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木工,和情人一起生活了10年直到有一天,他的老婆突然来找他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8-15 11:45 2

摘要:声明:本文情节均为虚构故事,所有人物、地点和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和现实无关。

声明:本文情节均为虚构故事,所有人物、地点和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和现实无关。

图片非真实画像,仅用于叙事呈现,望知悉。

“老张,你在广州过得咋样?”李玉玲一边洗菜,一边对着正对着锅灶的手机发问,语气里全是关切。

“过得挺好的,就是加班比较多。”张浩然的声音听着有些疲惫,“你别操心,厂里活多,多挣点钱供孩子上学。”

“别把自己累坏了,身体才是最要紧的。”李玉玲叹了口气,“你都十年没回家过年了,孩子们都想你。”

这时,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紧接着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我先挂了,厂长叫我去开会。”

01

张浩然是广东一家中等规模家具厂的木工,今年50岁,周围人都知道他是技术高手。

年轻小工小王跑过来大声告诉张浩然:“张师傅,老板叫你去办公室。”

张浩然抬头,擦了擦额头的汗,放下手中的砂纸回应:“知道了,我马上就去。”

广州市郊有一家叫“大海”的中等规模家具厂,50岁的张浩然在当地名气不小,是大家公认的技术高手。

十年前,他从湖南农村老家来到这座繁华的南方城市,凭借精湛的木工手艺,很快在厂里站稳了脚跟。

从普通木工一步步成长为如今的技术主管,张浩然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在外地闯出了一片天地。

办公室里,老板赵大海正和几位客户商谈合作事宜。

看到张浩然进来,他热情地招呼:“来来来,这就是我们厂的技术骨干张师傅。张师傅的手艺,在整个广州家具行业都是相当厉害的!”

客户们投来赞许的目光,张浩然谦虚地笑笑说:“赵老板过奖了,我就是个普通工人。”

赵大海拍了拍他的肩膀说:“这位客户想定制一批高档红木家具,样式比较复杂,你看看能不能做?”

张浩然仔细查看图纸,眼中透露出专业的光芒。

他的手指轻轻划过图纸上的线条,心里已经有了制作方案。

“没问题,不过工期可能会久一点,这种复杂纹路的雕刻需要时间。”

“客户愿意等,只要质量有保证。”赵老板笑着说,“价格也不用操心,每件多给五百元工钱。”

张浩然点头说:“我一定按时完成。”

会议结束后,赵大海单独把张浩然留下说:“老张,最近厂里订单多,多亏有你这个技术支柱。这样,从下个月起给你涨工资,每月再加五百。”

“谢谢赵老板!”张浩然感激地说,心里暖烘烘的。

月薪八千多块,在这个行业里已经是不错的收入了。

这笔额外的收入,能让他更好地照顾家人。

张浩然回到自己的工位后,掏出手机看了看时间。

距离每周日和家里人雷打不动的视频通话还有三天时间。

他打开手机相册,翻看着家人的照片:妻子李玉玲朴实憨厚的笑容,大儿子张铭朗坐在书桌前认真写字的背影,小女儿张雯扎着马尾辫对着镜头做鬼脸的模样。

这些照片成了他在外地漂泊时的精神寄托,也是他一天又一天辛苦工作的动力源泉。

“张师傅,中午一起去吃饭不?”旁边的工友大声喊道。

张浩然从思绪里回过神来,把手机收了起来,回应道:“不去了,我还得赶紧完成这个订单,你们先去。”

工友们彼此看了一眼,都心领神会,有人说道:“又要加班啊?老张真是咱们厂里最卖力的人。”

张浩然微微一笑,低下头继续手头的工作。

他每天加班到晚上九点是常事,周末也经常加班。

除了手艺好,他这种吃苦耐劳的劲头也是赵老板赏识他的原因。

下班后,张浩然骑着电动车在热闹的城市街道穿行。

夜晚的广州灯火辉煌,高楼林立,与他记忆里的湖南农村截然不同。

十年来,他已习惯这座城市的快节奏,但心里始终藏着对家乡的思念。

电动车在新村小区门口停下,张浩然熟练锁好车,走进小区。

这是个由城中村改造的普通小区,房租便宜,住的大多是外地打工者。

走到5栋楼下,他犹豫片刻,没有直接上楼,而是拐进旁边的小超市。

“老板,来包烟。”张浩然拿出钱包。

“哟,张师傅今天这么晚才回来?是不是又加班了?”超市老板娘热情招呼。

张浩然点点头:“厂里订单多,忙不过来。”

