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王之乱与五胡乱华(十):衣冠南渡、祖狄北伐、后赵登场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8-14 11:30 2

摘要:西晋自八王之乱以来,中原地区大规模战争不断,向中原迁徙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民族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君主制政权,开启了五胡乱华的时代。最终在永嘉之祸后,晋怀帝、晋愍帝先后被俘杀,西晋灭亡。

西晋自八王之乱以来,中原地区大规模战争不断,向中原迁徙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民族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君主制政权,开启了五胡乱华的时代。最终在永嘉之祸后,晋怀帝、晋愍帝先后被俘杀,西晋灭亡。

作为一个终结了三国时代分裂局面的统一王朝,西晋在统一后仅37年便迅速灭亡。一般认为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统治集团的腐朽与内乱

首先是皇室和‌贵族的奢靡腐败‌。西晋统一后,以晋武帝司马炎为首的统治阶级生活腐化、奢侈成风,加重了百姓的负担。典型事例有羊车望幸和石崇王恺的斗富。

其次是‌八王之乱消耗国力‌。晋惠帝时期爆发的宗室内战持续‌16年‌(291–306年),诸侯王相互攻伐导致精锐军队损失殆尽,中央集权瓦解,地方和异族势力崛起。

二、民族矛盾激化引发外患

首先是民族政策失败‌。西晋对内迁的匈奴、羯族等收取重税、强征兵役,甚至掠卖为奴,激起强烈反抗。典型事例有齐万年之乱、石勒被卖为奴等。

其次是‌少数民族武装反叛。氐族李特、匈奴刘渊、羯族石勒等趁西晋内乱起兵,直至311年“永嘉之乱”攻陷洛阳,316年攻陷长安晋愍帝投降。

三、制度缺陷与经济崩溃

首先是‌分封制埋下隐患‌。晋武帝司马炎封27个同姓诸侯王并授予军政实权,导致地方势力尾大不掉。晋惠帝无统治能力,进而引发权臣、后宫、外戚、诸王专权乃至篡位野心。

其次是持续‌战乱破坏社会经济‌。长期内乱使农业凋敝,流民激增,门阀士族垄断资源,底层生存艰难。典型事件如关中流民团、乞活军等。

西晋的速亡警示后世:政治清明、勤俭治国、民族平等是政权稳定的基石。“八王之乱”及与之伴随的西晋衰亡过程也成为“五胡乱华”与南北朝大分裂的导火索。

318年3月,在王导等世家支持下,琅邪王司马睿在建邺称帝,年号大兴,史称东晋。中原汉族臣民为避战乱,南渡长江,向南方迁移,史称“衣冠南渡”。这是中原汉人政权及民众第一次大规模南迁。

衣冠南渡的移民数量多、规模大,且望族多,能量大。此后,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开始向江南转移。其中移民最多的是现今江苏省,以今南京、镇江、常州一带最为集中。东晋首都建邺成为超过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是全国政治、经济、军事与文化中心;京口(镇江)、毗陵(常州)、吴郡(苏州)、会稽(绍兴)、余杭、东阳(金华)等城市,也逐渐发展起来。

衣冠南渡后形势图

除了南方的东晋外,成汉在益州、前凉在西北、鲜卑拓跋部在蒙古草原、鲜卑段部在蓟城至辽河以西地域、鲜卑宇文部在辽河上游区域、鲜卑慕容部在辽河中下游一带,各自割据一方。而此时中国北方最强大的,无疑是匈奴人的前赵政权。

318年7月,前赵皇帝刘聪去世,其子刘粲继位。刘粲封刘聪的皇后靳月华为皇太后,以靳月华之父、顾命大臣靳准为司空,立靳准的另一个女儿为皇后,以靳准的侄女为贵嫔。此时靳月华等还不到二十岁。而刘粲荒淫无道,在登基当晚即与太后靳月华共寝。靳准隐忍不发。

刘粲耽于游乐,将军国要事尽付靳准。靳准矫诏以从弟靳明为车骑将军,侄子靳康为卫将军,掌握了京城军权。

为进一步削弱前赵宗师势力,靳准与靳氏诸女,以诸王谋反为由劝说刘粲诛杀他们。刘粲居然真的派太监收捕太宰、上洛王刘景,太师、昌国公刘顗,大司马、济南王刘骥,大司徒、齐王刘劢,并将他们全部处死。太傅朱纪、太尉范隆逃奔长安。

