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袁静萍教授荣膺2025年度“荆楚最美健康守护者”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8-15 11:10 2

摘要:“慧眼锁针芒,镜下乾坤一槌音;智网联城乡,遥判病理免创痍。”8月14日,由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办的《以生命的名义——2025“荆楚最美健康守护者”》致敬礼在湖北广播电视台举办。经过全省范围内的广泛推荐、严格评审及公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病理科

(通讯员 宁亚飞)“慧眼锁针芒,镜下乾坤一槌音;智网联城乡,遥判病理免创痍。”8月14日,由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办的《以生命的名义——2025“荆楚最美健康守护者”》致敬礼在湖北广播电视台举办。经过全省范围内的广泛推荐、严格评审及公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病理科主任袁静萍荣膺2025年度湖北省十位“荆楚最美健康守护者”之一。

作为全国“云上病理”破局者,袁静萍用仁心守护生命、以拼搏书写担当,生动展现了“荆楚最美健康守护者”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

方寸显微镜下,袁静萍凝视粉蓝交织的微观宇宙,以赤诚初心深耕病理领域二十余年,并跻身全国一流病理学者行列。为破解我国病理资源“倒金字塔”困局,她以数字技术为桨,创新构建“互联网+病理医联体”湖北模式,打通优质病理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让科技之光照亮全国病理服务版图,造福万千基层病患。

作为一位优秀而执着的“病理人”,在救治病患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里,袁静萍像潜伏在幕后的“情报部队”,对病变组织抽丝剥茧、破解疾病“密码”,精准锁定“作战区域”,为临床外科医生指明行动方向,指哪打哪,高效、精准地击退病魔,帮助万千患者接受精准诊疗。

有人说,病理科医生是“医生的医生”“生命的法官”。显微镜是他们办公桌上的“武器”,每天在方寸大小的切片中,探寻疾病的本质。袁静萍,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病理科专家。

病理诊断工作是“流水线”,从包埋、切片、染色、制片,到读片出报告,步骤环环相扣,犹如破案般缜密。袁静萍认为,“精准治疗的前提,是精准的病理诊断。”因为对具体一个患者而言,病理诊断的误差,结果就是0的“幸运”和100%的“沉重”的天壤之别。

袁静萍这样定义病理——“我们开出的每一张薄纸,承载的都是生命的重量”。科室病理诊断准确率虽已超99%,达到国内一流水准,但她要求还可以做得更好。为不断提升这一张“薄纸”的准确率,袁静萍带领团队付出艰辛的努力,并把自己的诊断经验撰写成专著《如何当一个不误诊的病理医师》。她以技术辐射与模式革新持续赋能临床精准医疗,持续改进病理技术水平,在全国树立起病理学科高质量发展典范。

十年前,武汉青山区的刘奶奶被查出患癌,却因无法判定是原发性宫颈腺癌还是转移性肠癌,临床治疗陷入僵局。一家人心急如焚,求遍各大医院的病理专家都一筹莫展。偶遇素不相识、又焦急万分的患者家属后,袁静萍主动询问并提出来自己可以尝试帮忙。

她大胆采用最新技术,在当时最新技术免疫组化结果的支持下,明确诊断患者为原发性子宫内膜癌累及宫颈。这一明确的病理诊断,指导妇科医生顺利实施精准的手术方案。如今,刘奶奶已经健康存活十年,一家人其乐融融。患者和家属至今盛赞她技术高超、医德高尚。

“拼命三娘”是大家对袁静萍的深刻印象,她的工作风格风风火火、雷厉风行,是大家心目中”铁娘子”。临床、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四位一体、协同发展,虽然辛苦远远超过常人所想象,袁静萍觉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她说,“每个病理标本都来自一个活生生的人,关乎患者的健康甚至生死,我们要对患者负责,更要对每一个家庭负责。”

疑似肿瘤患者通常会出现不明原因的胸腹水,但如何判定其中是否有癌细胞,以及如何为癌细胞“定性”,一直是困扰医生和患者的“大难题”。

袁静萍带领团队采用一种新的“细胞蜡块技术”,可最大限度保留癌细胞,并可以继续做免疫组化和分子病理检测,大大降低漏诊率,提高阳性检出率及精准诊断率,有效解决胸腹水鉴别诊断难题,更吸引全国各地患者送胸腹水来医院检查,同时吸引了省内外多家医院医生来院进修。

