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意思的是,就在他抵达前几个小时,北约代号"北极边缘"的大规模军事演习还在同一片区域热火朝天地进行着。美军的F-35战机在跑道上不断起降,英国特种舟艇团和丹麦蛙人部队正在楚科奇海岸演练渗透作战,萨德反导系统的雷达波束扫过白令海峡。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这个世界,很多事情,你往往猜到了开头,却猜不到结果。
2025年8月15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的专机降落在阿拉斯加安克雷奇空军基地。
有意思的是,就在他抵达前几个小时,北约代号"北极边缘"的大规模军事演习还在同一片区域热火朝天地进行着。美军的F-35战机在跑道上不断起降,英国特种舟艇团和丹麦蛙人部队正在楚科奇海岸演练渗透作战,萨德反导系统的雷达波束扫过白令海峡。
图|伞兵参加"北极边缘"空降军事演习
这场从8月1日就开始的演习,原本计划持续到月底,但在美俄峰会确定后突然增加了一个新项目:“追踪和拦截来袭巡航导弹”。五角大楼发言人解释说这是为了“维护北极行动自由”,不过俄罗斯《生意人报》说得更直白,认为这就是“给普京的下马威”。
选择阿拉斯加作为会谈地点本身就很有深意。1867年,沙俄以720万美元把这片土地卖给了美国,如今这里成了西方展示军事实力的舞台。这次演习规模是十年来最大的,超过1.8万名美军士兵参与其中,英国、加拿大、挪威等北约盟友也紧急增派部队,重型装备在两周内增加了22%。
更耐人寻味的是,普京的专机航线不得不穿越美军划设的禁飞区,俄罗斯代表团住的地方距离军演指挥中心只有30公里。北美防空司令部甚至在安克雷奇基地放出了搭载电子侦察设备的巨型气球,实时监控俄罗斯代表团的一举一动。
图|当地时间2025年8月15日,美国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俄罗斯伊尔-96飞机出现在机场
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在8月14日于布鲁塞尔的讲话中宣称“北极安全是北约不可回避的新任务”,而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则毫不掩饰地将这次演习称为“影响俄罗斯决策的关键因素”。这种赤裸裸的施压,被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斥为“用枪指着太阳穴的外交”。
面对北约的武力展示,克里姆林宫在普京出发前48小时亮出了两张底牌。8月13日,俄罗斯国防部突然公布了“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运抵新地岛试验场的画面。这种配备微型核反应堆的武器能贴近地面50米高度飞行,理论射程超过2.5万公里,预设了六条飞行路线,其变轨能力让现有计算机系统难以拦截。
虽然美国情报部门曾经嘲笑这种导弹“最长只飞过35公里”,但2019年试射事故导致放射性尘埃飘到北欧的教训,让北约不敢小看它。挪威辐射监测站随即探测到新地岛禁飞区有异常活动,俄罗斯国家电视台则不断播放导弹燃料加注的画面。
图|俄罗斯总统普京
另一手是普京在8月14日签署总统令,规定从2026年起禁止为俄军采购外国军装。表面上看是为了推动军工自主化,实际上关系到战略安全。俄罗斯国防工业联合会的数据显示,2024年俄军服装进口依赖度已经降到8%,但关键材料仍然受到欧美技术限制。这项政策被解读为"应对西方更严厉制裁的前瞻性准备"。
就在北约军演和俄罗斯反制措施同步升级的时候,乌克兰的立场突然发生了转变。8月10日,泽连斯基还在社交媒体上发誓“收复全部领土前绝不停火”,仅仅三天后,他在电视讲话中改口说“和平高于领土”。
这个转变背后是残酷的现实,美国暂停了原定8月15日交付的ATACMS远程导弹,欧盟把90亿欧元军援转向了非洲难民项目。更重要的是,特朗普向媒体透露正在考虑让乌克兰“用部分领土换取和平”,白宫甚至计划让泽连斯基关闭专机应答器秘密飞往阿拉斯加,试图强行促成美俄乌三方会谈。
图|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
俄罗斯方面的反应相当冷淡。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公开质疑泽连斯基的总统合法性,强调“乌克兰战时状态下没有举行大选,其地位存在争议”。
这种态度让欧洲陷入尴尬境地,德国总理默茨在推动第19轮对俄制裁时,悄悄剔除了为空中客车提供60%钛合金部件的俄罗斯巨头VSMPO-AVISMA
阿拉斯加会谈选址的历史隐喻,此刻显得格外意味深长。俄罗斯媒体《生意人报》指出:“1867年的领土交易正在暗示乌克兰问题的解决模式”。而普京的应对策略显示出他对这场“鸿门宴”本质的清醒认识——他在登机前密集联系了中国、印度等六国领导人,构建起跨越亚欧的政治支持网。
中方提出了“复杂问题没有简单解决办法”的务实建议,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则公开表示“俄白拥有足够武器打一场现代战争”。
图|白俄罗斯明斯克,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发表演讲
这场博弈也暴露了西方阵营的内部矛盾。欧洲六国与乌克兰曾发表联合声明,警告说任何俄乌协议都必须包含欧洲的参与,否则将威胁欧洲安全。但特朗普只是口头回应“考虑邀请泽连斯基”,直到会谈前两天都没有安排具体议程。
美国安全政策研究中心的报告指出,北约内部对北极战略存在明显分歧——东欧国家要求增派导弹防御系统,法国和德国则担心过度刺激俄罗斯会导致局势升级。
8月15日,当普京与特朗普在阿拉斯加正式会面时,场外的军事对峙仍在继续。“极地匕首”特种演习按计划进行,海豹突击队在冰川间模拟特种作战;俄罗斯核侦察机盘旋在新地岛上空,"海燕"导弹保持着待发状态。
图|俄罗斯莫斯科,俄罗斯总统普京、俄军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和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参观军事装备展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会谈可能出现三种结果,象征性的突破(比如交换战俘)、有条件的停火(局部停火换取制裁松绑),或者干脆不欢而散。
但无论结果如何,核心矛盾依然存在——普京不可能放弃对乌东四州控制权、要求乌克兰保持中立以及阻止北约东扩的核心目标;而美国既要安抚欧洲盟友,又急于从俄乌冲突中抽身转向亚太。
这次会面是会创造新的历史,还是重演1945年雅尔塔会议中小国命运被大国决定的剧本,答案就在这场北极圈的博弈之中。
参考资料:
1.《普京与特朗普会晤当天,阿拉斯加安克雷奇将关闭空域》2025-08-13 17:21 | 来源:鲁中晨报
2.《「环时深度」欧洲反思“和平红利”时代终结》2025-03-27 06:44 | 来源:环球网
3.《欧盟高级代表:美俄之间的协议须包含乌克兰和欧盟》2025-08-11 07:09 | 来源:中国日报网
4.《特朗普:认为普京会达成协议,会晤失败的风险是25%!白宫威胁俄,普京表态!佩斯科夫:会晤后预计不会签署任何文件》2025-08-14 23:59 |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来源:未央文史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