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常“画地图”不一定是遗尿症,专家提醒:5岁后常尿床要干预治疗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8-15 01:12 2

摘要:小朋友晚上总是控制不住尿床,就连白天,时不时裤子也有点湿。有的家长会每晚设置闹钟,督促孩子起床排尿,但一不小心还是会见到“画地图”现象。

小朋友晚上总是控制不住尿床,就连白天,时不时裤子也有点湿。有的家长会每晚设置闹钟,督促孩子起床排尿,但一不小心还是会见到“画地图”现象。

专家提醒:小朋友尿床很正常,但如果超过5岁仍经常尿床,家长们就要警惕孩子可能患上了遗尿症,要干预治疗。

医生同时建议,家长可以通过遗尿报警器、膀胱训练等行为疗法,改善孩子经常尿床的现象。

AI制图/黄平

案例

7岁儿童频繁尿床 原来是有家族史

7岁的小明连续四个月每周尿床数次。每天早上起床,都能在床单上发现“小地图”。小明父母起初并没有在意,以为是孩子睡前喝太多水造成的。但控制小明睡前的饮水量后,尿床次数并没有缓解,察觉到不对劲的家长赶忙带他到厦门市儿童医院肾脏科就诊。

儿童医院肾脏科主治医师苏德泉详细询问后得知,小明爸爸小时候也有类似情况。结合检查,苏医生解释:“小明的情况符合儿童夜遗尿诊断标准。原因涉及几个方面:首先是遗传因素,爸爸的病史显著增加了风险;小明膀胱夜间储尿能力相对不足,导致夜间尿量偏多,加上睡眠较深,不易被尿意唤醒,各类情况下造成了尿床。”

苏医生安慰道:“尿床是儿童常见问题,多数会随年龄增长改善,但科学干预很重要。”他为小明制定了包括记录排尿日记、调整晚间饮水、必要时药物辅助等方案,也提醒家长不要责备,帮助孩子早日摆脱遗尿的困扰。

分析

原因复杂多样 约1%-2%会持续至成年

在2014年《中国儿童单症状性夜遗尿疾病管理专家共识》中,将5岁及以上儿童,平均每周至少2次夜间睡眠中不自主排尿,并持续3个月以上的行为,定义为儿童夜遗尿症(以下简称遗尿)。最新研究发现,5岁儿童遗尿的发生率为15.3%。

是什么原因导致遗尿频繁呢?苏德泉介绍,遗尿原因复杂多样。相关数据显示,遗尿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如果父母一方或双方有遗尿病史,孩子发生遗尿的概率显著增加。约62%的遗尿症患儿的父母或其他亲属曾有类似病史。此外,部分儿童的膀胱容量较同龄人小,导致夜间膀胱充盈时无法储存足够的尿液,导致孩子不自觉地尿床。膀胱逼尿肌在夜间过度收缩,也会导致尿液不自主排出。睡眠较深、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心理压力、焦虑等,都可能诱发或加重遗尿。

苏德泉也表示,家长对孩子遗尿不需要太担心。多数儿童遗尿症患者随着年龄增长,神经系统和膀胱功能逐渐发育完善,症状会逐渐缓解、消失。据统计,约有10%-20%的遗尿症儿童可自然缓解,但约1%-2%会持续至成年,所以遗尿症还是需要及时干预和治疗。

5岁前尿床并不是病 只是一种机能问题

厦门市第三医院儿科负责人白海涛强调,并非所有尿床都是遗尿症。首先需要知道尿液是如何被我们排出体外。白海涛介绍,流经肾脏的部分血液被过滤后形成尿液,并通过输尿管储存到膀胱中。大脑通过控制膀胱肌肉的活动,来控制“泄洪”。此外,大脑还会释放“抗利尿激素”,来调节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一般来说,2至3岁的儿童开始有自主排尿意识,4岁左右儿童能够很好地控制白天排尿。因此,5岁之前尿床并不是疾病,而是一种机能问题,通过一段时间家长的鼓励和排尿锻炼,可逐渐正常。

治疗

中西医各有方法

家长无需焦虑

遗尿症的治疗方法多样,主要包括行为疗法、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等。白海涛表示,当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频繁遗尿时,首先需要放下焦虑,遗尿症是可干预、可治疗的。家长应尽早带孩子到儿科或儿童泌尿专科就诊,排查潜在病因。

此外,从中医角度看,遗尿的病因主要是肾、肺、脾功能不足和肝经湿热。病位主要在膀胱,与肾、肺、脾三脏相关。肾阳虚,不能温养膀胱,膀胱气化功能失调,闭藏失职,则为遗尿。肺气虚或脾气虚,气虚下陷,则膀胱不能约束尿液。肝经湿热,热郁化火,火热迫注膀胱而致遗尿。可以在正规医生的操作下,尝试耳穴埋豆、艾灸等中医外治疗法。

此外,去氨加压素、抗胆碱能药物也可以减少遗尿的发生,但苏德泉提醒,药物的使用需要在医生的建议下使用。

试试遗尿报警器

唤醒孩子去排尿

苏德泉表示还可以通过遗尿报警器、膀胱训练等行为疗法去改善。遗尿报警器是一种在床单或衣物上安装的装置,当检测到尿液时,会发出声音或震动,唤醒孩子去排尿。通过反复训练,帮助孩子在膀胱充盈时醒来排尿。

而膀胱训练则是通过定时排尿,逐渐延长排尿间隔时间,帮助孩子学会控制膀胱,增加膀胱容量。开始时每1-2小时排尿一次,逐渐延长至3-4小时。同时,鼓励孩子在排尿时尽量排空膀胱尿液。

儿童经常尿床 可能影响智力

尿床会影响智力?很多人说,自己小时经常尿床,智力也没受影响。香港中文大学研究人员对95名经常尿床和46名没有尿床现象的孩子进行跟踪调查,两年中这些孩子分别接受了不同方面的认知能力测试。结果发现,经常尿床的孩子,注意力、反应力、短时和长时记忆力都表现较差。随后,研究人员对尿床孩子进行了6个月治疗,在尿床现象得到改善后,又对他们进行了认知测试,这些孩子的得分有了明显提高。研究人员分析,尿床影响孩子的睡眠质量,晚上经常尿床的孩子睡眠容易变得支离破碎,大脑晚上常处于半睡眠状态,这影响了他们在白天的表现以及大脑的发育。

厦门晚报记者 陈恩泽 综合《新民晚报》

通讯员 陈苹 陈雅玲

本文来自【厦门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