖艳萍 陈卓睿 李竹 王美苏 张德威 夏嘉雯 莫郅骅 实习生 曾宝莹
来源:小鱼科技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