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和浩特:“技能照亮前程”赋能高质量就业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8-15 10:52 2

摘要:焊花飞溅,汽车零部件走下生产线;铁锹舞动,路桥向远方延伸;直播推介,农特产品销往全国;收纳整理,房屋焕然一新……如今,农民工的身影活跃在生产、销售、服务等各个领域,为经济发展贡献着力量。

本报记者 李玉波

焊花飞溅,汽车零部件走下生产线;铁锹舞动,路桥向远方延伸;直播推介,农特产品销往全国;收纳整理,房屋焕然一新……如今,农民工的身影活跃在生产、销售、服务等各个领域,为经济发展贡献着力量。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深入实施“技能照亮前程”行动,通过培育特色劳务品牌、提升就业技能素质、构建多元支持格局等务实举措,服务保障农民工就业创业。今年以来,呼和浩特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达36.79万人,全市农民工就业呈现稳中有升、稳中提质、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搭桥梁送岗送温暖

“这种新颖的招聘形式既方便又高效。”在招聘会上找到工作的农民工张志华高兴地说:“今年不仅在家门口就找到了稳定的活儿,更重要的是签了合同,心里感觉踏实多了。”

2025年伊始,呼和浩特市为期3个月的“春风行动——新春第一招”系列招聘活动为求职者送来了“及时雨”。招聘活动涵盖了春季大型现场招聘会、“周周播”线上直播带岗等形式,既有面对面交流的烟火气,又有云端求职的科技范儿。不少求职者通过直播间与主播留言互动,足不出户就锁定了心仪的岗位。

为了给返乡创业的农民工精准搭建就业桥梁,呼和浩特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春风行动”为抓手,开年就将农民工就业提上日程,围绕区域优势和特色产业,同步开展“春暖农民工”系列活动,组织多种形式的送温暖活动,“点对点”帮助农民工返岗复工。

截至目前,呼和浩特累计举办商圈、“小专精”特色线上线下招聘活动60场、直播带岗225场,推荐用人单位8400家次,并提供就业岗位12.36万个,达成就业意向4万余人次,为农民工就业织密“保障网”。

提技能拓宽就业门路

和面、发酵、包制、成型、蒸制……高娟霞双手熟练地操作着,包子、花卷、油条等30余种传统面点在她手下依次出炉。

从曾经因为缺乏专业技能陷入就业困境,到如今能够从容完成面团调制、馅料制作等实操考核,成功入职悦容智胜物业集团餐饮部担任面点师,高娟霞感慨地说:“当看到顾客排队购买我做的面点时,我真正感受到了技能带来的价值。”

近年来,聚焦提升“提技能”质效,呼和浩特市扎实开展“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推行“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培训模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

今年以来,呼和浩特征集养老护理、电子商务等培训需求539人次,动态公布125家培训机构和173个职业(工种),实现培训需求与岗位需要的精准对接。呼和浩特共开展补贴性技能培训8000余人次,并精准对接培训机构与合作企业,将岗位需求引入校内,举办“小而精”招聘会、双选会,累计吸引200家次小微企业、1800余名求职者参加,1000余人当场达成就业意向,真正实现“求职有门、就业有路”。

建品牌带动就业增收

来自四子王旗的牛再雄是呼和浩特烧卖老字号品牌“老绥元”的一名厨师,通过技能培训,如今他已成为门店的金牌厨师。

依托“老绥元”品牌,呼和浩特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制定专门培训计划,40名烧卖师傅走上全市烧卖门店的工作岗位,80名从业人员去往北京、上海等20个城市就业,还有4位从业人员走出了国门,在实现就业的同时将烧卖推向世界。目前,“呼和浩特烧卖制作工”作为自治区级劳务品牌,从业规模达8000余人,其中农民工占80%以上,烧卖产业链带动近10万人实现就业增收。

记者了解到,呼和浩特市立足本地优势和特色产业,通过“产业+行业+协会+部门”模式,凝聚集群力量,分类型发掘、分领域培育劳务品牌,已培育各层级特色劳务品牌10个,涵盖现代农业、服务业、制造业等多个行业,直接和间接带动就业17万人以上,劳务品牌吸纳和带动就业作用明显,为广大农民工开辟了就业新路径。

据介绍,下一步,呼和浩特市将持续完善就业扶持政策,不断优化就业平台建设,助力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以高质量充分就业增进民生福祉,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增添新活力、注入新动力。

来源:中工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