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言|读懂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深意

摘要:何以互联?这不仅是数字时代的现实关切,也是世界各国长期求索的命题。11月19日,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拉开帷幕,全球400多位互联网领域的专家学者汇聚江南水乡,探讨如何“拥抱以人为本、智能向善的未来”。

何以互联?这不仅是数字时代的现实关切,也是世界各国长期求索的命题。11月19日,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拉开帷幕,全球400多位互联网领域的专家学者汇聚江南水乡,探讨如何“拥抱以人为本、智能向善的未来”。

在全球化和数字化时代,面对网络空间的挑战与机遇,以开放、包容、共享的姿态自鉴、互鉴,极具现实意义。事实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已成为汇聚全球智慧、凝聚多方共识的顶级盛会。

自2014年起,世界互联网大会已走过筑基十载,为互联网技术的迭代创新、数字经济的蓬勃兴起注入了绵绵动力,更为网络安全、数据治理等关键领域的深度探索搭建了广阔平台,推动全球数字文明朝着普惠、平衡、共赢阔步向前。

十年积淀,十年跨越,世界互联网大会以岁月为笔,绘就全球互联的壮丽画卷,让数字之光普照地球村每一个角落。

从技术探讨到全方位变革引领。最初的世界互联网大会,核心议题主要围绕互联网技术本身的发展与创新展开。但随着时间推移,大会关注点不断扩展外延,开始全方位地审视互联网对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领域所带来的深远变革与巨大影响。

在数字经济范畴,大会深入探讨如何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与升级,如何培育新兴的数字经济业态,以及如何构建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全新生态体系;在文化传播方面,努力探寻互联网助力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多元路径,让文化资源跨越时空山海,触达最广泛受众;在社会民生领域,深度挖掘互联网在重塑社交模式、改变教育方式以及革新医疗体系等方面的巨大潜力……这种从技术单一维度到多领域全方位的关注转变,充分彰显了大会对于互联网时代深刻内涵的精准把握与全面诠释,也使其成为引领全球互联网发展的重要灯塔。

从区域对话到全球共融。在早期,世界互联网大会更多侧重于区域内的交流合作,连接着周边国家和地区在互联网领域的探索实践。然而,伴随中国互联网产业的迅猛发展以及其在全球影响力的日益彰显,大会实现了从区域对话平台向全球共商共建共享舞台的历史性跨越。

如今,大会在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已成为全球各国政府官员、国际组织代表、企业巨头、专家学者以及创新型创业者们翘首以盼的年度盛会。在这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们跨越地域与文化的差异,互相交流互联网发展的最新理念、前沿技术以及成功实践,共同探索互联网未来的无限可能,极大地拓宽了大会的视野与格局,也为全球行业协同发展提供了宽广的空间。

十年来,大会虽然主题在变、与会代表在变,但始终致力于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从网络安全的协同防护到数字经济的共同繁荣,从新兴技术的合理应用到网络文化的有力塑造,不断探索前行。

十年只是一个起点,未来大会还将持续汇聚全球智慧,在新兴技术的规范与应用拓展方面率先破题,在弥合数字鸿沟和构建网络正义上持续发力。

有专家曾言,本世纪的社会形态以及经济模式,是互联网发展形塑的某种结果。那么,世界互联网大会怎样潜移默化影响着全球数字未来?

技术创新的“加速器”。大会创造了全球互联网技术创新的互动、交流与合作平台。各大科技巨头在此展示其最新研发成果,科研机构分享前沿理论研究。例如,人工智能领域的新算法、量子计算的阶段性突破、新型网络通信技术的进展等都在这里得到呈现。众多创新思想的碰撞,如同星星之火,点燃了更多技术创新的灵感,加速了新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应用的进程,推动全球互联网技术迭代升级的速度不断加快。

数字经济的“新引擎”。在全球经济格局中,数字经济已成为重要的增长极。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参会代表分享各国数字经济的发展模式与成功经验。无论是发达经济体在数字金融、高端数字服务业的领先实践,还是新兴经济体在电子商务、数字内容产业的特色探索,都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参考范式。通过这样的交流互鉴,全球数字经济的产业链得以不断完善,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为全球经济复苏与持续增长注入强大动力。

网络空间治理的“议事厅”。互联网的普及让网络空间治理成为全球性挑战。世界互联网大会聚焦网络安全、隐私保护、数字伦理等关键议题,探讨如何制定统一的网络空间规则,在保障网络自由开放的同时,有效打击网络犯罪、保护公民隐私与数据安全。这就像世界中国学大会致力于解决海外与本土中国叙事差异问题一样,世界互联网大会努力构建一个全球网络空间治理的多元对话体系,让不同国家、不同利益群体的声音都能被倾听,从而推动形成具有广泛共识的网络空间治理框架。

这些年,中国在互联网领域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关注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渴望读懂中国互联网的故事。

进入第二个十年,我们该如何利用好世界互联网大会,以更好地实现交流互鉴?笔者认为要处理好三对关系。

向外求索与向内观照。向外求索意味着积极关注全球互联网发展的动态和趋势,学习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互联网的发展没有国界之分,各国在互联网领域的创新和突破都可能带来新的启示。要通过参加世界互联网大会,了解不同国家的互联网发展战略和部署安排,为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汲取“外脑”智慧。

与此同时,中国互联网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和丰富的应用场景,这为中国互联网的创新发展积累了独特的优势。我们也需要透过世界互联网大会的窗口,反观国内互联网发展的潜力与挑战,立足实际需求和情况,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互联网发展道路。

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中国互联网创新”“数字丝绸之路”等正成为世界互联网领域研究的热词,迅速崛起的“中国互联网模式”是其他国家研究效仿的对象。比如,中国的电子商务、共享经济等创新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众多国家纷纷“抄作业”,发展本国的数字经济。

推动世界互联网交流互鉴走深走实,不能局限于让世界读懂中国互联网,还应尽可能使中国的互联网经验、智慧造福世界,帮助有需要的国家和地区找到适合自己的互联网发展之路,从而让世界认识一个开放的中国互联网、为全球数字经济作贡献的中国。

坚守本土与融入全球。只有平衡好本土与全球的关系,才能在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推动下,实现中国互联网与全球互联网的共荣共进,为构建更加美好的数字世界蓄势赋能。一方面,坚守本土特色是根本。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有着独特的路径和特色。不管是便捷的移动支付、活跃的社交电商,抑或是高效的物流配送体系、创新的在线教育模式,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孕育了丰富多样的互联网应用场景。这些成果不但满足了国内民众的需求,而且为全球互联网发展赋予了新的思路。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我们应充分展示中国互联网的本土特色,分享中国在解决本土问题过程中形成的宝贵经验。

另一方面,融入全球视野是必然。互联网是无国界的,全球互联网的发展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整体。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不能孤立于全球之外,而应主动融入全球互联网生态,在网络安全、数据治理、人工智能伦理等全球性问题上参与国际合作,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和方案。

策划/靖晓红 文/孔德淇

灼言工作室出品

来源:理响中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