“你媳妇刚才还来买东西,说做了你爱吃的红烧肉等你呢!”老板娘一边找零钱一边说,“你们小两口感情真好,我们这些老夫老妻都羡慕。”

张浩然勉强笑了笑,没接话,拿了烟匆匆离开。

上楼时,他的脚步变得沉重。

推开302室的门,一股饭菜香味飘来。

“回来啦,赶紧去洗手吃饭,我做了你爱吃的红烧肉。”厨房里,身形纤细的女人探出头,脸上挂着甜美笑容。

“爸爸!”一个五岁左右的小男孩从卧室跑出来,一下子抱住张浩然的腿。

张浩然弯腰抱起儿子,脸上的疲惫瞬间消失:“小宝今天在幼儿园表现怎么样?”

“老师表扬我了!我画的画贴在光荣榜上了!”小男孩骄傲地说。

“真厉害!”张浩然亲了亲儿子的脸,放下他,走进厨房,从背后轻轻搂住正在做饭的女人,“累了一天了吧,周芸?”

名叫周芸的女人转过身,在张浩然脸上轻轻亲了一下:“没你累,我在家带孩子挺轻松的。”

周芸今年三十四岁,是张浩然在广州的“妻子”。

十年前,她还是家具厂的会计,与刚到广州的张浩然相识相恋。

后来因怀孕辞了工作,专心在家照顾儿子。

在小区里,他们是人人羡慕的模范夫妻。

“对了,”周芸一边往碗里盛饭一边说,“我妈今天打电话过来,说想把小宝接回老家住几天,你觉得行不?”

张浩然点点头:“当然行,刚好我最近要加班,你能趁机休息休息。”

“你也太累了,”周芸心疼地说,“每天都加班到很晚,周末还不休息。”

张浩然夹起一块红烧肉送进嘴里,肉质软嫩,入口即化。“嗯,好吃!你做菜的手艺越来越好了。”他不动声色地岔开话题,“对了,厂里今天说要给我加工资,每个月多五百块。”

“真的?太棒了!”周芸眼中泛起惊喜,“这样咱们攒钱买房的计划又能提前了!”

张浩然笑着点头,眼底却掠过一丝难以察觉的复杂神色。

两人靠着张浩然的工资和周芸做的小手工活,日子过得还算安稳。

这些年,他们已存下一笔积蓄,打算在广州买套小商品房,让小宝将来能有个稳定的上学环境。

02

吃完饭,张浩然像往常一样带小宝去小区操场玩了一圈。

回到家哄睡儿子后,他走出卧室,摸出手机。

“我去阳台抽根烟。”他对正在看电视的周芸说。

站在阳台上,张浩然点燃香烟,猛地吸了一口。

夜色中城市灯火璀璨,灯光勾勒出他脸上的疲惫。

他打开手机银行APP,熟练地操作一番,转出五千元,收款方显示“李玉玲”。

这是他每月雷打不动的事,无论生活多拮据,这笔钱从未少过一分。

转完账,他又点开微信,查看和家人的聊天记录。

记录里有妻子李玉玲发来的几张照片:刚收割的稻田、乡村小路上放学的女儿张雯、台灯下复习的儿子张铭朗。

“工资到账了,明天去取。”妻子在最后一条消息里说。

张浩然回了个“嗯”,接着问:“孩子们都还好吗?”

“都好,就是想你了。铭朗说高考完想去广州看看大学,顺便见见你。”

看到这条消息,张浩然的手指突然顿住,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

他深吸一口气,回复道:“等我忙完这段时间再说。厂里订单多,实在请不了假。”

放下手机,张浩然倚着阳台栏杆,重重叹了口气。

十年了,他每天在两个家庭间小心翼翼地周旋,生怕露出半点破绽。

这种双面生活带来的压力,几乎将他压得喘不过气来。

他掐灭烟头,回到客厅。周芸已关掉电视,正坐在沙发上玩手机。见他进来,她抬头笑道:“钱转完了?你弟弟家情况怎么样了?”

