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瑞典大满贯正赛即将开打,那么在14日的资格赛第一轮中,斯洛伐克华裔选手汪洋惨遭淘汰,那么赛后这位30岁老将对本届瑞典大满贯的新球,进行了吐槽:“现在老是改球,对削球打法越来越弱,回合越来越多,越来越难打了!原来球轻一点,现在越来越重,旋转不足,可能要多准备几板
瑞典大满贯正赛即将开打,那么在14日的资格赛第一轮中,斯洛伐克华裔选手汪洋惨遭淘汰,那么赛后这位30岁老将对本届瑞典大满贯的新球,进行了吐槽:“现在老是改球,对削球打法越来越弱,回合越来越多,越来越难打了!原来球轻一点,现在越来越重,旋转不足,可能要多准备几板,原来可能3.4.5板,现在得7.8.10板,所以比赛比想象中感觉困难一点。”
瑞典大满贯资格赛首日成了“新球”的试验场,受影响的还有两位中国选手,来自香港的朱成竹和吴咏琳,两人也谈到了这次瑞典大满贯的新球,其中香港选手朱成竹0-3脆败后坦言:“这次的球有一点点不一样,有时候会突然的很蹦,到第三局我才找到一点节奏的感觉。”她因生病缺席训练,面对新材质球体,直到第三局才勉强抓住节奏
她的队友吴咏琳同样首轮折戟,直言尚未适应比赛用球,需更多时间调整,吴咏琳声称:“比赛用球还没有很适应,也需要多一些时间吧,但是也要一点一点慢慢去积累经验,还有适应场地各方面也要向这方面改进。”
这种困扰并非孤例,此前横滨冠军赛,日本削球名将桥本帆乃香曾横扫国乒11连胜,孙颖莎最终靠强势正手才艰难终结,而华裔球员汪洋则预测:“新球更重旋转弱,削球打法其实越来越弱。”引发争议的“主角”,是红双喜专为本届赛事推出的“乒飒RS40+”环保球,厂家宣称其采用30%再生塑料瓶材料,降低50%生产碳排放,性能参数与传统球无异,但当全球顶尖球员的手掌触碰到这颗“绿色小球”时,反馈却复杂得多
器材变革在乒乓史上并非新鲜事,从赛璐珞到塑料球,从增大直径到无缝设计,每次革新都伴随阵痛,去年亚锦赛的“729无缝球事件”仍令球员心有余悸,而这次“塑料瓶球”的争议焦点,恰在于其宣称“参数不变”却引发实战差异,红双喜虽强调保留原有手感,但球员脚踩地胶挥拍时,却需要重新校准每一板击球的旋转与力量
简单介绍下华裔球员汪洋,9岁在安徽太湖学球,2009年以黑马姿态入选国乒二队,却因削球打法被视作“单一”而遭边缘化,2016年归化斯洛伐克后,他曾在2019年世乒赛爆冷闯入16强,世界排名升至49位,但2021年因违反多哈站防疫规定被取消资格,排名暴跌至131位;今年7月美国大满贯,汪洋因发球高度争议判罚怒砸球台,吃到红牌并面临5000美元罚款,这对他抵押公寓支付训练费的经济状况无异雪上加霜,此次瑞典之行,他自付差旅费搏杀资格赛,首轮出局意味着颗粒无收
新球阴影下,国乒的瑞典征程布满荆棘,男队核心王楚钦高挂免战牌,20岁小将林诗栋身兼单打、男双、混双三项,梁靖崑复出;女队虽阵容齐整,但双打仅孙颖莎/王曼昱一对组合出战,男双更是临时拼凑梁靖崑/温瑞博的全新搭档
技术层面,新球特性悄然改变着战术天平,朱成竹指出:“此次比赛不太适合旋转和反手利打法。”这对依赖反手拧拉的林诗栋构成挑战,却可能利好孙颖莎等正手强势的球员;不过积极的是,每一次器材革新都在倒逼技术进化,孙颖莎加练发球探索新球旋转极限,林诗栋调整反手技术适应弹跳轨迹,顶级球员正用汗水证明,人类对乒乓球的驾驭智慧终将超越材质变化的挑战,这颗由废旧塑料瓶重生的白色小球,或许终将旋转出乒乓球运动更绿色、更坚韧的未来
来源:十点街球一点号