当准备就绪后,318年9月,靳准发动政变,带兵入宫杀死刘粲。接着,靳准将在京城的前赵刘氏皇族全部斩杀,还把刘渊和刘聪的墓也掘了,将刘聪的尸体斩首,焚烧前赵宗庙。

靳准之乱

靳准自号“汉天王”,置百官。此时,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靳准想把西晋灭亡时被前赵抢夺的传国玉玺,交由降汉晋人胡嵩送往江东晋廷,并对晋元帝称:“屠各小丑安敢称王,乱大晋使二帝播越。今送二帝梓宫于江东”。胡嵩一头雾水,不知道这个司空的目地是什么,不敢送玺,被靳准一剑杀了。

而东晋这边,晋元帝司马睿也同样懵逼:天上真的掉馅饼了?但幸好他最终还是派太常韩胤去试探,结果真的把晋怀帝和晋愍帝的棺材接了回来。

就在前赵匈奴内乱过程中,“身在胡营心在晋”的前凉名将北宫纯乘机起事。他在东宫构筑堡垒,号召汉人起义反抗匈奴。不过让他大失所望的事,响应的汉人寥寥无几。起义被靳准轻松剿灭,北宫纯身死。

前赵相国、都督中外诸军事、中山王刘曜当时正镇守长安。闻讯后,刘曜率军赴平阳平叛,行至赤壁(今山西河津市西北的赤石川)时遇到出逃的太保呼延晏与太傅朱纪。在他们劝说下,刘曜即帝位,改元光初。而此时石勒正驻守河北。刘曜封石勒为大将军,同石勒成犄角之势,进攻平阳。

前赵平乱

到十一月,已有各族共十多万落向石勒投降。靳准看石勒来势汹汹,便派侍中卜泰前去讲和。石勒将使者囚禁并送交刘曜,以示城内并无归附刘曜之意。结果刘曜却让卜泰传话给靳准说:“刘粲是乱伦的无道昏君,你杀之有功无过。只要你投降,我便算你拥立之功”。

话虽如此,但靳准自己知道,刘曜的母亲和哥哥都已被自己所杀。如果自己投降,只怕是凶多吉少。因此,虽然靳明与靳康催他投降,他却一直犹豫不决。

319年,靳准被靳明所杀,余众推靳明为主。靳明送传国玺于刘曜,准备投降。石勒闻讯大怒,派主力急攻平阳。靳明向刘曜求救,刘曜派兵迎靳明出平阳。平阳士女一万五千人随靳明归于刘曜,刘曜随即斩靳明全族男女。靳准之乱就此落幕。

石勒则率军进入平阳城,焚毁平阳宫室,迁城内浑仪、乐器到襄国,留兵戍守后返回襄国。

此时,刘曜同石勒已成剑拔弩张之势,但因当时关中、陇右一带有很多氐、羌等少数族人常同西晋残余势力联合进攻刘曜,刘曜认为有后顾之忧,所以不敢同石勒马上翻脸。刘曜授石勒为太宰、领大将军、加殊礼,以河内24郡封石勒为赵公。刘曜想以此先稳住石勒,以便腾出手来对付关陇地区的敌对势力。

东晋这边,为维护北方南逃士族的政治、经济利益,以巩固政权,同时也为缓和南北士族矛盾,晋元帝司马睿采纳大臣王导的意见,在南方士族势力较弱之地,安置侨人,“皆取旧壤之名,侨立郡县”。这就是后人所谓的“侨寄法”。