张浩然心里猛地一跳,面上却不动声色:“还是老样子,妹夫的病得接着治,弟媳一个人带两个孩子太辛苦了。”

这是他编造的借口,用来解释每月那笔固定转账。

在周芸眼中,张浩然作为家里的老大,父母早逝,弟弟一家生活困难,理应得到帮扶。

可实际上,那笔钱是寄给远在老家的结发妻子和孩子们的生活费。

“你真是个好哥哥,”周芸感慨道,“每个月都按时给弟弟家寄钱,从没断过。”

张浩然勉强挤出一个笑容:“毕竟是一家人。”

他在沙发上坐下,周芸自然地靠进他怀里。

电视屏幕正播放着一部家庭伦理剧,剧情里男主角因出轨被妻子识破,家庭瞬间陷入信任危机。

张浩然的手指不自觉地攥紧沙发扶手,额角渐渐冒出细密的汗珠。

“这男的太离谱了,”周芸盯着屏幕评价道,“有这么幸福的家庭还搞外遇,被发现完全是自找的。”

张浩然干笑两声,喉咙像塞了团棉花般发不出更多声音。

“还好我家浩然不是这种人。”周芸仰头望着他,目光里满是温柔,“你是全世界最好的丈夫,也是最称职的爸爸!”

张浩然心脏猛地抽搐,鼻尖泛酸,却只能扯出一抹僵硬的微笑,轻轻在她额头落下一吻:“时候不早了,睡吧。”

深夜的寂静裹住整座城市,周芸的呼吸渐渐均匀,张浩然却盯着天花板辗转反侧。

窗外,广州的夜空只有稀疏几颗星子,远不如老家湖南乡村的夜空那般群星璀璨。

他轻手轻脚起身,摸黑走到客厅,从橱柜最深处取出一个锈迹斑斑的旧铁盒。

掀开盒盖,一张泛黄的全家福映入眼帘——十年前离家时拍的照片里,他站在中间,左边是妻子李玉玲,右边是12岁的儿子张铭朗和9岁的女儿张雯。一家人站在村口老槐树下,笑容像阳光般明亮。

十年时光倏忽而过,孩子们的模样早已模糊在频繁的视频通话里。

最近一次视频,他注意到李玉玲眼角的皱纹深了,鬓角还冒出几根白发。

而他手机相册里,还存着女儿第一次穿校服、儿子拿到奖状时的照片——这些重要时刻,他都只能通过屏幕参与。

张浩然指尖摩挲着照片边缘,眼底翻涌的痛苦几乎要将他吞没。

他清楚自己在玩火,对两个家庭都犯下不可原谅的错。

可事情走到这一步,就像滚下坡的巨石,再也停不下来。

次日凌晨,闹钟还没响,张浩然已起身洗漱。

他刚拿起公文包,身后传来周芸带点沙哑的声音:“这么早走啊?”

“红木家具订单催得紧,今天得去盯工。”他边系鞋带边回答。

周芸裹着睡衣走进厨房:“等我煮碗面,很快的。”

“不用麻烦,食堂有包子。”张浩然抓起钥匙就要出门。

“对了,”周芸突然提高声音,“你大儿子今天高考吧?记得打电话问问情况。”

正在开门的手猛地顿住,张浩然背对着她点点头:“到厂里就打。”

“当爹的可上点心,”周芸半开玩笑地嗔怪,“这么重要的日子别光顾着忙工作。”

张浩然喉咙动了动,终究没说出话,推门走进晨光里。

在周芸的印象里,张浩然确实有两个孩子,不过那是他“前妻”的孩子,前妻已经改嫁,孩子跟着前岳父岳母一起生活。

张浩然有时候会说起大儿子和女儿,不过他从来都不让周芸在这事儿上插手。

日子久了,周芸也适应了丈夫对他“之前”那个家庭的这种态度,只是在孩子生日或者碰到重要场合的时候,会提醒他去关心关心。

张浩然骑着电动车,在清晨的广州街道上来回穿梭。

六点多的城市已经热闹起来了,早餐摊散发出来的油烟味在空气中飘散着,上班族匆匆忙忙地往地铁站赶,商铺老板正拉开卷帘门准备开始营业。

他没直接去工厂,而是在一家早餐店停了下来。

他点了一碗肠粉和一杯豆浆,坐在角落里,拿出手机,拨通了老家的电话。

“喂,浩然?”电话那头传来李玉玲又疲惫又温柔的声音。

“嗯,是我。铭朗准备好了吗?今天是不是要高考了?”张浩然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轻松又平常。

“嗯,都准备好了。他昨晚还在复习,我让他早点休息,别太紧张。”

“跟他说,正常发挥就行,别给自己太大压力。”张浩然叮嘱道,心里涌起一阵愧疚。作为父亲,他本应该在儿子人生这么重要的时刻陪在身边,而不是只能通过电话说些没什么作用的鼓励的话。

“我会转告他的。”李玉玲说,停顿了一下,又小心地问,“浩然,你能来吗?哪怕等考试结束后来一趟?”

