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物学会智慧农业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年会暨作物智慧生产技术创新论坛在陕西杨凌顺利召开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8-15 09:25 2

摘要:2025年8月8日-10日,中国作物学会智慧农业专业委员会(下称“智慧农业专委会”)第四届学术年会暨作物智慧生产技术创新论坛在陕西杨凌召开。全国140余所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业的400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师生代表,聚焦“作物新兴栽植技术”,围绕“发展新质生产

2025年8月8日-10日,中国作物学会智慧农业专业委员会(下称“智慧农业专委会”)第四届学术年会暨作物智慧生产技术创新论坛在陕西杨凌召开。全国140余所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业的400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师生代表,聚焦“作物新兴栽植技术”,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作物单产提升”,交流最新科研成果,分享智慧农业经验。

当前,全球农业正经历一场由数字化、智能化驱动的深刻变革,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特征的新一轮农业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大的突破。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始终将“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三农”工作的核心目标,以科技赋能、数字驱动、绿色发展为引领,推动农业从传统生产模式向智能化、集约化、可持续化方向转型升级。智慧农业已经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着力点,更是建设农业强国、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战略制高点。

本届研讨会由中国作物学会智慧农业专业委员会主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9所高校、科研院所承办,国家信息农业工程技术中心等14家研究中心、实验室、企业协办,汇聚了智慧农业领域的顶尖专家与前沿成果。在为期3天的会议里,来自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以及相关企业的专家学者和师生代表,在5场大会特邀报告、8个分会场专题报告、3个博新论坛共计130余场学术盛宴中,重点围绕农田感知与智能互联技术、农业大数据与大模型应用、智能灌溉与智能植保、智能农机装备研发与应用、智慧农业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智慧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径等议题开展深入研讨,就智慧农业关键技术在保障粮食安全、提升作物高效生产与可持续性方面的突破与应用开展深度对话,促进学术交流与思想碰撞。会议开幕式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韦革宏教授主持。

在开幕式上,中国作物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徐琴代表中国作物学会致辞。她对智慧农业专委会在推动智慧农业发展和做出的探索进行了高度评价,表示该专委会已发展为联系我国智慧农业科教工作者的重要交流平台。期待各位老师通过本次会议获得力量和灵感,为未来的乡村和农业贡献更多的智慧力量。

中国作物学会智慧农业专业委员会会长、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朱艳教授代表智慧农业专委会致辞。她向各级领导、专家学者长期以来对智慧农业专委会各项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她期望,通过本次会议能够推动智慧农业领域的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共同搭建产学研用新桥梁;促进联合攻关与协同创新,共同突破“卡脖子”技术瓶颈;深化科教融汇与产教融合,共同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王军代表杨凌示范区致辞。他表示,杨凌示范区将始终秉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理念,与各位学界翘楚、业界精英并肩携手,以协同创新激活智慧农业的技术源泉,以聚力共进推动产业能级的跨越攀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吴普特教授代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致辞。他表示,本次大会聚焦作物新兴栽植技术,正是落实中央一号文件、提升单产的具体行动。期盼专家们在这场学术盛会中通过分享智慧农业的研究成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注入强劲数字动能,共同致力于农业强国建设、教育强国建设,助力我们中华民族第二个百年梦的实现。

大会主旨报告围绕我国智慧农业的创新发展与前沿成果展开,石河子大学陈学庚研究员作“智慧农业技术与装备促进粮棉果生产创新发展”,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赵春江研究员作“人工智能与智慧农业发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邵明安研究员作“关于加强我国数字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的一些思考”,加拿大圭尔夫大学Simon X. Yang教授作“Advanced Intelligent Approaches to Smart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Systems”,南京农业大学智慧农业研究院名誉院长曹卫星教授作"作物生长监测预测技术创新与应用"的学术分享。

会议期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联合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发布九壤耘星农业大模型联合解决方案,通过跨学科、跨领域的创新合作,形成了臻果大模型、慧牧大模型、智控大模型、丰禾大模型、秦特大模型、保壤大模型六大应用,为现代农业提供新解法。

在农情感知与智慧物联网、农业大数据与大模型、智慧灌溉、智慧植保、智能农机装备、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等8个分会场专题报告中,近百名专家围绕农田土壤检测技术、农业光子学、作物育种、农业智联网、无人机遥感监测、农业大模型、智能化生产、智慧滴灌、病虫害监测、精准施药、人才培养、生产机械化等主题分享了科研成果与经验。

在博新论坛上,来自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16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34名博士后、研究生代表介绍了他们的研究成果。论坛共评选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9名。中国作物学会智慧农业专业委员会会长、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朱艳教授,南京农业大学智慧农业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田永超教授和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李振波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张宏鸣教授和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院长黄玉祥教授分别为博新论坛报告人点评。

闭幕式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房玉林教授作大会总结。他表示本次会议紧扣国家粮食安全主线,聚焦智慧农业关键技术的创新与集成,回应时代命题,彰显学术价值。通过主旨报告、专题研讨、青年论坛及成果发布等多元形式,实现前沿理论、核心技术、产业需求与政策导向的深度融合,构建起贯通“政产学研用”的高能级交流平台,拓宽研究视野,凝聚合作共识,必将为我国智慧农业学科发展注入新动能。

闭幕式上还举行了会旗交接仪式,河南农业大学学术副校长王道文研究员代表下一届年会承担单位接旗。他对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并向全体与会专家发出诚挚邀请:2026年,让我们相聚河南农业大学,继续深耕粮食安全与智慧农业的融合命题。河南农业大学将竭力打造一场更前沿、更开放、更落地的学术盛宴,为国内外同仁提供最优服务,共同续写智慧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会后,参会代表参观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

来源:光明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