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父亲炒菜多放辣椒,成为吉林好人,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8-15 08:30 2

摘要:2025年8月11日,吉林白城市精神文明办发布《关于白城市拟推荐申报2025年第二批“吉林好人”候选人的公示》,其中候选人齐某(女,2002年出生,镇赉县五棵树镇综合服务中心基层治理专干)的孝老爱亲先进事迹引发网民质疑。

2025年8月11日,吉林白城市精神文明办发布《关于白城市拟推荐申报2025年第二批“吉林好人”候选人的公示》,其中候选人齐某(女,2002年出生,镇赉县五棵树镇综合服务中心基层治理专干)的孝老爱亲先进事迹引发网民质疑。

在推荐齐某过程中,评选组织单位征求了相关部门的意见,进行了资格审查,还组织专人到其工作单位、家,并对她的领导、同事、朋友进行走访核实,其事迹材料符合“身边好人”选树宣传活动精神。

不过,网上出现《00后将“炒菜多放父亲爱吃的辣椒”写入先进事迹,引争议后被取消“吉林好人”候选资格》的文章并传播。8月12日,白城市文明办工作人员称她的事迹确实比较弱,已取消其资格。

吉林白城“吉林好人”候选人齐某的事迹中,“炒菜多放父亲爱吃的辣椒”这一细节引发广泛争议,反映出公众对道德榜样评选标准的多元理解。从事件脉络来看,齐某的孝老爱亲事迹包括照料患病奶奶、陪爷爷逛北京、工作中帮助老人使用手机等内容,而“炒菜多放辣椒”“为母亲装感应灯”等生活化细节成为舆论焦点。

部分网友质疑此类细节“过于琐碎”,认为在省级“好人”评选中缺乏典型性,甚至引发对评选门槛的讨论。这种质疑本质上是对“平凡善举”与“榜样标杆”之间平衡的思考——当“好人”评选面向公众时,事迹表述需要兼顾真实性与示范性,避免因细节选择不当导致公众对评选公信力的误解。

关于齐某是否被取消候选资格,不同信源存在分歧:中国吉林网称“资格未被取消”,而另有报道提及文明办工作人员表示“已取消”。这种信息差异本身也反映出评选流程中沟通与标准透明度的重要性。事实上,孝老爱亲本就体现在日常点滴中,齐某的行为如照料家人、帮助老人等,符合“身边好人”贴近生活的定位,但在省级评选的公示语境下,事迹提炼需更注重典型性与公众期待的契合度,避免因细节放大争议。

事件也引发对道德榜样评选的理性讨论:一方面,不应将“好人”过度“神圣化”,平凡生活中的持续善意同样值得肯定;另一方面,评选机构需明确不同层级评选的定位——若旨在挖掘“身边榜样”,则真实细节无可厚非;若强调“先进典型”,则需在事迹筛选中突出示范性。避免将“好人”分成“三六九等”,同时也要通过规范表述让公众感受到榜样的真实性与感染力。

来源:风闻论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