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阿坝州林业和草原局以创新举措与高效服务,仅用10天便完成川红高速、郎川高速建设项目占用一般湿地的州级审核工作。这一时限较常规的30天大幅压缩,不仅为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提供了有力保障,更确保湿地生态保护要求落地见效,实现了项目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双赢,这
近日,阿坝州林业和草原局以创新举措与高效服务,仅用10天便完成川红高速、郎川高速建设项目占用一般湿地的州级审核工作。这一时限较常规的30天大幅压缩,不仅为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提供了有力保障,更确保湿地生态保护要求落地见效,实现了项目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双赢,这是阿坝州林草局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和群众办实事的鲜活实践。
服务前置,源头规避风险。项目规划初期,督促若尔盖县、红原县、松潘县林草局主动靠前,上门对接项目建设单位和乡(镇)人民政府,详细解读湿地保护与利用相关政策,精准掌握项目需求。针对线性工程特点,指导建设单位优化路线设计,最大程度避让湿地核心保护区,从源头上降低生态影响,避免后期因选址问题延误审核进程。
流程再造,审核跑出“加速度”。正式审查阶段,推行“一站式”服务,大力简化环节、压缩时限。项目单位提交申请后,迅速牵头,联合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多部门开展联合审核,并视情邀请专家进行现场论证,确保在10天内高效完成州级审核。同时,严格要求项目单位制定科学、可行的湿地占用方案和生态补偿措施,确保方案经充分论证,兼顾工程建设和生态保护的双重需求。
全程监管,守护生态底线。建立项目全周期监管机制,要求施工单位开工前需开展湿地保护培训,施工中严格落实水土保持措施,对临时占用的湿地区域必须制定并执行生态恢复方案,确保按期复原。部分项目还设立了生态保护专项资金,专项用于后续生态修复,力求实现“建设不破坏、完工能恢复”的目标。
“此次高效办理占用湿地相关事宜,得益于多部门协作机制的顺畅运行,林草、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通过协同审核、联合监管形成强大工作合力,既为项目顺利推进扫清障碍,也牢牢守住湿地生态保护的红线。同时,也探索出了一条在严守生态红线前提下,支持地方重大项目建设的有效路径。”州林草局湿荒科相关人员表示。
本文来自【绿色四川】,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