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润商丘满庭芳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8-15 08:30 2

摘要:文明为魂,方立千年之城。商丘,拥有4000多年建城史,在千年传承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文明内涵,历久弥新的老城市新活力不断绽放,高质量推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均衡发展。

商丘市梁园区廉政广场《绿意衬红心》。 邓威 摄

大美商丘标志。

□本报记者 李凤虎 刘梦珂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赋予城市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

文明为魂,方立千年之城。商丘,拥有4000多年建城史,在千年传承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文明内涵,历久弥新的老城市新活力不断绽放,高质量推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均衡发展。

新时代,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如何进一步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商丘篇章提供更强大的精神文化力量,创造更加光明的未来?

实践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

今年商丘市及柘城县、永城市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民权县、睢县荣获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全国文明城市数量与郑州市并列全省第1位。13个村镇、8个单位、2户家庭、3所学校荣获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家庭、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13个村镇、14个单位、3所学校继续保留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

高位推动,靶向发力。近年来,商丘市精神文明建设战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探索创新,统筹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文明之花处处绽放。

“商丘好人”传递向善力量

路遇车辆起火、司机受伤被困,商丘一夫妻上前紧急营救,暖心举动显担当;在鹤壁淇河,商丘男子跳河抢救落水女孩,一次托举挽救了一个家庭;少女骑行遭骑车男疯狂别车,商丘外卖小哥在北京挺身而出,见义勇为获表彰……近期,层出不穷的“商丘好人”现象是商丘人道德风貌的真实写照,是商丘人以平凡善举诠释新时代的道德力量。

从“人人追光”到“人人发光”。

商丘,一座好人之城。20余年来,“商丘好人”道德品牌持续擦亮,以“商丘好人”为龙头的全市各级各类先进群体已达两万多名。其中,16人次荣获全国及河南省道德模范或提名奖荣誉称号,43人入选中国好人榜,78人入选河南好人榜。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

自2005年以来,商丘市持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推动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推荐选树、学习宣传活动常态化,构筑崇德向善的价值坐标,并不断深化拓展活动内涵,广泛宣传“身边好人”,以榜样的力量奠定精神之基。

商丘市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中心主任吕文松告诉记者,如今,商丘连续九次举办“商丘好人”文化周系列活动,启动“商丘好人德润城乡”行动,召开“商丘好人”文化建设座谈会,线上线下广泛宣传凡人善举,营造了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同时,市县乡三级“商丘好人”宣讲队伍213支,在城乡播撒道德的种子。

道德是一种力量,润物无声;模范如一面旗帜,鼓舞人心。

在商丘大地上刻写出伟大时代的凡人善举,传递着推动社会前进的精神力量,让精神文明建设如藤蔓攀缘,在城乡肌理间舒展延伸。

提质增效激活阵地活力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如何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惠及群众,成为时代赋予商丘的课题。

8月7日,走进商丘市睢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理论宣讲室里宣讲师正用乡音传递政策,这座总建筑面积1400多平方米的实践阵地,建有理论宣讲(市民教育)室、文化活动室、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等活动场所,已成为当地群众想来、爱来、常来的“精神家园”。

像这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如繁星点点,遍布商丘,构成了一张覆盖城乡的文明宣传网络。全市502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理论宣讲、文艺演出等各类服务,让党的声音、惠民服务、文明新风直达基层。

着眼时代之需,肩负使命所系。为充分发挥文明实践阵地作用,推进全市文明实践活动项目化、品牌化运作水平,商丘聚焦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安排,指导各县(市、区)结合地域文化和当前重点工作,强化本地特色品牌建设,推动每个县(市、区)形成1个特色品牌+N个优秀项目的“1+N”项目集群。

“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充分利用春节、重阳节等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商仁商谈”“习语德言”等10余个基层理论宣讲品牌,开展6400余场宣讲;“三进四送”文明实践活动,培育孵化“孝善饺子百村行”示范项目,联合志愿服务队和爱心企业,通过“饺子宴+便民服务”的特色模式,覆盖全市10个县(市、区)36个乡镇,受益群众达5.9万余人次,倡导移风易俗,梁园区“梁园·良缘”、宁陵县“葛天有约”、柘城县“‘柘’礼新风”等移风易俗品牌活动的策划立项,为推动全市形成“一县一特色”文明实践项目格局注入了新活力。

这一项项改革创新举措,形成了“文明实践搭台、各方都来唱戏”的良好局面,增强了凝聚力,提振了精气神。

创建为民点亮美好生活

6971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40余万名志愿者活跃于大街小巷,构建起城市亮丽的风景线;

“拆围透绿”,小公园重现光彩,健身步道、多功能健身场地巧妙嵌入城市肌理,满足百姓“推窗见绿,移步即景”的向往;

49个老旧小区改造让“老破小”变身“美家园”,53所新建学校扩充了1.5万个学位,14家三级医院让看病更加方便。

……

群众的需求在哪里,文明城市创建的触角就伸向哪里。

党的二十大以来,商丘市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始终秉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突出群众满意和常态长效,高起点推进规范化、制度化、智慧化、现代化“四化”城市治理,高标准塑造净化、绿化、美化、文化“四化”城市风貌,高质量打造宜学、宜业、宜游、宜居“四宜”城市品质。同时,把文明城市创建与中心城区项目建设相融合,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相融合,与解决广大市民急难愁盼问题相融合,持续推进“七治”工程,在美化城市颜值、提升百姓素质中提升创建水平。

百花齐放,百舸争流。全市瞄准扩大协同创建效应,还开展了“文明瞬间”随手拍、市民文明公约征集等网络宣传活动,让文明话题融入日常生活,越来越多的市民从“旁观者”变成了“践行者”。

上下同欲者胜,万众一心者兴。如今,触碰文物、乱涂鸦等行为逐渐减少,文明旅游不再停留在口号上;车辆礼让行人成为共识,交通文明助力平安出行;市民畅享在空气清新、环境优美、邻里和睦的环境里,不断提升创建的认同感和共建美好家园的归属感,文明之花的芳香更加浓郁。

“城市文明建设是一场没有尽头的接力。未来,商丘市精神文明建设战线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锐意进取、担当作为,加速奔向文明新高地,奋力开创新时代商丘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商丘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毕江远说。

来源:大河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