张浩然心里“咯噔”一下,“我……工厂这段时间特别忙,可能抽不出时间。等铭朗考完,我会尽量安排时间回去的。”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好吧,我明白。你注意身体,别太累了。”

张浩然挂断电话,重重地叹了口气。

豆浆已经凉了,肠粉也没了刚做出来的香味。

他强迫自己吃完早餐,然后启动电动车,朝工厂骑去。

03

与此同时,在湖南老家,李玉玲正在厨房里准备丰盛的早餐。

有火腿煎蛋、白粥、小菜,还有儿子最爱吃的糯米饭团。

今天是铭朗高考的日子,不管多累,她都要让儿子吃得饱饱的、舒舒服服的。

“妈,够了,我吃不了这么多。”张铭朗走进厨房,看着满桌子的食物,又觉得好笑又有些无奈。

“多吃点,考试得动脑子,得补充能量。”李玉玲说着又盛了一碗粥。

张铭朗乖乖地坐下来,拿起筷子开始吃早饭。

李玉玲坐在儿子对面,满眼慈爱地看着儿子,开口说:“你爸刚刚打电话过来了,让你正常发挥,别紧张。”

“是爸爸打的电话?”张铭朗眼睛瞬间发亮,询问道,“他说他会来吗?”

李玉玲摇了摇头,硬挤出个笑容,说:“他厂里事儿太多,可能来不了。不过他说会尽量安排时间,等你考完试回家看你。”

张铭朗脸上马上闪过一丝失落,但很快就振作起来,说:“没事,我知道爸爸工作忙。等我考上广州的大学,就能常常见到他了!”

看到儿子这么乐观,李玉玲心里一阵难受。

这孩子从小就很少有父亲陪着,却从来没埋怨过。

她暗自下定决心,高考结束后一定去广州一趟,亲眼瞧瞧丈夫在那边的生活,就算发现真相会很痛苦也不管了。

“妈,我吃饱了。”张铭朗放下筷子,看了眼手表,说:“差不多该出发了。”

李玉玲点点头,把准备好的文具袋和准考证递给儿子,又往他背包里塞了几个糯米饭团,说:“路上饿了能吃。”

李玉玲送儿子到村口,看着他上了去县城的班车,这才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接下来两天,铭朗要在县城参加高考,而她,则要开始筹备去广州的行程。

回到家,李玉玲开始收拾行李。

她把结婚证、户口本、一家人的合照都小心地放进背包,又拿出藏了好久的一些积蓄。

这次去广州,她不清楚会碰到什么情况,但至少要在钱方面做好准备。

“玉玲,你在收拾啥呢?”婆婆推开门走进来,看到满床的衣服和行李袋,惊讶地问。

“妈,我打算高考结束后和铭朗一起去广州看看。”李玉玲直接说了出来。

婆婆脸色变了,问:“去广州?看浩然?”

“对,都十年没去看过他了,也该去看看他工作的地方啥样了。”李玉玲留意着婆婆的反应。

婆婆想说什么又没说,最后只是叹了口气,说:“玉玲啊,你……你有没有想过……”

“想过什么,妈?”李玉玲追问。

婆婆摇了摇头,说:“没啥,就是路上要注意安全,广州那么大,你们人生地不熟的。”

李玉玲点点头,心里却更认定丈夫在广州肯定有秘密。

公婆的反应太反常了,好像怕被发现什么似的。

接下来两天,张铭朗顺利完成了高考。

他走出考场,看到校门口等着的母亲,脸上露出解脱又开心的笑容。

“妈,考得还行!”他兴奋地说。

李玉玲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说道:“那就行,今晚好好歇着,明天咱们就动身去广州,给你爸爸一个惊喜!”

张铭朗惊喜得眼睛都瞪大了,说:“真的?太棒了!我终于能去瞧瞧传说中的广州了!”