今年7月,监利市人民医院的手术室里,进行着一场乳腺肿块手术。在200公里外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病理会诊中心,袁静萍根据监利市人民医院实时传输来的患者肿块组织冰冻切片的数字图像,在3分钟内给出病理诊断。这一快速准确的诊断结果,也指导了当地医生继续进行乳腺癌根治术。

“想让外科病人留在县域治疗,尽量实现‘大病不出县’,前提就是有良好的病理诊断支持。”

以往因基层医院病理诊断资源缺乏,很多基层医院的外科手术患者需先切除肿块,等5-7 天才能拿到病理诊断结果。若为恶性,需要“二进宫”再进行第二次手术,患者心理、身体与经济三重承压。

2016年起,袁静萍直面基层医院病理优质资源稀缺“倒金字塔”的全国困局,敏锐抓住互联网+的时代机遇,率先开展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五师医院病理科的快速病理远程会诊。3700公里之外的五师医院的病理切片通过网络传输到武汉后,快速病理诊断可以在30分钟内准确做出来,造福了大批新疆博州当地患者。

随后,袁静萍又牵头组建了湖北省首个术中冰冻远程病理会诊中心。在这一模式下,湖北基层医院手术中制作病理切片后,通过数字扫描远程传输给远在武汉的术中冰冻远程病理会诊中心。袁静萍带领的专家团队,最快3分钟即可出具诊断,指导当地医生在手术台上进行进一步治疗。

仅在2018年,通过开展术中冰冻的远程会诊,监利县人民医院的甲状腺乳腺的二次手术率降低了80%以上,这也意味着众多患者可以避免手术“二进宫”、避免了受“二茬罪”。

近十年来,凭借不懈努力,湖北省术中冰冻远程病理会诊中心30分钟出报告率高达97.88%,准确率达99.1%,远程诊疗量累计突破2万次。这一模式还被国家卫健委评为“改善医疗服务先进典型科室”,并获得第八届中国医院管理奖智慧医院主题区域优秀奖。

“人还在枣阳,省人民医院的专家通过远程病理系统,就把我父亲的病诊断清楚了。省心、省时,还省钱!”今年2月,湖北枣阳市民熊先生感慨地说。

袁静萍介绍,湖北县域医院以往面临肿瘤等重大疾病“拿不准”诊断时,往往需要患者家属从县医院借出病理切片标本,到武汉再度送检明确诊断结果后,再将标本返还给县医院。

让数据多跑路,让患者少跑腿。自湖北省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试点工作开展以来,袁静萍带领医院病理科“借东风”“上云端”,大力建设医院数智化病理服务平台,积极对接“湖北省病理远程诊疗系统”服务全省基层患者。

截至目前,省人民医院病理科专家团队通过“湖北省病理远程诊疗系统”,已高效完成疑难病例远程会诊超千例,远程病理诊疗量位居全省医院第一。有效减轻了县域患者的就医花费,让更多的患者在基层就能解决病痛。

“手把手地帮扶,终归是有限的,要培养基层医生学会自力更生。”袁静萍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她充分发挥引领作用,病理专科联盟建设遍地开花,从临床、教学、科研、管理等多个维度,对医联体单位展开全面且深入的帮扶。

“没有高质量的病理切片,就没有精准的病理诊断。”一个病理技师的价值在于制作出精美的切片,操作要精益求精。袁静萍教授团队的实力享誉全国,吸引全国各地40多家医院的同行竞相来进修学习。这些病理技师将基层医院的病理切片通过远程会诊模式上传,袁静萍教授团队作为线上“中枢神经”迅速给予诊断。

“耗材支出占比不到15%,堪称全国标杆。”全国权威病理专家实地查看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的管理模式后不禁感叹。袁静萍带领病理科坚持低价耗材成本控制,从出库、入库到报销流程均进行严格规范管理,全流程考核到人,从源头到使用层层把关,持续降低病理诊断成本,直接造福众多患者。

在袁静萍及其团队精准有力的帮扶下,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医联体单位病理科学科建设捷报频传。宜都市人民医院、华润武钢总医院、武汉市汉阳医院等5家医院病理科成功获评市级重点专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对口帮扶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五师医院病理科常规病理量和病理会诊量大幅度提升,斩获12项国家级/兵团级质控证书,并实现了SCI论文与科研项目从无到有的突破。

责任编辑:肖凯

来源:武汉科技健康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