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报》|以爱护航 筑梦未来——山东省青岛市儿童福利院为困境儿童铺就温暖成长之路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8-15 09:51 2

摘要:随着我国儿童福利政策从“兜底保障”向“普惠发展”转型,山东省青岛市儿童福利院(青岛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2023年起精心打造“护爱‘未’你 筑梦未来”系列服务项目,构建起覆盖生活保障、心理关怀、社会融入、家庭支持的立体化关爱网络

随着我国儿童福利政策从“兜底保障”向“普惠发展”转型,山东省青岛市儿童福利院(青岛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2023年起精心打造“护爱‘未’你 筑梦未来”系列服务项目,构建起覆盖生活保障、心理关怀、社会融入、家庭支持的立体化关爱网络,为困境儿童铺就温暖成长之路。

筑梦驿站:家门口的成长港湾

该项目在城乡社区试点建设6所“筑梦驿站”,以“守护每个孩子有尊严而饱满的人生”为核心理念,打造“15分钟关爱服务圈”。

驿站开设“课业加油站”“心灵树洞屋”“兴趣实验室”等特色板块,累计服务儿童1206人次。在这里,孩子们既能在志愿者陪伴下攻克学业难题,又能通过音乐疗愈、团体游戏释放心理压力;既能体验手工、编程等多元课程,又能在“心灵港湾”小组活动中收获朋辈友谊。驿站成为孩子们“愿意来、留得住、有收获”的精神家园,让关爱触手可及。

快乐家园:梦想小屋点亮生活

该项目针对62户困境家庭儿童缺乏独立学习生活空间的问题,启动“快乐家守护计划”,为孩子们定制“梦想小屋”。护眼台灯照亮书桌,儿童衣柜收纳衣物,舒适床铺守护睡眠……这些“微改造”不仅改善了物质环境,更传递了“专属空间”的情感价值。

收到礼物的孩子说:“终于有了自己的小天地,写作业时再也不用趴在餐桌上了!”“微改造”通过“硬件升级+情感赋能”双驱动,让困境儿童在温馨环境中感受到被重视、被关爱的温暖,激发对生活、对学习的热爱。

该项目特邀资深心理专家团队,开展30余期“阳光成长”团体心理辅导,为十余名儿童提供一对一心理咨询。通过“情绪小画家”“压力气球释放”等互动游戏,帮助孩子们识别情绪、建立自信。曾因家庭变故沉默寡言的小爱,在多次个案辅导后主动加入学校合唱队。长期与父母“冷战”的小陈,通过“家庭角色扮演”学会了沟通技巧,与家长修复了关系。

心理老师的工作日记,记录着孩子们的每一次突破,从“不敢抬头”到“主动分享”,从“孤独沉默”到“微笑拥抱”,这些蜕变见证了心理关爱对儿童成长的深远影响。

研学实践:行走的课堂

该项目连续两年组织困境儿童开展“梦想启航”研学活动,用脚步丈量世界。

2023年,38名孩子首次走出青岛来到首都北京,登长城感受历史厚重,逛故宫触摸文化脉络,参观航天博物馆惊叹科技魅力。

2024年,该项目创新实施“城乡交换计划”,让农村孩子走进城市科技馆、海洋馆,让城市孩子体验农田耕作、乡村生活。在结营仪式上孩子们说:“原来外面的世界这么大,我想好好读书,去看看更多的风景!”研学不仅是眼界的拓展,更是梦想的播种机,参与活动的儿童学习积极性大幅提升,对未来职业规划的认知度也有了较大提高。

“微心愿”行动:爱心汇聚成河

该项目联合爱心企业、百余名市民共同发起筑梦“微心愿”公益活动,累计征集200个困境儿童心愿。

一张渴望已久的书桌、一个能装下课本的新书包、一件抵御寒冬的羽绒服……看似微小的诉求,却成为连接社会关爱的桥梁。当孩子们收到写着“加油,你最棒”的礼物时,惊喜与感动溢于言表。部分爱心人士持续与孩子们结对,从“圆梦一次”到“陪伴成长”,让单向的物质帮助转化为双向的情感联结。

家庭赋能:筑牢成长“第一课堂”

该项目关注困境儿童家庭的“隐性困境”,开设“家长赋能工作坊”。邀请儿童心理专家解析未成年人成长规律,通过情景模拟教会家长“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开展专业技术类、家政等技能培训,帮助困境儿童家长提升就业能力。

一位单亲妈妈参加培训后找到了工作,她激动地说:“现在我能给孩子买课外书了!”经过培训,部分家庭的亲子沟通效率有效提升,部分家庭的月均收入也得到增长。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成效,促使困境儿童家庭从“家庭困境”向“家庭韧性”转变,为这些困境儿童的成长奠定了基础。

从“筑梦驿站”的日常陪伴,到“梦想小屋”的环境改善,从“心灵灯塔”的心理护航,到“研学之路”的视野拓展,青岛市儿童福利院(青岛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正以规范化、专业化服务,逐步探索破解困境儿童成长难题。截至目前,该项目直接惠及数百个困境家庭,联合撬动社会爱心资源物资及善款,培育“爱心妈妈”志愿者团队,以“政府主导、机构运作、社会参与”的关爱格局开展服务。下一步,青岛市儿童福利院(青岛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将继续关爱服务困境儿童,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爱的滋养中茁壮成长,在梦想的征途上稳步前行。

来源:青岛民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