而北方汉人除南下之外,尚有许多黄河沿线的人投奔凉州张氏政权和鲜卑各部。其中辽东慕容氏积极招纳流民,还仿效东晋政府在辽东设置了一些侨县。

由于西晋末期南方已经有近千万人口,所以虽然东晋建立后尚在境内有一些战争,人口有一定损失,但这些损失都被北方南下的流民补充。东晋的总人口人口仍然维持在千万以上。

光初二年(319年)正月,晋朝南阳王司马保得知司马邺被杀后也自称晋王,年号建康,设置任命百官,派使者封张寔为征西大将军、仪同三司,增食邑三千户。

但不久,陈安背叛司马保,氐、羌都响应陈安。司马保势穷离开上邽,迁往祁山。张寔派部将韩璞率步骑兵五千赴援。陈安退守绵诸,司马保回到上邽,又被陈安击败,派使者到张寔处请救兵。张寔派宋毅前往,陈安退去。正好司马保被刘曜攻击,迁到桑城,打算要投奔张寔。张寔认为他是西晋宗室中比较有声望的人,如果到了凉州,必会动摇人心,派其部将阴监迎司马保,声言说是护卫,实际上是抵御他。恰逢司马保去世,手下众人散逃投奔到凉州的有两万余人。

光初二年(319年)二月,前赵石勒派左长史王脩献捷于刘曜。刘曜便遣郭汜前去授予石勒太宰、领大将军,进爵赵王,增封七郡,并前二十郡,加诸多特殊礼待。

刘曜让王脩返回襄国后,跟王脩一起来的舍人曹平乐却对刘曜说:石勒此次派王脩等来,表面忠顺,实际是想趁机探查陛下虚实,谋划返回后发动突袭。当时刘曜实力已大为削弱,惧怕王脩向石勒报告虚实。于是追还郭汜、王脩,将王脩杀害于粟邑,原本授予石勒的官爵等亦搁置。

三月,石勒回到襄国,王脩副手刘茂只身逃归,详述了王脩的死因。石勒大怒地说:“我兄弟事奉刘氏,尽心做得比起人臣的本份更有余了。他们的基业都是我打下来的,今日得志了竟想来谋算我。赵王、赵帝,我自己也能给自己,哪用得着由他们赐予!”。于是下令诛杀曹平乐三族,自行置太医、尚方、御府诸令,命参军晁赞建成正阳门。自此与石勒与刘曜仇怨更深。

四月,刘曜从粟邑返回长安。而前赵的旧都平阳经此战乱城室残破、陵庙无存,现实际上又被石勒控制,于是定都长安并称帝,改国号为赵。刘曜说:“我们的祖先兴于北方,当年刘渊为了收买汉人而立汉宗庙。现在应该改国号,以匈奴单于为祖”。于是刘曜改立匈奴人的宗庙、社稷、南北郊,供奉、祭祀匈奴冒顿单于和开国皇帝刘渊。历史因其承袭刘渊所建之“汉”,故统称为“前赵”。

前赵、后赵分裂后形势图

到十一月,石勒称大将军、大单于、领冀州牧、赵王,于襄国即赵王位,称赵王元年。始建社稷,立宗庙,营东西宫。因石勒所建政权之国号亦曰赵,故史家为与前赵区分,称之为“后赵”。

此后,刘曜、石勒常相攻伐。由于刘曜在关中地区对各民族采取高压政策,加上治国无方,一味征战,国势日颓,石勒则控制了河北广大地区。

司马睿初到江南尚未称帝时,祖逖曾进言北伐。司马睿虽不愿却也不便公开反对,于是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但却只拨予千人粮饷、三千匹布帛,让他自募战士,自造兵器。于是祖逖率领跟随自己南下的宗族部曲百余家,毅然从京口渡江北上,并在大江之中,用力拍击船楫,立誓要扫清中原。这就是成语典故“击楫中流”源起,比喻收复失土,报效国家的壮烈情怀。

祖狄击楫中流

与祖狄有关的另一个成语是“闻鸡起舞”。祖狄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有一次他与刘琨在同室而眠,半夜时听到鸡鸣。他提醒刘琨说:“这并不是不祥之兆”。于是起床舞剑。

祖狄闻鸡起舞

祖狄渡江后暂驻淮阴,起炉冶铁,铸造兵器,又招募到士兵二千多人。当时,兖豫一带有豪强张平、樊雅,占据谯城,聚坞自保,有兵数千人,只是在名义上臣服于司马睿,接受其授予的官职。张平部下还有董瞻、于武、谢浮等十多支小部队,各有数百人。

