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一件价值16万的袈裟开始,一串能买一套房的佛珠,一杯茶叶贵过工薪族月薪,再到豪车成列、豪宅遍布海内外,释永信的“佛门生活”彻底颠覆了世人对“出家人”的想象。
从一件价值16万的袈裟开始,一串能买一套房的佛珠,一杯茶叶贵过工薪族月薪,再到豪车成列、豪宅遍布海内外,释永信的“佛门生活”彻底颠覆了世人对“出家人”的想象。
他曾是少林寺的掌门人,是全球无数人心中的高僧代表,如今却因涉嫌严重违法行为被带走调查,名下产业连夜注销,公司股权迅速转让,寺内痕迹被全面清除。
如此“奢华”的佛门生活,是怎样一步步发展出来的?又是什么原因让他在短短72小时内迎来“天翻地覆”的转折?
释永信的故事,远远不是一纸通报这么简单。释永信的袈裟不是普通僧衣,而是价值16万元的定制云锦妆花缎,上面绣着八吉祥图案,一针一线都要靠绣娘手工绣上三个月。
这种材料在古代是皇室才能使用的,如今却成了他日常穿着的“工作服”,远远超出人们对僧侣清贫生活的认知。
他佩戴的佛珠从血珀到紫檀再到金丝楠木,最贵的一串市价过亿,收藏家都未必见过。 这些佛珠并不是装饰品,而是他在出席各种场合中频繁展示的“身份象征”,与其说是佛珠,不如说是“权力的代名词”。
他日常饮用的茶是明前雀舌,一包售价就要上千元,按每天两泡算,一年仅茶叶开销就可能超过百万元。 有网友调侃,一个和尚喝的茶比老百姓一个月工资还贵,真是“心静自然凉,钱包也得凉”。
释永信的床具是用珍稀木材定制的,卧室装有专用香薰系统,布置不输高端别墅。 他的住所不在寺庙深处的静室,而是独立小院,配有保镖、专人提袈裟、扶衣、抬袍,老僧见他要跪拜,徒弟必须行礼,气场强过宫廷御前总管。
他的出行方式也令人咋舌,名下不止一辆迈巴赫,还有奔驰、奥迪等高端车型,总数超过15辆,轮番出勤。 每次出差必须入住五星级酒店总统套房,对床垫、枕头、浴巾均有品牌要求,连香皂也必须是指定款式。
甚至他在国外都有自己的“少林王国”,在澳大利亚拥有上万亩土地,包含寺庙、武术学院、酒店等设施,英国、美国、日本也设有少林中心。 不只是宗教据点,更是盈利机构,经营策略堪比商业巨头。
释永信是苹果的“忠实粉丝”,每次新品发布,他必定第一时间更换,旧机不回收,而是封存,说是“带有能量,不宜流通”。 这种讲究,不是普通人能理解的“仪式感”,更像是一种“精神收藏”。
为了维持这种“极致生活”,他通过复杂的公司结构掌控超过18家公司,注册商标接近800个,涵盖文旅、地产、电商、药品等多个领域。 “少林欢喜地”淘宝店文创产品年销售额破2300万,少林药局年销售额超8000万,直播带货粉丝过千万,整个“少林IP”年收益超过12亿元。
这些收入并未直接进入公共账目,而是通过股份结构分流,他个人持股高达80%。 这也解释了为何他能拥有如此奢华的生活方式,而寺庙却逐渐商业化,信众却始终一无所知。
曾经有女信徒实名举报释永信“开光”过程不当,甚至涉及身体接触。 还有人称他对女性目光不清,曾与多位女香客、女画家、女明星频繁合影,有人甚至私下称其情人为“师娘”。
2015年开始,关于释永信的举报信陆续在网上曝光,自称“释正义”的人指出他拥有双重户籍,涉及行贿、侵占寺院财产、私生活混乱等问题。 当时不少证据被以“查无实据”处理,事件不了了之。
就在2025年夏天,释永信被警方带走调查,少林寺迅速反应,官网、公众号连夜删除相关信息,他的名字几乎从少林寺的历史中“蒸发”。 方丈室被围挡、功德碑被遮蔽,管理处邀请白马寺原主持印乐法师接任,全面清理释永信遗留的“奢华遗产”。
戒牒被中国佛教协会正式注销,这意味着释永信不再是合法僧人,仅是剃了光头的普通公民“刘应成”。 那层曾保护他的宗教身份彻底失效,接下来的调查将不再受宗教隔离的干扰。
他曾豪掷4.52亿元参与郑州商业用地竞拍,还曾以1900多万元买下澳洲18000亩土地,规划建设四星级禅修中心。 这些操作在当时被包装成“弘扬佛法”,如今却成了重点审查对象。
少林寺演出暂停、募捐箱撤除、高价开光取消,香火免费,僧人恢复清规,寺庙重新归于宁静。 昔日那个靠表演、直播、带货构建的“佛门商业帝国”,正在一点点瓦解。
释永信名下公司接连注销、法人变更,股权转让频繁,原本掌控的17家公司中已有五家被吊销。 少林寺方面表示要“清除其影响”,恢复古刹本应有的清静与信仰。
释永信曾是“互联网寺庙”第一人,早在1996年就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寺庙官网,亲自打造少林寺的线上形象。 如今官网删文、公众号清栏,正是寺庙试图与其彻底切割的动作。
他曾主导少林寺全球化布局,组织武僧团每年在全球巡演超过200场,单场演出收入从10万美元涨到50万美元。 如今,这些项目全线停摆,也意味着少林寺的“经济引擎”熄火。
释永信还曾重启少林药局,2019年销售额突破8000万元,成为寺内一大收入来源。 随着调查深入,这些资金流向也将成为重点核查对象。
曾经的“佛门CEO”,如今面临法律制裁,商业帝国正在崩塌。 信众的信仰也遭遇重击,人们开始质疑:当寺庙成了公司,信仰是否也成了商品?
少林寺曾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名片,释永信也曾是推动中华功夫出海的关键人物。 如今,他的贪婪与放纵却几乎毁掉了整个形象,这种信仰崩塌的伤害,不只是对少林寺,更是对整个社会的宗教信任。
在他被带走后的72小时内,释永信不仅失去了僧人身份,还失去了他苦心经营几十年的“佛门帝国”。 一层层金光褪去后,剩下的是赤裸的欲望与权力的幻影。
他曾说:“我要是有问题,早就出事了。” 如今这句话成为了讽刺。释永信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信仰之地,不能成为权力的庇护所。商业化可以是传播文化的手段,但不能沦为敛财的工具。少林寺的钟声依旧回响,但人们的心,还需要时间去疗愈。
信息来源:
少林寺住持释永信被查:涉嫌刑事犯罪长期与多名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并育有私生子
2025-07-27 20:14·新黄河
来源:巍律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