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沙到黄田坝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8-15 11:06 2

摘要:“天府之国”这个称谓在中国历史上所指的地域,曾经发生过几度变化。在秦汉时期都江堰水利工程完工后,该称谓逐渐成为成都平原的专属名称,并在明清之后固定下来。以前,我也曾经因工作缘故几度到过成都,但都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没机会认真感受这座城市的魅力与底蕴。今夏,幸

高飞

“天府之国”这个称谓在中国历史上所指的地域,曾经发生过几度变化。在秦汉时期都江堰水利工程完工后,该称谓逐渐成为成都平原的专属名称,并在明清之后固定下来。以前,我也曾经因工作缘故几度到过成都,但都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没机会认真感受这座城市的魅力与底蕴。今夏,幸得机会与家人一同入川畅游蓉城,在领略过三千年古韵之后,又产生了些许别样感受。

在成都,有春熙路、太古里、天府广场的商业繁华,也有金沙遗址、武侯祠、杜甫草堂等文化底蕴。我有个习惯,到每个城市旅游总喜欢看看这个城市的文化代表,因此,在选酒店的时候,我和家人表示,选个离金沙遗址和杜甫草堂近点的地方,方便过去游览。

在8月初一个骄阳似火的上午,我们一家来到金沙遗址参观。金沙遗址是中国进入21世纪后第一个重大考古发现,也是四川继三星堆之后又一个重大考古发现,它是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7世纪(距今约3200年—2600年)长江上游古代文明中心——古蜀王国的都邑。

金沙遗址已发现的有众多大型建筑遗址,出土金器、铜器、玉器、石器、象牙器、漆器等珍贵文物,还有数以万计的陶片、数以吨计的象牙以及数以千计的野猪獠牙和鹿角,堪称世界范围内出土金器、玉器最丰富,象牙最密集的遗址。金沙遗址的横空出世也将成都市的建城史从距今2300年提前到距今3000年左右。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金饰,如今也被确定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和成都城市形象标识的主体图案。

在“千载遗珍”展区,所展出展品都是金沙遗址出土的重要文物,有“太阳神鸟”金饰、金面具、十节玉琮、金冠带等三十余件文物精品,其中一件文物让我有些吃惊。那是一件白玉戈。今年春节期间,我曾参观过安阳殷墟的大邑商博物馆,馆里收藏着从殷墟妇好墓中出土的文物,其中也有数件玉戈,这些玉制兵器优美的造型、精细的做工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不承想半年之后,在千里之外的成都金沙见到了竟然如此相像的玉戈,瞬间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在向金沙博物馆导游询问之后,确认这两者之间的确存在着某种联系,导游也提到殷商的甲骨文字记录中有征讨古蜀的记载,并表示,在“解读金沙”的展厅中有驾马车遗迹,完全是殷墟已发现的两轮马车风格。

这个意外发现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目前可以确认,金沙遗址主体文化遗存的时代约为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在山川阻隔,江河拦路,甚至语言都不通的三千年前,中原文化与古蜀文明发生了怎样的交流与碰撞?对彼此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在纯手工生产,尚未有标准化的年代,相距千里的两地怎会有近乎一样的玉戈;至于发现与殷墟一模一样的马车更是不可思议。别说在三千年前,即便在20世纪80年代,交通尚不如今日发达,“蜀道难”还在民间盛传。历史上最早明确记载的入川道路是秦国骗古蜀国开凿的“金牛道”,秦国军队尾随蜀国的开路队伍,沿着开通道路入川,旋即灭了古蜀。

金沙遗址所代表的古蜀文化早于东周战国时代的秦国,明明早与中原文化实现了技术的交流,却没能将获得的技术加以发展,成就文明的辉煌,实在令人扼腕叹息。殷商的青铜器技术没能在蜀地实现大发展,或许是由于矿产资源问题,但轮子的发明和两轮马车技术的应用,应该是较容易广泛传播的。这点从历史中可以得到印证:据《史记·周本纪》载,在周灭商的“牧野之战”中,周武王“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也就是说,在商朝末期,殷商曾经领先的轮式马车技术已经广泛扩散,出现了在其他部族中大量应用的局面。