317年,祖逖进驻芦洲(今安徽亳县),派参军殷乂去联络张樊二人。但殷乂却轻蔑张平,张平怒杀殷乂,并拥兵固守,与北伐军对抗。祖逖攻城不下,遂使用离间计,诱降张平部将谢浮。谢浮借与张平商讨军情之机,杀死张平,率众归降。祖逖进据太丘,但因军中乏食,处境艰难。

张平死后,樊雅仍占据谯城。樊雅率众夜袭祖逖大营,祖逖沉着指挥,督护董昭英勇杀敌,终于击退樊雅。但祖逖率部追击时遭张平余部反击,于是向蓬坞堡主陈川、南中郎将王含求援。陈川、王含分别派部将李头、桓宣率军助战。

祖逖让桓宣去劝降樊雅,桓宣单马入谯城,对樊雅道:“祖逖正准备荡平刘聪、石勒,需要仰仗你作为后援。先前是殷乂轻薄无礼,并非祖逖本意。如果现在和解,既可建立忠勋,又能保全富贵。但若还要固执,朝廷派出猛将,凭你手下乌合之众,依据一座危城,北边又有强贼窥伺,万无一全”。樊雅遂出城归降。

祖逖攻占谯城后,终于在豫州站住脚跟,打通了北伐的通道。桓宣则率部返回。不久,后赵石虎围困谯城,王含又遣桓宣来救。石虎闻听桓宣前来,撤军而退。桓宣于是留在谯城,协助祖逖征讨不肯归附的坞堡武装。

李头在征讨樊雅时,力战有功,颇得祖逖礼遇,常叹道:“我若能得祖逖为主,虽死无恨”。陈川闻知大怒,遂杀死李头。李头的亲信冯宠便率所部四百多人投奔祖逖。陈川更加恼怒,派部将魏硕劫掠豫州诸郡,结果被祖逖派兵击溃。陈川非常恐惧,便率部归附后赵石勒。

到319年,祖逖出兵征讨陈川。后赵派石虎率五万大军救援,结果被祖逖击败。于是石虎洗劫豫州,带着陈川回师襄国,并留部将桃豹戍守蓬陂坞。320年,祖狄击败桃豹,后赵残军很多都归附祖逖。

祖狄北伐

与此同时,凉州这边,京兆人刘弘擅长旁门左道之术,客居在凉州天梯山,在山穴中点灯悬挂镜子发出光亮,并用以迷惑当地百姓。当地人跟从他学道的有一千余人,张寔身边的人非常崇奉他。张寔帐下将军阎沙、牙门赵仰都是刘弘的同乡。刘弘对他们说:“上天送给我神玺,将在凉州称王”。阎沙、赵仰对他的话深信不疑,暗中与张寔身边的十多人密谋杀害张寔,欲奉拥刘弘为君主。

张寔的弟弟张茂得知他们的计划,请求诛杀刘弘。张寔命令牙门将史初拘捕刘弘。但史初还未到刘弘处时,阎沙等人就怀藏凶器入内,把张寔杀死在外寝,时年五十岁。

刘弘见史初到来,对他说:“张使君已经死了,为什么还要杀我”。史初发怒,把他割掉舌头后关了起来,在姑臧城的街市上处以车裂的酷刑,并诛杀刘弘党徒数百人。左司马阴元等人认为张寔的儿子张骏的年龄幼小,于是推举其弟张茂继位,张茂自称凉州刺史、西平公,在境内赦免罪犯,任张骏为抚军将军。

五国并立:东晋、成汉、前赵、后赵、前凉

石勒这边,在322年,他最为倚重的谋士张宾病故。此后石勒每当他与身边的谋臣意见不合时,他总是想到张宾当初的好处,慨叹道:“右侯离我而去,让我和这些人在一起谋划大事,岂不太残忍了一点吗?”。

尽管失去了自己一生中最得力的助手,石勒还是花了几年的工夫,先后消灭了幽州的段匹磾、青州的曹嶷,又乘着东晋的豫州刺史祖逖病故的机会,攻下了淮北的豫州、兖州、徐州之地,与东晋划淮而治。这样一来,石勒终于得到了机会转过头来对付他真正的对手刘曜了。

来源:历史记录大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