当天夜里,母亲和儿子把行李收拾好了,准备第二天一大早出发。

李玉玲故意没跟丈夫说这个安排,就想给他个“惊喜”。

“妈,您要不要提前给爸打个电话?”张铭朗有些担忧地问。

李玉玲摇了摇头,眼神里带着坚定,“不用,就给他个惊喜。你爸这些年在外面辛苦工作,看到咱们肯定高兴。”

她没把心里真正的想法讲出来:要是提前说了,可能就看不到真实情况了。

这些日子,村里人的反应、公公婆婆的态度,让她越来越觉得丈夫在广州有秘密。

虽然她不想往坏处想,但作为妻子,她有权利知道真相。

第二天凌晨,他们坐上最早的长途客车,开始了去广州的旅程。

李玉玲坐在车窗边,看着窗外快速掠过的景色,心里满是不安和期待。

不管在广州等着她的是什么,她都做好了面对的准备。

经过十几个小时一路的颠簸,他们终于在傍晚的时候到了广州。

这是母子俩第一次来到这座繁华的大城市,难免又紧张又兴奋。

李玉玲拿出地址,跟着导航找到了丈夫工作的家具厂。

厂门口的保安告诉他们,张浩然已经下班走了。

“他不住厂里宿舍吗?”李玉玲疑惑地问。

保安用异样的眼神看了她一眼,“张师傅不住宿舍都好几年了,他家就在附近的新村小区。”

听到这话,李玉玲心里“咯噔”了一下。

丈夫从来没说过他在外面租了房子,每次打电话背景都是简陋的单人宿舍。

“您知道具体地址吗?”李玉玲努力让自己镇定地问。

“不太了解情况,但他每天骑电动车来上班,估计住得离这儿不远。”保安说完之后,又补充了一句,“您可以明天再来找他,也可以打个电话问一问。”

李玉玲向保安道了谢,拉着儿子走出工厂大门。

她没立刻给丈夫打电话,而是打算先在附近找个住处。

“妈,咱们直接给爸打电话行不行?”张铭朗有些不明白地问。

李玉玲思索了一会儿,说:“先别打,妈有点累了,咱们先找个地方歇一歇,明天再去找你爸。”

当天晚上,他们在工厂附近的一家小旅馆住下。

李玉玲一整夜都没睡着,脑子里全是各种可能的情况,但她不想往坏处想。

也许丈夫只是为了住得舒坦些,才在外面租了房子,只是怕她担心才没说实话。

第二天一大早,李玉玲拨通了丈夫的电话。

“喂,玉玲?”张浩然的声音听起来有些疲惫。

“浩然,我和铭朗到广州了。”李玉玲直接说道。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接着传来一阵慌乱的动静,“你们怎么来了?怎么不提前说一声?”

“想给你个惊喜。”李玉玲强装镇定地说,“我们现在在你工厂门口附近,你方便过来接一下我们不?”

“我……我今天有点事,你们先在那儿等着,我过一会儿就到。”张浩然的声音明显慌乱起来。

挂掉电话后,李玉玲心里的不安感越来越强。

她决定不等丈夫来接,自己去把事情的真相弄清楚。

她向旁边摊位上正吃着早饭的几个工人打听张浩然的住处。

“张师傅啊,他住在新村小区5栋302室,和他老婆孩子一块儿住着呢。”一个中年工人热情地回答。

听到这话,李玉玲像遭了雷击一样,愣在了原地。

她是张浩然的老婆,可工人口中的“老婆”又是谁呢?

难不成丈夫在广州还有另一个家?

“妈,您怎么了?”张铭朗担心地问。

李玉玲勉强挤出一丝笑容,“没事,妈妈就是有点累。铭朗,你能陪妈妈去个地方不?”

他们按照工人给的地址,很快就找到了新村小区5栋。

李玉玲在按门铃前,手一直抖个不停,心跳快得好像要从胸膛里跳出来。

最后,她鼓足勇气按下了门铃。

04

门开了,一个三十来岁的女人出现在门口,身后跟着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

女人穿着家居服,看样子刚做完早饭。

“你找谁?”女人疑惑地问。

“我……我找张浩然。”李玉玲声音都在颤抖。

女人脸上闪过一丝警觉。

“你是谁?找我老公有什么事?”

“你老公?”李玉玲感觉脑袋发晕、眼睛发花,一时间都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话。

就在这个时候,电梯门打开了,张浩然上气不接下气地跑了出来。

看到门口的状况,他整个人像被定住一样站在原地,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来源:海上守望的守护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