注视着这些文物,我的脑中浮现出一个观点:当年中原地区的先进技术的确通过某种方式传入了古蜀地区。只可惜,古蜀文明没能对这些技术加以消化、吸收、利用、再创新。当时的古蜀文明依靠天然的地理优势偏安一隅,关门过起了太平日子,大量金器、玉器、象牙、贝币等财富得以积累,古蜀人幻想着这样的太平日子可以永远不变。只是古人尚不能理解这个世界是唯物的,唯一不变的就是不断变化。青铜器和两轮马车技术是那个年代的先进技术,没能掌握这两项技术的文明,自然就会被掌握这些技术的文明所淘汰,历史一向就是无情对无脑的胜利,当秦军的车马从“金牛道”鱼贯而入后,古蜀国几百年的太平日子也就到了头,曾经积累的大量财富也一并没入尘土,留给后人来发掘、审视这段历史……

从金沙遗址出来,已经下午4、5点钟。太阳依旧高悬,大地一片暑热蒸腾。家人意欲回酒店休息,我建议道:“金沙离黄田坝不远,那里有我们航空工业的厂所,也有个成飞公园,里面有在川单位研制生产的真机,不妨前去看看。”家人欣然同意随我前往成飞公园。在成飞公园,不仅展出着歼5甲、歼教5,歼7MG、歼7PG、“枭龙”、歼10AS、歼10C、歼20、“翼龙”等飞机,还有飞机研制生产的流程介绍和制造飞机的工具工装展示。这引起了家人对航空、对我从事的工作的兴趣,她们在展柜前认真地观看展品,仔细地阅读文字介绍。

新中国航空工业在抗美援朝的烽火中诞生,按照国防工业发展规划,1958年,在成都开始建设歼击机和发动机制造厂,由此,开启了航空工业在四川的发展。后来,随着“三线建设”的实施,研制生产航空传感器及大气数据系统的凯天、机载控制阀件的三江、空空导弹地面测试设备的川西机器、燃油测控系统的泛华、飞控及液压系统的凌峰、航空仪表系统的川江逐步建成。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燃气涡轮研究院、雷达所等航空科研院所也在四川起步建设。在川航空事业初步形成了飞机整机、发动机、燃气轮机、机载/弹载雷达、机载设备和机电系统的研制生产能力。

漫步在成飞公园中,我给家人讲解一架架展出飞机的背后故事,她们对“航空人”这三个字有了真实切身的感受。听着我的讲解,家人也提出了问题:“这些展出的都不是新飞机了,最新的飞机是什么样的?”我一时语塞,不知如何答复家人。恰巧不经意间走到了展出的两架新构型概念验证机前,我内心一阵激动,便指给家人看。从这些验证机上能看出,中国的航空技术已经在创新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的步伐。在神游一瞬间、发动机的呼啸声跨过机场外墙冲击着耳膜,我以为会幸运地看到旁边机场上的飞机腾空而起,遗憾的是,呼啸声很快消失,那仅仅是发动机的地面试车。

离开成飞公园时,我曾担心打不到回酒店的车。但很快就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在与司机的交谈中得知,在近期,越来越多人来到成飞公园参观游览,他们之中不仅有成都或四川本地人,也有大量外地游客慕名而来。以往出租司机们不愿跑的黄田坝开始成为了新热门景点。

金沙—黄田坝之旅,是一段文化探索之旅,也是一段奇幻穿越之旅。三千年前的古人们面对外来技术,曾错失了技术进化的机会;三千年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没有再犯先民们犯过的错误,单就航空技术而言,他们就进行了不断地消化吸收和创新,让航空工业得以蓬勃发展。经过一代代航空人的艰苦奋斗,歼5甲、歼教5、歼7、歼10、“枭龙”、歼20、“翼龙”等名机在天府大地上腾空而起,四川航空事业从筚路蓝缕走向星辰大海,为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